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闩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432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1
门闩锁装置(10)设置有:马达(94)、机械机构(38)、门锁ECU(2)和壳体(20)。门锁ECU(2)设置有印刷线路板(120)和连接到印刷线路板(120)的电容器(202)。壳体(20)设置有底板(122b)、位于底板(122b)的一侧的收容马达(94)和机械机构(38)的第一收容空间(36)和位于底板(122b)的另一侧的收容印刷线路板(120)和电容器(202)的第二收容空间(124)。底板(122b)中的电容器收容部(125)从第二收容空间(124)朝向第一收容空间(36)凹陷,并且电容器(202)布置在电容器收容部(125)中。置在电容器收容部(125)中。置在电容器收容部(125)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门闩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闭车门的门闩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门闩锁装置设置有用于对设置在车辆本体侧的撞针闩锁和解除闩锁的闩锁机构,并且通过闩锁机构关闭和打开门。
[0003]专利文献1说明了一种门闩锁装置,其包括能够通过马达动力释放闩锁机构与撞针之间的啮合的电动释放机构、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力释放闩锁机构的啮合的手动释放机构以及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锁定机构,锁定状态使手动释放机构的释放操作失效,解锁状态使手动释放机构的释放操作成为可能。
[0004]在这种门闩锁装置中,优选地,除了设置在车辆本体侧的马达的驱动源(例如,12V电池)之外,在门闩锁装置中配备了应急供电部件。结果,即使在诸如车辆碰撞事件中不能从马达的驱动源适当地供给电力时,也可以利用来自应急供电部件的电力使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变到解锁状态,因而乘员可以通过手动释放机构的释放操作离开车辆。
[0005]另外,由于这样的门闩锁装置内置在车门中,所以需要以不阻碍窗玻璃的轨迹的方式配置门闩锁装置。因此,迄今为止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专利文献2至4)。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21392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

027514号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

030868号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

26290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3]为了防止门闩锁装置阻碍窗玻璃的轨迹,优选地减小门闩锁装置的尺寸。即使当诸如电容器的蓄电体配置在门闩锁装置内部作为应急供电部件时,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门闩锁装置大型化。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化的门闩锁装置,其设置有作为应急供电部件的蓄电体。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门闩锁装置,其设置在车辆的门中并且通过对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本体侧的撞针闩锁和解除闩锁来关闭和打开所述门,所述门闩锁装置包括:马达;机械机构,其由所述马达驱动;门锁ECU,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马达;和壳体,其用于收容所述马达、所述机械机构和所述门锁ECU,其中,所述门锁ECU包括印刷线路板和连接到所述印刷线路板的蓄电体,所述壳体具有:分隔壁;第一收容空间,其用于在所述分隔壁的一侧收容所述马达和所述机械机构;和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在所述分隔壁的另一侧收容所述印刷线路板
和所述蓄电体,所述分隔壁设置有蓄电体收容部,所述蓄电体收容部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朝向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凹陷,并且所述蓄电体置于所述蓄电体收容部中。
[0017]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体积相对较大的蓄电体配置在从第二收容空间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凹陷的蓄电体收容部中,所以门闩锁装置可以小型化。结果,可以在不阻碍窗玻璃的轨迹的状态下将门闩锁装置配置在门内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从车辆的斜后方外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是从车辆的斜前方外侧观察的图1的门闩锁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3是示出图1的门闩锁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
[0022]图4是闩锁机构的立体图。
[0023]图5是从斜后方内侧观察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0024]图6是从斜前方外侧观察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0025]图7示出了用于说明当凸轮环正转时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的图,其中,(a)是示出凸轮环处于基准位置的基本状态的图,(b)是示出凸轮环略微从基准位置正转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凸轮环从基准位置正转约40
°
的状态的图,(d)是示出凸轮环从基准位置正转约90
°
的状态的图,(e)是示出凸轮环从基准位置正转约190
°
的状态的图,以及(f)是示出凸轮环从基准位置正转约250
°
的状态的图。
[0026]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当凸轮环正转和反转时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的图,其中,(a)是示出凸轮环处于基准位置的基本状态的图,(b)是示出凸轮环从基准位置反转约40
°
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凸轮环从(b)的状态正转约40
°
的状态的图,以及(d)是示出凸轮环从(c)的状态正转约40
°
的状态的图。
[0027]图9是从斜前方外侧观察的电气部件、收纳电气部件所需的部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10是从斜前方内侧观察的电气部件、收纳电气部件所需的部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11是搭载有电容器的印刷线路板的正面图。
[0030]图12是沿着图3的线A

