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285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储样箱和水下机器人;储样箱通过转轴连接有呈花瓣形的托架,转轴与电机连接,托架上设有若干取样管;储样箱的前侧设置有采样管道,采样管道的一端设置为弯头结构,并延伸至取样管的上方位置,采样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抽水泵与采样软管连接,采样软管连接在水下机器人上;储样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通过排水泵与排水软管连接;储样箱的后侧设置有触控屏显示器,触控屏显示器内配置有与水下机器人建立通讯连接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下机器人带着采样软管可以在水域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取样,通过转动托架,每一次取样可存放在一个取样管内,便于检测人员的取样操作。测人员的取样操作。测人员的取样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水利工程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0003]水质检测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不同深度的水质可能会存在差异,需要对不同深度的水进行取样和不同距离的水域进行水样的采集工作,对于离岸边较远的水域,常常需要检测人员乘船去采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储样箱和水下机器人;其中,储样箱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管,中空管内套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储样箱外的电机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储样箱内的托架连接,托架呈花瓣形,托架上环设有若干取样管;储样箱的前侧设置有采样管道,采样管道的一端设置为弯头结构,并延伸至取样管的上方位置,采样管道的另一端与抽水泵的出口连接,抽水泵的入口与采样软管的一端连接,水下机器人的外壳上加装软管固定装置,采样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软管固定装置上;储样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至排水泵的入口,排水泵的出口与排水软管连接;储样箱的后侧外设置有触控屏显示器,触控屏显示器内配置有控制器,水下机器人与所述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抽水泵和排水泵连接。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下机器人带着采样软管可以在水域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取样,水样通过采样软管经过采样管道流入一个取样管内,进行下一次取样操作时,启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托架转动,由于托架呈花瓣形,托架转动至两个花瓣之间时,启动抽水泵可以冲洗采样软管和采样管道,而水流直接落入储样箱底部,经过排水管、排水泵和排水软管排回水域内,再启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托架转动,至下一取样管位于采样管道的弯头结构下方,这样每一次取样可存放在一个取样管内,便于检测人员的取样操作。
[0007]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储样箱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箱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取出和放入取样管,以及对储样箱的清
理。
[0008]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储样箱内安装有朝向托架和取样管的摄像头,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摄像头可以将储样箱内的图像显示到触控屏显示器上,方便检测人员的取样操作。
[0009]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取样管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凸边,托架上设置有与环形凸边相匹配的卡槽,卡槽的中部设置有与取样管相匹配的通孔,卡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螺纹,取样管通过环形凸边限位在托架的卡槽处,卡槽处螺纹连接有盖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取样管可以固定在托架上,增加取样管的稳定性。
[0010]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采样软管和排水软管通过伸缩卷管器收纳在底座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采样软管和排水软管的收纳。
[0011]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储样箱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移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水下机器人带着采样软管可以在水域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取样,水样通过采样软管经过采样管道流入一个取样管内,进行下一次取样操作时,启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托架转动,由于托架呈花瓣形,托架转动至两个花瓣之间时,启动抽水泵可以冲洗采样软管和采样管道,而水流直接落入储样箱底部,经过排水管、排水泵和排水软管排回水域内,再启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托架转动,至下一取样管位于采样管道的弯头结构下方,这样每一次取样可存放在一个取样管内,便于检测人员的取样操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取样管与托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技术。
[0017]如图1所示,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储样箱2和水下机器人3;其中,储样箱2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管4,中空管4内套设有转轴5,转轴5的一端与储样箱2外的电机6连接,转轴5的另一端与储样箱2内的托架7连接,托架7呈花瓣形,托架7上环设有若干取样管8;储样箱2的前侧设置有采样管道9,采样管道9的一端设置为弯头结构,并延伸至取样管8的上方位置,采样管道9的另一端与抽水泵10的出口连接,抽水泵10的入口与采样软管11的一端连接,水下机器人3的外壳上加装软管固定装置,采样软管1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软管固定装置上;储样箱2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连接至排水泵13的入口,排水泵13的出口与排水软管14连接;储样箱2的后侧外设置有触控屏显示器
15,触控屏显示器15内配置有控制器,水下机器人3与所述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6、抽水泵10和排水泵13连接。
[0018]在使用时,通过水下机器人带着采样软管可以在水域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取样,水样通过采样软管经过采样管道流入一个取样管内,进行下一次取样操作时,启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托架转动,由于托架呈花瓣形,托架转动至两个花瓣之间时,启动抽水泵可以冲洗采样软管和采样管道,而水流直接落入储样箱底部,经过排水管、排水泵和排水软管排回水域内,再启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托架转动,至下一取样管位于采样管道的弯头结构下方,这样每一次取样可存放在一个取样管内,便于检测人员的取样操作,水下机器人为现有技术中可以控制下潜至水下的装置,只需在其外壳上加装用于固定采样软管的软管固定装置即可,软管固定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将采样软管竖直向下固定的任何机械结构,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由其出厂自带的控制系统与触控屏显示器的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在触控屏显示器上进行操作,对电机、抽水泵和排水泵的控制可以根据托架的尺寸、采样软管、排水软管、采样管道的长度和流速进行预设。
[0019]如图1所示,储样箱2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箱门16。便于取出和放入取样管,以及对储样箱的清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检测用智能取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储样箱(2)和水下机器人(3);其中,储样箱(2)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管(4),中空管(4)内套设有转轴(5),转轴(5)的一端与储样箱(2)外的电机(6)连接,转轴(5)的另一端与储样箱(2)内的托架(7)连接,托架(7)呈花瓣形,托架(7)上环设有若干取样管(8);储样箱(2)的前侧设置有采样管道(9),采样管道(9)的一端设置为弯头结构,并延伸至取样管(8)的上方位置,采样管道(9)的另一端与抽水泵(10)的出口连接,抽水泵(10)的入口与采样软管(11)的一端连接,水下机器人(3)的外壳上加装软管固定装置,采样软管(1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软管固定装置上;储样箱(2)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连接至排水泵(13)的入口,排水泵(13)的出口与排水软管(14)连接;储样箱(2)的后侧外设置有触控屏显示器(15),触控屏显示器(15)内配置有控制器,水下机器人(3)与所述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鹏洪刘案陈耿瑶曾俊峰何纪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