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98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野外采集标本;步骤2,组织块或子囊孢子分离菌种;步骤3,DNA鉴定;步骤4,菌丝形态显微观察;步骤5,驯化、杂交育种和实验室栽培;步骤6,适合大规模栽培;步骤7,缩短生长周期;步骤8,改善子实体生长性能;步骤9,提高转化率;步骤10,蛹虫草优良菌株;步骤11,蛹虫草栽培母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蛹虫草栽培菌株退化快的问题,通过野外采集标本、组织块或子囊孢子分离菌种、菌丝形态显微观察、DNA鉴定、驯化、杂交育种和实验室栽培等多种技术手段,筛选适于规模化栽培的蛹虫草优良菌株,改善子实体生长性能,提高转化率,缩短生长周期。短生长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蛹虫草栽培
,具体为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承载着保障食物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循环经济、保障国民健康等国家重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食用菌栽培大国而非强国,长期科技研发的缺位,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走上资源消耗型的规模扩张之路,形成了“经验多,科学少”。集中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匮乏,大宗种类总体上盗版品种为主,工厂化生产菌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已有品种品质亟待提升,珍稀品种驯化、选育、栽培技术落后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产业效益;目前全国各地包括内蒙出现了多家人工培植蛹虫草的厂家,但是多数则是家庭式的人工栽培,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利润少,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0003]传统的蛹虫草人工栽培中,菌种长期以组织块分离为主,缺乏科学的育种方法,菌种退化严重;栽培方式以农村作坊式为主,生产缺乏规范,导致市场上的蛹虫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活性成分含量低,农残、重金属等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优质蛹虫草菌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旨在改善传统的蛹虫草人工栽培中,菌种长期以组织块分离为主,缺乏科学的育种方法,菌种退化严重;栽培方式以农村作坊式为主,生产缺乏规范,导致市场上的蛹虫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活性成分含量低,农残、重金属等食品安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07]步骤1,野外采集标本,所述采集标本需要携带的工具包括标本夹、采集袋、枝剪、标签、小刀等;
[0008]步骤2,组织块或子囊孢子分离菌种,对步骤1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组织块或子囊孢子进行分离,并且分离下来的组织块和子囊孢子要进行分类存放;
[0009]步骤3,DNA鉴定,步骤2分离下来的子囊孢子进行DNA鉴定,并将鉴定的结果进行分类存放;
[0010]步骤4,菌丝形态显微观察,对步骤2分离下来的组织块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分类保存;
[0011]步骤5,驯化、杂交育种和实验室栽培,将采集到的样本按照随机组合的方式进行杂交育种,并将其放入到实验室进行栽培,并且在培育的过程种要给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0012]步骤6,适合大规模栽培,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成活率较高的筛选出来;
[0013]步骤7,缩短生长周期,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生长周期较短的筛选出来;
[0014]步骤8,改善子实体生长性能,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子实体生长性能较好的筛选出来;
[0015]步骤9,提高转化率,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转化率较高的筛选出来;
[0016]步骤10,蛹虫草优良菌株,通过对比步骤6、步骤7、步骤 8和步骤9,取其交集并单独筛选出来。
[0017]步骤11,蛹虫草栽培母种,将步骤10中筛选出来的蛹虫草进行单独培育。
[0018]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采集标本的时间也要根据蛹草虫在不同时间段,生长状态不同的特点分开进行采集,蛹草虫的每个阶段都要采集到,另外不同位置生长的蛹草虫,生长状态也是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地点的采集。
[0019]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针对子囊孢子分离的方法采用多孢分离法,将多个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使其萌发,随机自由交配,从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所述多孢分离法包括斜面划线法和涂布分离法;斜面划线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蘸取少量的孢子,在斜面培养基上自下面上轻轻划线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接种完毕,灼烧试管口,塞上棉塞,25℃恒温培养;待孢子萌发出菌丝,并自由配对结合后,挑选长势旺的菌落,转接于新的试管斜面上继续培养,即可得到纯菌种;涂布分离法按照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环蘸取少量的孢子,放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制成孢子悬浮液;吸取孢子悬浮液,滴1

2滴于斜面或平板培养基上,转动试管或培养皿使悬浮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或用接种环将培养基上的悬浮液涂布均匀。25℃恒温培养,挑选长势健壮、生长较快的菌落,移接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即可得到纯菌种。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纯菌种,必须进行出菇试验,从出菇的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组织分离,方能获得在栽培生产中使用的菌种。
[0020]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在做DNA鉴定的时候,首先需要取样,取样时要选取新鲜的部位,接着是磨样,在磨样时要加入液氮,最后时抽提,抽提时要选取上清液;因为如果选取老的部位时,会含有较多的多糖和酚类物质等杂质,这样加大了纯化的难度;在磨样的时候速度要快,另外需要用酚和氯仿抽提两次,而且在吸取上清液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白色物质吸入,另外在抽提的时候不要有大力振动,操作也要仔细,尽量避免DNA断裂。
[0021]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包括如下步骤,分别是切片、制片、盖片和镜检;其中在切片的时候需要用镊子取一小块菌褶,并将其夹在胡萝卜切条中间,然后用刀片横切,切下的切片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在制片的时候,在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挑取最薄的切片于载玻片水滴中;在盖片的时候需要用镊子夹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并对其进行适当按压;在镜检的时候,需要将标本固定载物台上,并且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然后使用高倍镜对其进行观察。
[0022]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将蛹虫草菌株接种于蛹虫草栽培培养基中,通过4阶段培养条件控制,这4个阶段分别是发菌、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在发菌的过程中,需要让温度维持在15

23℃,湿度自然,避光培养4

8天,完成蛹虫草菌株发菌;在原基分
化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温差刺激,维持白天温度18

23℃,夜晚10

18℃,每天光照10

16小时,光照强度300

2000lux,培养6

12天,蛹虫草子座原基形成;所述温差为24小时内的温差在1

10℃的范围;在子实体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将其放置于18

23℃条件下,每天光照8

12小时,光照强度300

2000lux,空气相对湿度75

90%,培养10

40天,蛹虫草子实体长至6

10厘米长;在代谢产物积累的过程中,需要维持温度25

30℃,每天光照8

12小时,光照强度 300

6000lux,空气相对湿度75

90%,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质蛹虫草栽培母种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野外采集标本,所述采集标本需要携带的工具包括标本夹、采集袋、枝剪、标签、小刀等;步骤2,组织块或子囊孢子分离菌种,对步骤1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组织块或子囊孢子进行分离,并且分离下来的组织块和子囊孢子要进行分类存放;步骤3,DNA鉴定,步骤2分离下来的子囊孢子进行DNA鉴定,并将鉴定的结果进行分类存放;步骤4,菌丝形态显微观察,对步骤2分离下来的组织块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分类保存;步骤5,驯化、杂交育种和实验室栽培,将采集到的样本按照随机组合的方式进行杂交育种,并将其放入到实验室进行栽培,并且在培育的过程种要给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步骤6,适合大规模栽培,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成活率较高的筛选出来;步骤7,缩短生长周期,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生长周期较短的筛选出来;步骤8,改善子实体生长性能,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子实体生长性能较好的筛选出来;步骤9,提高转化率,对步骤5种培养的蛹虫草进行筛选,将转化率较高的筛选出来;步骤10,蛹虫草优良菌株,通过对比步骤6、步骤7、步骤8和步骤9,取其交集并单独筛选出来;步骤11,蛹虫草栽培母种,将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嘉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