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929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0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包括送料管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端设置有钻头,所述送料管连接在所述驱动杆上,修复材料通过送料管投放到所述钻头形成的预埋点内,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支架和安装有升降机构的固定架,驱动电机驱动驱动杆和钻头在底泥上形成预埋点,多根送料管连接在支架上,固定架上升降机构驱动支架上下运动,提高了投放装置的投放修复材料的效率和可控制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操作简便、投加位置、投加深度随时调节,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特别适合于浅水湖泊、河道、沟渠的使用。河道、沟渠的使用。河道、沟渠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底泥修复设备
,涉及修复材料的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工业污染、城市污水、农业污染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复合污染,将使得我国水资源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水资源的污染和恶化,破坏生态环境系统,极大的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水生态修复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0003]底泥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基质,也是底栖动物繁衍的场所,所以底泥是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经过被水体颗粒物的吸附、絮凝、沉淀以及生物吸收等多种方式最终沉积到底泥中并且逐渐积累,底泥被看作是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最终储存场所。如何将用于底泥修复的环境功能材料添加到待修复中的底泥中,是解决河湖底泥污染问题的关键一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方便、安全及有效地向水下底泥中投放修复材料。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包括:
[0007]至少一根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端部设置有钻头,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靠近所述钻头的那一端形成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周缘部和所述钻头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0008]可选的,所述驱动杆套装在所述送料管内,所述驱动杆杆身与所述送料管内壁具有空隙。
[0009]可选的,所述驱动杆杆身上固定连接有连续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所述送料管的内径。
[0010]可选的,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
[0011]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顶部水平框架、底部水平框架和连接所述顶部水平框架和底部水平框架的支撑件;多根所述送料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送料管管腔内均套装有驱动杆。
[0012]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顶部水平框架、底部水平框架和连接所述顶部水平框架和底部水平框架的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管腔内均套装有驱动杆。
[0013]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顶部水平框架、底部水平框架和连接所述顶部水平框架和底部水平框架的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管腔内均套设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管腔内均套装有驱动杆。
[0014]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0015]可选的,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升降组件,所述支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
[0016]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根竖直导向杆;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传动件,所述升降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导向杆杆身上,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001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本技术的修复材料投放装置,通过将送料管连接到钻头的驱动杆上,在钻头在水下底泥上形成修复材料投放的预埋点后即可迅速将送料管中的修复材料投入到预埋孔中,实现了修复材料的投放。另一方面,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可安装多个送料管和驱动杆的支架和能驱动支架在固定架上升降的升降机构,进一步提高了水下底泥修复材料的投放效率。本技术所提供的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操作简便、投加位置、投加深度随时调节,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特别适合浅水湖泊、河道、沟渠的使用,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可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2]图4为图1中可选实施例中支撑套管、送料管和驱动杆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3]图中:1、钻头;2、驱动杆;3、送料管;4、支架;5、固定架;6、支撑套管;7、驱动电机;8、升降电机;9、螺旋叶片;10、齿条;11、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包括送料设备和成孔设备。所述成孔设备包括驱动杆2和钻头1,所述钻头1安装在所述驱动杆2的一端端部;所述送料设备包括送料管3,所述送料管3设置在所述驱动杆2上,所述送料管3上形成有出料口,出料口周缘部和所述钻头1在同一水平面上投影相互重叠,送料管中的修复材料通过出料口,直接掉落到所述钻头1形成的预埋孔中。当所述驱动杆2驱动水下的钻头1在底泥中旋转并最终形成预埋孔,送料管3中的修补材料通过出料口进入到预埋孔中,完成水下底泥修复材料的投放。
[0025]所述送料管3可以直接连接到修复材料的储存容器中,修复材料自储存容器中直接进入到送料管3中,保证修复材料的不间断投放,提高底泥修复材料装置的工作效率。
[002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管3管壁与所述驱动杆2杆身固定连接,所述送料管3可以是大致平行于所述驱动杆2的连接在所述驱动杆2上,还可以是呈螺旋形状绕卷连接在驱动杆2的外表面上。
[0027]优选的,所述送料管3与所述驱动杆2共轴设置,所述驱动杆2套装在所述送料管3管腔内,所述送料管3的内径大于所述驱动杆2的直径,所述送料管3的内壁与所述驱动杆2杆身之间形成有空隙,以便于修复材料自空隙中移动。
[0028]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送料管3套设在所述驱动杆2外部,即所述送料管3与所述驱动杆2共轴设置,所述送连管内径大于所述驱动杆2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2杆身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9,具有螺旋叶片9的那一部分杆身长度与所述送料管3的长度相当,同时,所述螺旋叶片9的外径小于所述送料管3的内径。连接在所述驱动杆2上的螺旋叶片9跟随所述驱动杆2旋转,在所述送料管3中容纳有修复材料时,旋转的螺旋叶片9将所述送料管3中的修复材料向送料管3出口方向输送。由此,在所述钻头1在底泥成孔的过程中,送料管3中的修复材料同步输送。
[0029]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送料管3还可以与压缩空气装置连接,在输送修复材料时,在送料管3中通入一定量的压缩空气,以推动所述送料管3中的修复材料向送料管3底端出料口处移动。
[0030]当然,其他可实现修复材料在管道中输送的方式也是本技术可选用的送料方式。
[0031]进一步的,所述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可带动所述驱动杆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钻头1转动,提高钻头1成孔效率。
[0032]所述驱动电机7可通过齿轮11组、蜗轮蜗杆传动组件等常见的机械传动部件实现与所述驱动杆2的传动连接,使得所述驱动杆2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工作。必要时,所述传动组件中还可以包括减速器,以协调所述驱动杆2和所述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端部设置有钻头,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形成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周缘部和所述钻头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套装在所述送料管内,所述驱动杆杆身与所述送料管内壁具有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杆身上固定连接有连续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所述送料管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顶部水平框架、底部水平框架和连接所述顶部水平框架和底部水平框架的支撑件;多根所述送料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送料管管腔内均套装有驱动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底泥修复材料投放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翔郑岩皓陈晨赵东华邓钰孙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