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11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原花青素为原料,将其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将混合液滴注进入一定浓度的乳酸钙与乳清蛋白的混合溶液中。在海藻酸钠与钙形成海藻酸钙囊壳的同时,小分子蛋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原花青素制剂改进
,具体涉及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C)也称原花色素,是指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在酸性热醇处理下能产生花色素(anthocyanidin)的多酚类物质。原花青素包括单体和聚合体,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和日常食品中。单体原花青素主要为黄烷
‑4‑
醇和黄烷

3、4

二醇,而聚合体原花青素有低聚与高聚两种类型。原花青素分子结构中的多电子酚羟基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研究发现,同样条件下,原花青素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率是维生素E的2倍、维生素C的7倍,能防治80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同时,原花青素在肿瘤、心脑血管、炎症、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预防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0003]现有的口服原花青素制剂多为胶囊、软胶囊制剂,是将原花青素粉末直接填充于空心胶囊中,将原花青素添加其它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后再填充于空心胶囊中或者将原花青素与油脂混合包裹在软胶囊囊壳中制成。这些原花青素制剂无缓释效果,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崩解,原花青素被迅速释放,在肠道的碱性条件下原花青素极易降解变性,影响生物利用率。此外,原花青素性质活泼,其酚羟基,尤其是邻位酚羟基在有酶、空气、水分及高pH等外界环境条件下易氧化变性,也极易与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等成分发生反应,稳定性降低。
[0004]原花青素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以下几大问题:1、原花青素稳定性差,易降解。高温、光照、碱性环境及部分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均会影响其稳定性,使其丧失抗氧化活性。在偏碱性(pH8.0)环境下,室温密封保存的黑枸杞原花青素经过3天存放后含量仅为初始的20%,50℃存放36小时含量仅为初始的60%。Li等将葡萄籽原花青素溶于缓冲溶液密封静置保存,12小时后,在pH6.0溶液中其含量下降为原来的38.8%,pH3.0中含量也仅为42%,常见的Al
3+
、Zn
2+
、Na
+
、Mg
2+
、Fe
2+
离子均对原花青素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原花青素性质的不稳定性使其在储藏、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极易被氧化破坏,应用条件和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0005]2、原花青素生物可接受度低。当人体摄入原花青素时,胃肠道中复杂的食糜成分也会与原花青素发生反应,改变原花青素的存在构型和吸收,导致原花青素失效。所以,现有研究中原花青素在体外实验中的抗氧化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一旦用于动物或人体试验,其有效性却不明显。
[0006]3、原花青素具有强烈的涩味,加入食品会显著影响口感。原花青素属于植物多酚类的一种,会与口腔细胞表层蛋白质发生反应,强烈影响添加原花青素食物的口感。同时,原花青素粉末呈红棕至棕褐色,添加到食物中后也会改变食物的色泽。原花青素这些特点影响了它在食品及功能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0007]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881304.6】的一种明胶

海藻酸钠复凝聚原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属于微胶囊制备
该专利技术以原花青素为原料,将其水溶液与明胶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海藻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使明胶与海藻酸钠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发生复凝聚反应,然后添加含有二价钙离子的盐溶液作为交联剂,形成复凝聚物沉降在原花青素周围形成微胶囊,离心并冷冻干燥得到明胶

海藻酸钠复凝聚原花青素微胶囊,所述微胶囊可显著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为钙离子诱导复杂聚合物特别是明胶修饰提供研究基础,并能为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物载体提供新的思路,对推进复凝聚微胶囊在食品领域中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0008]然而上述方法制备的明胶

海藻酸钠复凝聚原花青素微胶囊中明胶属于大分子蛋白质,在人体胃肠道中较难被消化,影响了被包裹的原花青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大分子明胶具有一定的交联特性,在制作时对原花青素的包裹率较低,人体摄入微胶囊时,未被包裹的原花青素在消化道前端就会快速释放,与胃肠道中复杂的食糜成分发生反应,改变原花青素的存在构型和吸收,导致原花青素失效。
[0009]微胶囊技术是近年来在食品、农产品、制药等领域中流行的高新深加工技术。它指使用高分子材料(通常称之为壁材)将微粒、液滴或气泡等(通常称之为芯材)包裹成非均相微小颗粒的一种技术,具有保护囊内物质物理状态、隔离活性成分、增强加工性能等优点。在微胶囊的制备中,壁材的选择均十分重要。目前已有部分文献研究原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Fabr
í
cio L. Tulini等利用氢化大豆油、棉籽油和棕榈油制备肉桂原花青素微胶囊;陈红波等利用阿拉伯胶、β

环糊精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埋;Wang等以丙烯酸树脂S100 的乙醇溶液为包衣液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然而,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着壁材来源不够健康,微胶囊包裹性能差(导致原花青素稳定性改善不明显),消化道崩解率不高,生物可接收率差等问题。
[0010]从植物资源中寻找安全、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一直受到多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我国虽然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但在食品深加工方面发展一直较为迟缓,许多优质的食品原料由于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此前提下,如果能开发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不仅能够在贮存中提升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同时在消化过程中能够保持原花青素的缓释特性,阻碍其与食糜中大分子发生络合沉淀,从而影响吸收,会显著提高原花青素在食品及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将小分子蛋白

乳清蛋白与原花青素络合,不仅能够在贮存中提升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同时在消化过程中能够保持原花青素的缓释特性,阻碍其与食糜中大分子发生络合沉淀。
[001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除杂,溶解原花青素,将原花青素、乙醇、水充分混匀,得原花青素溶液,置于避光处备用;S2、取海藻酸钠溶解在蒸馏水中,得海藻酸钠溶液;S3、将S1中的原花青素溶液与S2中的海藻酸钠溶液按质量比1:1混合,分散,得到
溶液A;S4、取壳聚糖溶解在蒸馏水中,得壳聚糖溶液;S5、取乳清蛋白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变性,得乳清蛋白溶液;S6、取乳酸钙溶解在蒸馏水中,得乳酸钙溶液,将S5中的乳清蛋白溶液和乳酸钙溶液按质量比1:1混合,混匀,形成溶液B;S7、将S3中的溶液A吸入注射器,装上针头,在S6中的溶液B上方10

15cm处匀速滴入,反应10

100min,形成微胶囊后过滤,再转移至S4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除杂,溶解原花青素,将原花青素、乙醇、水充分混匀,得原花青素溶液,置于避光处备用;S2、取海藻酸钠溶解在蒸馏水中,得海藻酸钠溶液;S3、将S1中的原花青素溶液与S2中的海藻酸钠溶液按质量比1:1混合,分散,得到溶液A;S4、取壳聚糖溶解在蒸馏水中,得壳聚糖溶液;S5、取乳清蛋白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变性,得乳清蛋白溶液;S6、取乳酸钙溶解在蒸馏水中,得乳酸钙溶液,将S5中的乳清蛋白溶液和乳酸钙溶液按质量比1:1混合,混匀形成溶液B;S7、将S3中的溶液A吸入注射器,装上针头,在S6中的溶液B上方10

15cm处匀速滴入,反应10

100min,形成微胶囊后过滤,再转移至S4中的壳聚糖溶液中,得到湿胶囊,冲洗,过滤、晾干,即得原花青素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原花青素、乙醇、水的质量比为(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唐平柯乐芹陈德文支明玉安小莱沈妤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