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388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脚,且装置底座的内侧位于支撑脚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栽培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泵、储水板和滴水管,土壤湿度传感器对栽培主体中的土壤进行湿度检测,在土壤湿度达到预定值时,说明此时的土壤偏干,则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水泵运行,使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储水板中,在储水板中水装满时,则水泵停止运行,此时储水板中的水通过三组滴水管流出,并低落在栽培主体的内侧,对土壤进行湿润,有效解决了栽培装置无法对土壤进行自动浇水的问题。进行自动浇水的问题。进行自动浇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绿植栽培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软装设计是在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中所有可移动的元素统称软装,软装的元素包括家具、装饰画、陶瓷、花艺绿植、窗帘布艺、灯饰、其它装饰摆件等,一些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吸收由房屋装修而产生的有毒的化学物质,比如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等具有吸收甲醛的能力,所以室内软装过程中,常会将放置多种绿植。
[0003]目前放置在室内的绿植栽培装置,无法对土壤进行自动浇水,使得在外出过程中,无人照顾绿植,而使绿植干枯,且绿植栽培装置只能对绿植以及土壤进行装载作用,不具有其他功能,使得栽培装置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栽培装置无法对土壤进行自动浇水和栽培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脚,且装置底座的内侧位于支撑脚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栽培主体,所述栽培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浇水结构,且水箱的顶端位于浇水结构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侧设置有超声波雾化结构,所述超声波雾化结构的底端设置有吸水棉管,且超声波雾化结构的外侧位于水箱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一侧设置有出雾孔
[0006]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且装置底座的内侧设置有与支撑脚、水箱相匹配的卡合槽,所述栽培主体的数量为五个,且栽培主体的底端设置有滤水孔。
[0007]优选的,所述浇水结构包括进水管、储水板、滴水管和射灯,且水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储水板,所述储水板的底端设置有滴水管,且储水板的底端位于滴水管的内侧设置有射灯,所述栽培主体的内侧安装有土壤湿度传感器。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泵,且进水管贯穿至水箱的内侧,所述滴水管贯穿至储水板的内侧,所述射灯与储水板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储水板的顶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与水泵通过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且土壤湿度传感器与栽培主体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超声波雾化结构与进水口卡合连接,所述吸水棉管贯穿至水箱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顶端设置有活动套,且调节管与防护罩通过活动套转动连
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泵、储水板和滴水管,土壤湿度传感器对栽培主体中的土壤进行湿度检测,在土壤湿度达到预定值时,说明此时的土壤偏干,则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水泵运行,使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储水板中,在储水板中水装满时,则水泵停止运行,此时储水板中的水通过三组滴水管流出,并低落在栽培主体的内侧,对土壤进行湿润,有效解决了栽培装置无法对土壤进行自动浇水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结构、进水口、吸水棉管、出雾孔和调节管,将超声波雾化结构插入并卡合在进水口内侧,且超声波雾化结构底端的吸水棉管插入水箱内部,且根据加湿方向要求,转动调节管,使其在防护罩顶端的活动套外侧转动,从而在转动时带动其上的出雾孔调节方向,调节后,则超声波雾化结构运行,吸水棉管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吸收,超声波雾化结构则对吸水棉管中的水进行超声波高频震荡,使水雾化层超微粒子,且通过风动结构,将水雾扩散,从而使水雾通过出雾孔喷出,对室内进行加湿,有效解决了栽培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储水板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滤水孔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装置底座;2、支撑脚;3、栽培主体;4、水箱;5、浇水结构;501、进水管;502、储水板;503、滴水管;504、射灯;505、土壤湿度传感器;6、水泵;7、进水口;8、超声波雾化结构;9、吸水棉管;10、防护罩;11、调节管;12、出雾孔;13、支架;14、滤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实施例: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装置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脚2,且装置底座1的内侧位于支撑脚2的一侧设置有水箱4,支撑脚2的顶端设置有栽培主体3,栽培主体3的顶端设置有支架13,水箱4的顶端设置有浇水结构5,且水箱4的顶端位于浇水结构5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7,进水口7的内侧设置有超声波雾化结构8,超声波雾化结构8的底端设置有吸水棉管9,且超声波雾化结构8的外侧位于水箱4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罩10,防护罩10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管11,调节管11的一侧设置有出雾孔12。
[0024]装置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且装置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与支撑脚2、水箱4相匹配的卡合槽,栽培主体3的数量为五个,且栽培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滤水孔14,移动轮用于带动装置底座1移动,栽培主体3通过支撑脚2固定在装置底座1内侧的卡合槽中,水箱4通过与卡合槽卡合,而固定在装置底座1的内侧,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脚(2),且装置底座(1)的内侧位于支撑脚(2)的一侧设置有水箱(4),所述支撑脚(2)的顶端设置有栽培主体(3),所述栽培主体(3)的顶端设置有支架(13),所述水箱(4)的顶端设置有浇水结构(5),且水箱(4)的顶端位于浇水结构(5)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的内侧设置有超声波雾化结构(8),所述超声波雾化结构(8)的底端设置有吸水棉管(9),且超声波雾化结构(8)的外侧位于水箱(4)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罩(10),所述防护罩(10)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管(11),所述调节管(11)的一侧设置有出雾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且装置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与支撑脚(2)、水箱(4)相匹配的卡合槽,所述栽培主体(3)的数量为五个,且栽培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滤水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的绿植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结构(5)包括进水管(501)、储水板(502)、滴水管(503)、射灯(504)和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凱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建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