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38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排水机构,在建筑物本体的顶部两侧安装多个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管、连接筒和第二排水管;S2,浇筑第一防水基层,在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浇筑第一防水基层,并在第一防水基层设有多个排水凹槽,且任一排水凹槽的两侧均与两个排水机构对应;S3,涂抹防水涂料;该施工工艺能够对建筑物本体的顶部起到良好的防渗作用;能够对防水卷材进行防护,并延长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能减少建筑物顶部水的堆积,能减少建筑物本体顶部因小块杂物或泥水混合物造成的排水不通畅的情况,有利于其快速排水,进一步的提升建筑物本体顶部的防渗效果,使用效果较为优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防渗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房屋是指有基础、墙、顶、门、窗,能够遮风避雨,供人在内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防渗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液体渗入的方式,建筑物的顶部常常需要进行防渗处理。
[0003]但是,现有的建筑物顶部在进行防渗施工时,其防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安装排水机构,在建筑物本体的顶部两侧安装多个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管、连接筒和第二排水管;
[0008]S2,浇筑第一防水基层,在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浇筑第一防水基层,并在第一防水基层设有多个排水凹槽,且任一排水凹槽的两侧均与两个排水机构对应;
[0009]S3,涂抹防水涂料,对第一防水基层以及排水凹槽的表面均匀涂抹水性环氧树脂涂料;
[0010]S4,铺设防水卷材,使防水卷材与第一防水基层上的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紧密贴合,并在铺设的两个防水卷材的交界处进行加热融化,使其交界处融合成一体;
[0011]S5,浇筑第二防水基层,在防水卷材的上表面浇筑第二防水基层。
[0012]优选的,在所述S2中,在铺设第一防水基层前,需要对建筑物本体的上表面杂物进行清理。
[0013]优选的,在所述S3、S4、S5中,水性环氧树脂涂料、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基层均与排水凹槽、第一排水管适配,所述防水卷材为改性沥青SBS防水卷材。
[0014]优选的,在所述S2中,相邻两个排水凹槽之间的第一防水基层为向上拱起的弧形面。
[0015]优选的,在所述S2中,在所述S2中,位于排水凹槽内的第二防水基层中间位置为拱起状。
[0016]优选的,所述排水凹槽的内壁靠近上方的位置设有滤网。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基层和第二防水基层均为防水砂浆构成。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设在建筑物本体上,且第一排水管通过连接筒连接有位
于建筑物本体外部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部设有疏通机构,且疏通机构包括设在第一排水管内的螺旋输送叶,螺旋输送叶设在横轴上,横轴的一端与连接筒外壁的电机连接,螺旋输送叶上设有多个通孔。
[0019]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内部设有破碎机构,且破碎机构包括设在横轴下的竖轴,竖轴的外壁设有多个破碎刀,竖轴和横轴均通过轴承贯穿在安装板上,安装板设在连接筒的内壁,竖轴和横轴之间设有啮合的第一伞轮和第二伞轮。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1]通过第一防水基层、水性环氧树脂涂料、防水卷材的设置能够对建筑物本体的顶部起到良好的防渗作用;第二防水基层能够对防水卷材进行防护,减少外界对防水卷材的破坏,能够延长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通过滤网的设置,能防止大体积的杂物落入排水凹槽中;通过疏通机构和破碎机构的设置,能减少建筑物本体顶部因小块杂物或泥水混合物造成的排水不通畅的情况,有利于其快速排水,从而能减少建筑物顶部水的堆积,进一步的提升建筑物本体顶部的防渗效果,使用效果较为优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的流程框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施工后的建筑物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视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排水凹槽与弧形面的相结合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物本体;2、第一防水基层;3、水性环氧树脂涂料;4、防水卷材;5、第二防水基层;6、排水凹槽;7、滤网;8、弧形面; 9、第一排水管;10、连接筒;11、第二排水管;12、疏通机构;13、破碎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图1

5,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参照图1

5,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安装排水机构,在建筑物本体1的顶部两侧安装多个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管9、连接筒10和第二排水管11,第一排水管9设在建筑物本体1上,且第一排水管9通过连接筒10连接有位于建筑物本体1外部的第二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1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排水管9的内部设有疏通机构12,且疏通机构12包括设在第一排水管9 内的螺旋输送叶,螺旋输送叶设在横轴上,横轴的一端与连接筒10外壁的电机连接,螺旋输送叶上设有多个通孔,连接筒10的内部设有破碎机构13,且破碎机构13包括设在横轴下的竖轴,竖轴的外壁设有多个破碎刀,竖轴和横轴均通过轴承贯穿在安装板上,安装板设在连接筒10的内壁,竖轴和横轴之间设有啮合的第一伞轮和第二伞轮,第一伞轮和第二伞轮位于安装板与连接筒10之间的位置;
[0032]S2,浇筑第一防水基层2,在建筑物本体1的顶部浇筑第一防水基层2,并在第一防水基层2设有多个排水凹槽6,且任一排水凹槽6的两侧均与两个排水机构对应,在铺设第一防水基层2前,需要对建筑物本体1的上表面杂物进行清理,相邻两个排水凹槽6之间的第一防水基层2为向上拱起的弧形面8,排水凹槽6的内壁靠近上方的位置设有滤网7;
[0033]S3,涂抹防水涂料,对第一防水基层2以及排水凹槽6的表面均匀涂抹水性环氧树脂涂料3;
[0034]S4,铺设防水卷材4,使防水卷材4与第一防水基层2上的水性环氧树脂涂料3紧密贴合,并在铺设的两个防水卷材4的交界处进行加热融化,使其交界处融合成一体,防水卷材4为改性沥青SBS防水卷材;
[0035]S5,浇筑第二防水基层5,在防水卷材4的上表面浇筑第二防水基层5,水性环氧树脂涂料3、防水卷材4、第二防水基层5均与排水凹槽6、第一排水管9适配,第一防水基层2和第二防水基层5均为防水砂浆构成,位于排水凹槽6内的第二防水基层5中间位置为拱起状。
[003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二排水管11的下端延伸至下水道,第一排水管9的内壁低于第二防水基层5的水平面高度,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排水机构,在建筑物本体(1)的顶部两侧安装多个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管(9)、连接筒(10)和第二排水管(11);S2,浇筑第一防水基层(2),在建筑物本体(1)的顶部浇筑第一防水基层(2),并在第一防水基层(2)设有多个排水凹槽(6),且任一排水凹槽(6)的两侧均与两个排水机构对应;S3,涂抹防水涂料,对第一防水基层(2)以及排水凹槽(6)的表面均匀涂抹水性环氧树脂涂料(3);S4,铺设防水卷材(4),使防水卷材(4)与第一防水基层(2)上的水性环氧树脂涂料(3)紧密贴合,并在铺设的两个防水卷材(4)的交界处进行加热融化,使其交界处融合成一体;S5,浇筑第二防水基层(5),在防水卷材(4)的上表面浇筑第二防水基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在铺设第一防水基层(2)前,需要对建筑物本体(1)的上表面杂物进行清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S4、S5中,水性环氧树脂涂料(3)、防水卷材(4)、第二防水基层(5)均与排水凹槽(6)、第一排水管(9)适配,所述防水卷材(4)为改性沥青SBS防水卷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相邻两个排水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晓辉周侠肖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欣生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