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聚合物粉末和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31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0
液晶聚合物粉末包含纤维部。纤维部由长边方向的长度与纤维直径的比即长宽比为10倍以上的纤维状的粒子构成。在液晶聚合物粉末中,纤维部的平均直径为1μm以下。在液晶聚合物粉末中,实质上未被纤维化的块状部的含有率为20%以下。20%以下。2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聚合物粉末和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聚合物粉末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关于液晶聚合物所公开的现有技术文献,有日本特开2003-19338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17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071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904307号(专利文献4)。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刚直链芳香族合成高分子的微原纤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颗粒状的刚直链芳香族合成高分子在水悬浮状态下施加机械处理进行预打浆直至使该刚直链芳香族合成高分子的重均纤维长度为1.6mm以下,然后,进行均化器处理。记载了作为刚直链芳香族合成高分子,可举出以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为代表的芳香族聚酰胺、以聚(对羟基苯甲酸)为代表的液晶高分子的芳香族聚酯。
[0004]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用于由更大的粒子形成各向异性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小粒子的粉碎方法。记载了该粉碎方法包括如下:(a)利用第一粉碎装置粉碎各向异性热致液晶聚合物的第一粉碎阶段;(b)从第一粉碎装置取出各向异性热致液晶聚合物;(c)利用第二粉碎装置将来自(b)的各向异性热致液晶聚合物粉碎的第二粉碎阶段;以及(d)从第二粉碎装置取出各向异性热致液晶聚合物。记载了如果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聚合物)为各向异性,则在生成足够的小粒子时,它们为纤维状。记载了(d)的生成物的至少约90重量百分比通过60目筛网。应予说明,60目筛网的网眼约为0.27mm。<br/>[0005]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微小纤维的制造方法,以相对于纤维整体为0.1~20重量%的比例含有溶剂,(1)平均纤维长度(L)为0.01~1mm,(2)平均纤维直径(D)为0.001~1μm,(3)平均纤维长度(L)与平均纤维直径(D)的比(L/D)为1000~10000,微小纤维的制造方法使纤维分散于溶剂,通过机械剪切力进行微原纤化后,使其干燥。记载了该纤维选自芳香族聚酰胺系纤维和聚芳酯系纤维。
[0006]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包含经原纤化的液晶聚合物粒子的原纤化液晶聚合物粉末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依次包括粉碎工序和原纤化工序。在粉碎工序中,将经双轴取向的液晶聚合物的膜粉碎而得到液晶聚合物粉末。在原纤化工序中,通过利用湿式高压破碎装置将液晶聚合物粉末破碎而得到原纤化液晶聚合物粉末。在粉碎工序中,实施了使用冷冻粉碎法的粉碎。记载了使用冷冻粉碎法的粉碎是指在使LCP的膜等冷冻的状态下进行粉碎。记载了为了在使液晶聚合物冷冻的状态下进行粉碎,可以考虑例如一边向将由液晶聚合物构成的带状的膜较粗地粉碎而得的粉碎物注入液氮一边依次送入到粉碎装置。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338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5-501760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50715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90430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3]近年来,积极地进行了微细纤维的研究开发。微细纤维例如是纤维直径为3μm~5μm的纤维。作为构成微细纤维的材料,主要可举出纤维素。纤维素例如以集合体的形式形成植物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的微细纤维可通过将纤维素的集合体进行物理或化学破坏进行解纤而比较容易地得到。
[0014]然而,纤维素为多糖类,包含大量的羟基,因此,吸湿性极高。因此,在将由纤维素构成的微细纤维用作构成电路基板的一部分的材料等电子材料的情况下成为问题。具体而言,产生由于微细纤维吸湿而电特性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以及由于微细纤维吸湿或干燥而由微细纤维构成的构件的尺寸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
[0015]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对作为构成能够适用作电子材料的微细纤维的材料的液晶聚合物进行了研究。这是因为液晶聚合物的吸湿性低。另外,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从制造成本等观点出发研究了将不是纤维状物的液晶聚合物作为原料进行微细纤维化。
[0016]在作为制造微细纤维的方法之一的电场纺丝法中,需要使进行微细纤维化的原料溶解于溶剂。然而,通过电场纺丝法难以实现将液晶聚合物微细纤维化,从量产的观点考虑,实用性低。
[0017]在作为制造微细纤维的方法之一的熔喷法中,使微细纤维化的材料熔融,使熔融状态的材料从喷嘴喷出。通过对从喷嘴喷出的熔融状态的材料喷吹热风而将该材料拉伸。然而,液晶聚合物的熔融张力低。因此,如果想要通过熔喷法将液晶聚合物微细纤维化,则液晶聚合物在充分拉伸前被切断。因此,在熔喷法中,无法将纤维部的平均直径减小至3μm以下左右。
[0018]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颗粒状的液晶聚合物作为原料。颗粒状的液晶聚合物进行单轴取向而具有非常强的各向异性。如果对具有强各向异性的颗粒状的液晶聚合物以水悬浮状态实施机械处理而进行预打浆,则优先产生基于沿着分子的取向轴划分的模式的粉碎。作为结果,得到长宽比大的纤维状原料粉末。即使为了将长宽比大的纤维化原料粉末制成具有1μm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状的液晶聚合物而使用均化器(湿式高压破碎装置)进行破碎,也会频繁发生喷嘴的堵塞而无法进行破碎。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所得到的液晶聚合物的原纤状物的纤维直径。
[0019]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所得到的LCP为平均直径1μm以下的微细纤维。
[0020]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得到微小纤维,需要使用纤维状的原料。应予说明,对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纤维整体的块状的液晶聚合物的含有率没有明确记载。
[0021]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由于得到液晶聚合物粉末的表面被原纤化的粉末,因此构成液晶聚合物粉末的粒子大部分为块状。
[002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不使用纤维状的原料且块状部的含有率低或不含块状部的微细纤维状的液晶聚合物粉末。
[002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聚合物粉末包含纤维部。纤维部由长边方向的长度与纤维直径的比即长宽比为10倍以上纤维状的粒子构成。在液晶聚合物粉末中,纤维部的平均直径为1μm以下。在液晶聚合物粉末中,实质上未被纤维化的块状部的含有率为20%以下。
[0024]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聚合物粉末的制造方法具备微粉碎工序和纤维化工序。在微粉碎工序中,在使液晶聚合物分散于液氮的状态下进行粉碎而得到粒状的微粉碎液晶聚合物。在纤维化工序中,利用湿式高压破碎装置将粒状的微粉碎液晶聚合物破碎而得到液晶聚合物粉末。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不使用纤维状的原料且块状部的含有率低的微细纤维状的液晶聚合物粉末。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拍摄通过实施例1的微粉碎工序粉碎后的微粉碎液晶聚合物而得的照片。
[0027]图2是拍摄通过实施例1的纤维化工序反复破碎5次后的液晶聚合物粉末而得的照片。
[0028]图3是拍摄通过实施例2的微粉碎工序粉碎后的微粉碎液晶聚合物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晶聚合物粉末,包含由长边方向的长度与纤维直径的比即长宽比为10倍以上的纤维状的粒子构成的纤维部,所述纤维部的平均直径为1μm以下,实质上未被纤维化的块状部的含有率为2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聚合物粉末,其中,在非活性气氛下加热至400℃后,以40℃/min以上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常温,再次以40℃/min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的同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幡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