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96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刻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获取属性融合体;基于钻井资料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的特性来判定井的深度;基于井的深度并结合属性融合体,确定有效属性值;通过结合钻井资料,建立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地质模型;以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基于正演模拟的边界量化识别量板,获取量化识别门槛值;将有效属性值与量化识别门槛值相联合,实现智能化量化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有效地震属性的分析及确定有效属性值,再建立针对目标区的典型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调整有效属性值,保证了岩溶储集体边界定量识别的可靠性。量识别的可靠性。量识别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沿深大断裂带受溶蚀改造的大型洞穴、断面空腔,其次为断裂破碎带内的砾间缝、砾内缝、高角度构造缝以及伴生的溶蚀孔洞,储层受通源主干走滑断裂带控制,横向非均质性强,但纵向连通性好,在这一圈闭中,由于多期岩溶水沿断裂下渗或局部热液上涌致使破碎带内的断裂、裂缝被溶蚀改造后储层物性由内而外物性逐渐减小,上覆泥灰岩、泥岩盖层以及侧向的致密灰岩则形成封堵和遮挡,成为岩溶储集体边界。
[0003]目前在油气资源地球物理勘查中,并无针对此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技术,与之比较类似的是塔河岩溶缝洞型储层的边界刻画,该类储集体因受地表岩溶控制,储集体边界往往比较清晰,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表现为清晰的串珠状反射;实际应用中,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结合测井孔隙度量板解释,即可获得储层边界;郭海华(2017)依据塔河已钻井储层段孔隙度与波阻抗曲线变化的关系,采用随机算法统计出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有效孔隙度大于或等于2%时,对应的反演波阻抗值为有效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边界门槛值,利用该门槛值对有效储层进行定量雕刻;冯许魁(2016年)分析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孔隙度实现了从线性预测到非线性预测的转变,空间速度场的建立实现了利用单一信息到多信息相约束的转变,地质储量的计算实现了从储层雕刻法到储层地质建模法的转变;综合应用基于多属性的孔隙度预测技术、基于多信息的空间速度场建立技术以及基于储层地质建模的储量计算方法,提高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定量描述的精度。
[0004]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其储层类型的地震与塔河地区不同,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主要以杂乱反射、弱反射及串珠状反射的综合响应为主,且顺北超深层储层开发过程中,多数井往往一进入储层段就发生放空或者漏失现象,无法获得完整的测井资料,导致在超深层岩溶储集体边界识别研究中既缺少用于地震波阻抗反演的声波曲线,也无沿井的孔隙度曲线成果,进而无法对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进行标定。
[0005]随着深部钻探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对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需求的不断提升,有关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集体的预测及储量评估技术近几年方兴未艾,由于其目的层埋深大、测井资料缺乏、地震响应特征复杂等特点,使得针对超深层储层识别的难度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超深层储层识别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
法,包括:
[0008]刻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获取属性融合体;
[0009]基于钻井资料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的特性来判定井的深度;
[0010]基于所述井的深度并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确定有效属性值;
[0011]通过结合所述钻井资料,建立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地质模型;
[0012]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的边界量化识别量板,获取量化识别门槛值;
[0013]将所述有效属性值与所述量化识别门槛值相联合,实现智能化量化识别。
[0014]可选地,所述刻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获取属性融合体,包括:
[0015]通过刻画有效地震属性,将单一的所述有效地震属性通过智能化融合,获取具有定性识别研究区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所述属性融合体。
[0016]可选地,所述智能化融合的方式为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将单一的所述有效地震属性通过串联连接。
[0017]可选地,基于所述井的深度并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确定有效属性值,包括:
[0018]基于对岩溶储集体边界所述井的深度及井轨迹位置的判定,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对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性识别结果,确定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处的有效属性值。
[0019]可选地,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的边界量化识别量板,获取量化识别门槛值,包括:
[0020]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所述地震正演模拟,对偏移得到的地震正演数据提取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将所述地质模型投影于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及所述属性融合体的地震剖面,通过调整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属性值,从而确定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量化识别门槛值。
[0021]可选地,基于钻井资料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的特性来判定井的深度,包括:
[0022]所述钻井资料包括钻时曲线、烃类检测及岩屑录井资料,基于钻井外围的岩层进入岩溶储集体边界后,钻井钻速产生变化使得所述钻时曲线上发生响应以及烃类检测出现异常的特性对岩溶储集体边界进行所述井的深度的判定。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装置,包括:
[0024]融合装置,用于刻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获取属性融合体;
[0025]判定装置,基于钻井资料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特性来判定井的深度;
[0026]结合装置,基于所述井的深度并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确定有效属性值;
[0027]获取装置,用于通过结合所述钻井资料,建立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地质模型;
[0028]量化识别装置,用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的边界量化识别量板,获取量化识别门槛值;
[0029]联合装置,用于将所述有效属性值与所述量化识别门槛值相联合,实现智能化量化识别。
[0030]所述融合装置还用于:将单一的所述有效地震属性,通过智能化算法进行串联连接,形成能定性识别研究区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所述属性融合体。
[0031]可选地,所述智能化算法为神经网络技术。
[0032]可选地,所述量化识别装置还用于:
[0033]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所述地震正演模拟,对偏移得到的地震正演数据提取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将所述地质模型投影于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及所述属性融合体的地震剖面,通过调整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从而确定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量化识别门槛值。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已有的地质、物探资料相结合,通过钻井成果、正演模拟的边界化定量识别分析成果及属性融合体开展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智能化定量识别,一方面可以支撑后续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雕刻,满足油田储量计算的需求;另一方面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可以指导开发钻井方向,为新钻井的导向提供地质及物探参考。
[0036]进一步的,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有效地震属性的融合体计算,为断控岩溶储集体属性边界智能化识别奠定基础。
[0037]进一步的,利用钻井资料在钻遇岩溶储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刻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获取属性融合体;基于钻井资料的岩溶储集体边界的特性来判定井的深度;基于所述井的深度并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确定有效属性值;通过结合所述钻井资料,建立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地质模型;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的边界量化识别量板,获取量化识别门槛值;将所述有效属性值与所述量化识别门槛值相联合,实现智能化量化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画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获取属性融合体,包括:通过刻画有效地震属性,将单一的所述有效地震属性通过智能化融合,获取具有定性识别研究区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所述属性融合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融合的方式为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将单一的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实现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井的深度并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确定有效属性值,包括:基于对岩溶储集体边界所述井的深度及井轨迹位置的判定,结合所述属性融合体对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性识别结果,确定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处的有效属性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层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的边界量化识别量板,获取量化识别门槛值,包括:以所述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所述地震正演模拟,对偏移得到的地震正演数据提取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将所述地质模型投影于所述有效地震属性及所述属性融合体的地震剖面,通过调整岩溶储集体边界的有效地震属性,从而确定断控岩溶储集体边界的量化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弘张亚红马灵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