A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
[0032]以下,门闩锁装置10的说明中的方向标记以车辆为基准。以车辆为基准的方向在图上适当地用箭头表示上下、内外(即,室内侧和室外侧)以及前后。此外,旋转零件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的标记基本上遵循当时参照的图。各图所示的门闩锁装置10例示了适用于车辆的右侧门的门闩锁装置,但适用于左侧门的门闩锁装置可以是对称结构。
[0033]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辆外侧的斜前方观察的门闩锁装置10的立体图。
[0034]门闩锁装置10附接到车辆的门的内部,并通过对设置在车辆本体侧的撞针进行闩锁和解除闩锁来关闭和打开门。设置有用于闩锁撞针的门闩锁装置10的门例如是车辆的侧门,但是“门”是广义的,并且可以适用于发动机罩、后备箱盖、尾门等。首先,将说明门闩锁装置10的概略总体构造。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在门闩锁装置10中,用于闩锁撞针的闩锁12设置在撞针进入槽14的背侧。闩锁12是闩锁机构44的一部分,闩锁机构44通过闩锁后述的撞针来将门保持在关闭状态。撞针进入槽14形成为盖板16的一部分。主体18设置在盖板16周围。闩锁机构44的内侧和后侧由盖板16和主体18覆盖。
[0036]除了上述盖板16和主体18之外,门闩锁装置10还覆盖有壳体20、第一盖22和第二盖24。壳体20主要覆盖外侧,第一盖22主要覆盖内侧,第二盖24还覆盖壳体20的内侧的前上部。盖板16、主体18、壳体20、第一盖22和第二盖24形成门闩锁装置10的外壳。
[0037]门闩锁装置10还包括覆盖上表面的防水盖26、位于内侧下方的线缆盖28、设置在内上部的联接器30以及设置在外上部的锁芯连接部32。防水盖26覆盖壳体20和第一盖22之间的边界以防止水滴进入。线缆盖28覆盖连接到线缆35的部分。线缆35连接到内手柄(未示出)。线束连接器(未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门闩锁装置,其设置在车辆的门中并且通过对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本体侧的撞针闩锁和解除闩锁来关闭和打开所述门,所述门闩锁装置包括:马达;机械机构,其由所述马达驱动;门锁ECU,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马达;和壳体,其用于收容所述马达、所述机械机构和所述门锁ECU,其中,所述门锁ECU包括印刷线路板和连接到所述印刷线路板的蓄电体,所述壳体具有:分隔壁;第一收容空间,其用于在所述分隔壁的一侧收容所述马达和所述机械机构;和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在所述分隔壁的另一侧收容所述印刷线路板和所述蓄电体,所述分隔壁设置有蓄电体收容部,所述蓄电体收容部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朝向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凹陷,并且所述蓄电体置于所述蓄电体收容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正交于所述分隔壁的第一方向观察时,在划分壁从夹在所述蓄电体和所述马达之间的所述分隔立设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体和所述马达被配置成彼此邻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机构包括:闩锁机构,其用于将所述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电动释放部件,其被构造为通过所述马达的动力释放所述闩锁机构;手动释放部件,其被构造为通过手动操作力释放所述闩锁机构;和锁定机构,其在使所述手动释放部件的操作无效的锁定状态和使所述手动释放部件能够操作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川慎太郎渡边泰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