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器中选择独立过载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48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源供应器中选择独立过载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其是特别针对电源供应器中复数个需要较大电力输出的负载,所述的负载分别具有独立的过载保护电路,且所述的负载并与一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连接,使用时,使用者可自行选择启动独立过载的保护电路或容许较大电力输出的群组过载保护电路,以方便用户自行依据负载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电力输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供应器针对其中复数个需要较大电力输出的负载, 可自行选择启动独立或群组过载保护电路,以方便用户自行依据负载容量需 求,选择适当的电力输出者。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电子技术也相对提升,就以计算机系统而言,随着中央处理器(CPU)及绘图卡的功能日渐加强,加上其他附加功能日益增多,造成计算机基础架构的零组件功能也要搭配增强,以期整个系统可以发挥更好 的使用效率,就如中央处理器的使用规格已由单核心进入双核心的架构,又如绘图卡部分,高阶玩家为更清晰多元的画质,以及更佳的3D效果,在系统 内会同时采用两张或三张以上绘图卡,而以目前一张高阶绘图卡就需要分配 到150瓦的电力来看,等于1台计算机系统光绘图卡就需要用掉300 450瓦 电源,使得过去的300瓦、350瓦的电源供应器根本不敷使用,再加上其他硬 盘机、光驱及USB接头数增加,每一件都需要更低的供应电压和更高的电力 瓦数,为使整个系统可以发挥最佳的使用效率,电源供应器的设计也更需朝 向高电力迈进。由于电源供应器在设计时,需注意高电力对于使用者安全上的考虑,因 此在SSI及UL的规范中特别针对单一负载的最大输出电力订定危险基准值, 如SSI 1的规范定为240伏安(VA),也即当输出电压为12伏特(V)时,其 电流最高限定值为20安培(A),藉以保护一般计算机用户的安全;当专业人 士使用系统时,往往会连接较多的外围设备,如此则会有更多的电力需求,而电源供应厂商为配合专业人士,则需另行设计开发高电力的电源供应系统, 因此就开发厂商而言,则必须增加额外设计开发成本,同时,因为提供不同 规格的电源供应器,在产品的制造及销售库存成本也将增加。针对上述的缺失,遂有人提出可自行选择调高输出电力的电源供应器, 其是将特定的数组电源输出电力予以调高,例如原先的单组负载的输出电流为20A,其设定一选择电路可供用户针对特定的输出负载调高为30A或更高, 此种方式,虽允许将该负载的输出电力调高,但当某一负载的输出电力高于 当初所允许的最高输出电力时,例如超过30A时,而其他负载的电流需求低 于20A时,虽然其两组的总输出电力小于50A时,但仍然会触发保护电路, 而造成断电,因此在使用上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在实施上的困难,因此乃 针对其症结所在,开始着手加以谋求改善,补其所缺,以期寻求一项合理解 决之道,经过无数次的研析、设计,终于完成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选择 独立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而本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针对复数个较大电力输出的电路, 可让用户自行依据负载的电力需求,选择是否启动群组过载保护电路。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让开发厂商于设计电源供应器时不 需随着某些独立负载需求较大时,而重新开发电力保护电路。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在用户切换群组电路时,如某一独 立负载的输出电力需求增加,但位于群组电路下所有负载的总输出电力未达 危险基准值时,仍然允许电源供应器正常工作,而不会切断电源输出。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电源供应器中选择独立过载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 路,该电路包含有:一电源转换电路,其是将外部的电源转换为数个不同直流 电压输出,该电源转换电路中包含有一系统输出电源及系统保护电路; 一切换电路,其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复数个独立电路,其是通过切换电路的选 择切换而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且所述的独立电路中包含有复数个独立输出 电源及与独立输出电源呈一对一对应的独立过载保护电路,且所述的独立过 载保护电路设有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 一群组电路,其是通过切换电路的选 择切换而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且该群组电路中包含有一群组输出电源及与 一群组过载保护电路,又,该群组过载保护电路的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为不 大于复数个独立电源输出的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的总合;复数个负载,其是 同时与复数个独立电路中的独立输出电源及群组电路的群组输出电源呈一对 一对应连接;通过上述组件的组合,用户可依据负载需求并通过切换电路选择启动独 立电路或群组电路,选择适当的电力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号电源转换电路 