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544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包括工作面板,所述工作面板的下部固定安装有风力扩散板,所述风力扩散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吸盘内腔板,所述吸盘内腔板的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手拉阀和负压表,所述吸盘内腔板的另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接气端头和排水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让您告别使用502胶水、AB胶、双面胶等老旧工件固定工艺,可实现快速装夹、极速吸附,高效率加工;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所有吸附点均配置智能感应开关,可独立作业。当吸附点没有被覆盖到或当吸附点被穿透后将自动关闭,不影响工件吸附效果,解决了普通吸盘无法穿透加工的弊端。工的弊端。工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件固定
,特别是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需要使用502胶水、AB胶、双面胶等老旧工件固定工艺,效率低下,传统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无法满足工件在任意位置都能被有效吸附,特别是少量多样的产品加工,浪费了大量的工装夹/治具设计、加工时间,且用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
[0004]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包括工作面板,所述工作面板的下部固定安装有风力扩散板,所述风力扩散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吸盘内腔板,所述吸盘内腔板的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手拉阀和负压表,所述吸盘内腔板的另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接气端头和排水阀。
[0005]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吸盘内腔板的一侧面板上设置有若干相互贯通的气室,靠近手拉阀、负压表、接气端头和排水阀的气室均设置有通孔相互贯通。
[0006]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风力扩散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盘内腔板上的气室位置相对应的扩散孔,所述扩散孔的四周设置有呈矩阵状的分散孔,所述分散孔在风力扩散板上贴合吸盘内腔板的一侧的圆孔直径比另一侧的圆孔直径小,所述分散孔靠近工作面板一侧的圆孔直径呈阶梯状扩散放大。
[0007]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工作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力扩散板上的扩散孔和分散孔位置相对应的工作孔位。
[0008]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工作面板朝上,用压板固定在加工设备平台上,并确保吸盘与设备平台保持水平状态;
[0010]S2、接入真空负压,先接入真空发生器再接入真空吸盘,该吸盘的负压气源接口为φ12mm;
[0011]S3、检查手拉阀开关是否处于“关”位置,如不是,请先向右推至关闭状态。
[0012]S4、检查真空气压,吸盘标准真空度为负压

0.65MPa到

0.8MPa以上,通过观察吸盘侧面负压表,确保指针处在大于

0.65MPa位置,且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真空压力稳定;
[0013]S5、清洁吸盘工作面,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到吸盘台面,轻压工件,将手拉阀向左快速推至“开”位置,并确认工件已经被吸附;
[0014]S6、加工完成后,务必先用气枪将吸盘台面的油、渣、水杂物清理干净,再将手拉阀向右推至“关”的位置,取下产品;
[0015]S7、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循环加工。
[0016]其有益效果在于,1、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不需要使用502胶水、AB胶、双面胶等老旧工件固定工艺,可实现快速装夹、极速吸附,高效率加工;
[0017]2、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所有吸附点均配置智能感应开关,可独立作业。当吸附点没有被覆盖到或当吸附点被穿透后将自动关闭,不影响工件吸附效果,解决了普通吸盘无法穿透加工的弊端;
[0018]3、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满足工件在任意位置都能被有效吸附,特别适用少量多样的产品加工,节省大量的工装夹/治具设计、加工时间,对调机人员的技能要求不高,用工成本得到减负。更可随时插单生产,互不干扰;
[0019]4、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可满足加水、加油及吹气等多种加工方式;
[0020]5、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不需要密封条,省去不同形状的工件在加工时需频繁铺设密封条,节省时间;
[0021]6、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加工及装配精度更高,从而使待加工工件底面与真空吸盘台面接触面更大,吸附效果更牢;
[0022]7、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增加功能板后可确保穿透性通孔、攻丝孔、异形孔等均可一次性完成加工。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风力扩散板和吸盘内腔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A

A处和C

C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工作面板;2、风力扩散板;3、吸盘内腔板;4、手拉阀;5、负压表;6、接气端头;7、排水阀;8、气室;9、扩散孔;10、分散孔;11、工作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

3所示,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新型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不需要使用502胶水、AB胶、双面胶等老旧工件固定工艺,可实现快速装夹、极速吸附,高效率加工。主体结构包括工作面板1,工作面板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风力扩散板2,风力扩散板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吸盘内腔板3,吸盘内腔板3的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手拉阀4和负压表5,吸盘内腔板3的另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接气端头6和排水阀7。
[0028]吸盘内腔板3的一侧面板上设置有若干相互贯通的气室8,靠近手拉阀4、负压表5、接气端头6和排水阀7的气室8均设置有通孔相互贯通。
[0029]风力扩散板2上设置有与吸盘内腔板3上的气室位置相对应的扩散孔9,扩散孔9的四周设置有呈矩阵状的分散孔10,分散孔10在风力扩散板2上贴合吸盘内腔板3的一侧的圆孔直径比另一侧的圆孔直径小,分散孔10靠近工作面板1一侧的圆孔直径呈阶梯状扩散放大。
[0030]工作面板1上设置有与风力扩散板2上的扩散孔9和分散孔10位置相对应的分散孔11。
[0031]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的工作原理:
[0032]将工作面板1朝上,用压板固定在加工设备平台上,并确保吸盘与设备平台保持水平状态;接入真空负压,先接入真空发生器再接入真空吸盘,该吸盘的负压气源接口为φ12mm;检查手拉阀4开关是否处于“关”位置,如不是,请先向右推至关闭状态;检查真空气压,吸盘标准真空度为负压

0.65MPa到

0.8MPa以上,通过观察吸盘侧面负压表5,确保指针处在大于

0.65MPa位置,且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真空压力稳定;清洁吸盘工作面,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到吸盘台面,轻压工件,将手拉阀4向左快速推至“开”位置,并确认工件已经被吸附;加工完成后,务必先用气枪将吸盘台面的油、渣、水杂物清理干净,再将手拉阀4向右推至“关”的位置,取下产品。
[0033]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包括工作面板(1),所述工作面板(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风力扩散板(2),所述风力扩散板(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吸盘内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内腔板(3)的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手拉阀(4)和负压表(5),所述吸盘内腔板(3)的另一侧侧面的通孔上固定安装有接气端头(6)和排水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内腔板(3)的一侧面板上设置有若干相互贯通的气室(8),靠近手拉阀(4)、负压表(5)、接气端头(6)和排水阀(7)的气室(8)均设置有通孔相互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扩散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盘内腔板(3)上气室(8)位置相对应的扩散孔(9),所述扩散孔(9)的四周设置有呈矩阵状的分散孔(10),所述分散孔(10)在风力扩散板(2)上贴合吸盘内腔板(3)的一侧的圆孔直径比另一侧的圆孔直径小,所述分散孔(10)靠近工作面板(1)一侧的圆孔直径呈阶梯状扩散放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多孔式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晋攀白彩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力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