10系统输出电源 11系统保护电路 12切换电路 20独立电路 30独立输出电源 31独立过载保护电路 32群组电路 40群组输出电源 41群组过载保护电路 42负载 5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更 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中选择独立过载 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电源供应器中设有一 电源转换电路 10、 一切换电路20、复数个独立电路30及一群组电路40;其中,电源转换电路IO是将外部的电源转换为数个不同电压输出(在本实施例为将外部的交 流电源110伏特或220伏特转换直流土3.3伏特、±5伏特或±12伏特),且该电 源转换电路10中设有一系统输出电源11 (提供数组较大电压的直流土12伏 特及较小电压的土3.3、 土5伏特)及一系统保护电路12,该系统保护电路是依 据SSI或UL规范限定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电力危险基准,并当电源供应器的输 出电力超过危险基准值时(Overload),即会以预先设定的处理程序予以断电 或发出警告信号(在本实施中所述的保护电路为现有技术,本技术并不 限于任何等效电路实施,故在此不另赘述其电路运作); 一切换电路20(在本 实施例使用者可以手动或集成电路或其他等效电路启动),该切换电路20除 与系统输出电源11连接外,并可供用户选择驱动复数个独立电路30或一群 组电路40;复数个独立电路30 (在本实施例是以3个独立电路作说明),所 述的独立电路30中设有复数个独立输出电源31及与独立输出电源31呈一对 一对应的独立过载保护电路32,又,该独立输出电源31并与各个负载50呈 一对一对应连接; 一群组电路40,该群组电路40中设有一群组输出电源41 及与一群组过载保护电路42,又,该群组输出电源41是同时与各个负载50 连接,且该群组过载保护电路42的危险基准值为不大于各个独立过载保护电 路的总输出电力。另,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独立电路30及群组电路40的电压输出是以 12伏特为例说明。使用时,是依据SSL或UL对于单一负载输出的危险基准值予以分别说 明(也即特别针对单一负载输出的电压为12伏特,电流不大于20安培)。 第一状态是以当使用者所使用的总电力不大于系统输出电源11输出危险基准值 时,用户如选择单一负载50的输出电力为不大于20安培,故当连接于独立 电路30的任一负载50的输出电力大于20安培,则独立过载保护电路32会 被启动,并发出断电或警示信号。第二状态是以当使用者所使用的总电力不大于系统保护电路12输出危险基准值 时,用户如选择群组电路40时,当连接于群组电路40的任一负载50的输出 电力虽大于20安培,但此时群组电路40的总输出电力并未大于20安培*3 =60 安培,则群组过载保护电路42不会被启动,而保持电源供应器正常运作;反 之,当群组电路40的输出电力大于20安培*3 =60安培,则群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供应器中选择独立过载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含有:    一电源转换电路,其是将外部的电源转换为数个不同直流电压输出,该电源转换电路中包含有一系统输出电源及系统保护电路;    一切换电路,其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    复数个独立电路,其是通过切换电路的选择切换而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且所述的独立电路中包含有复数个独立输出电源及与独立输出电源呈一对一对应的独立过载保护电路,且所述的独立过载保护电路设有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    一群组电路,其是通过切换电路的选择切换而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且该群组电路中包含有一群组输出电源及与一群组过载保护电路,又,该群组过载保护电路的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为不大于复数个独立电源输出的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的总合;    复数个负载,其是同时与复数个独立电路中的独立输出电源及群组电路的群组输出电源呈一对一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源供应器中选择独立过载或群组过载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含有一电源转换电路,其是将外部的电源转换为数个不同直流电压输出,该电源转换电路中包含有一系统输出电源及系统保护电路;一切换电路,其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复数个独立电路,其是通过切换电路的选择切换而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且所述的独立电路中包含有复数个独立输出电源及与独立输出电源呈一对一对应的独立过载保护电路,且所述的独立过载保护电路设有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一群组电路,其是通过切换电路的选择切换而与系统输出电源连接,且该群组电路中包含有一群组输出电源及与一群组过载保护电路,又,该群组过载保护电路的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为不大于复数个独立电源输出的危险电力输出基准值的总合;复数个负载,其是同时与复数个独立电路中的独立输出电源及群组电路的群组输出电源呈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心圣
申请(专利权)人:银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