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对象共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385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对象共享方法。在方法中,操作系统(OS)确定由两个或大于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公共对象。应用程序的对象分别响应于应用程序的安装而下载到程序库中。公共对象是应用程序的对象中的一个。操作系统将公共对象从程序库存储到共享存储器中。操作系统将应用程序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地从程序库改变为共享存储器,以基于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地而由第一应用程序从共享存储器访问公共对象。因此,可提高访问对象的效率和存储器使用率。的效率和存储器使用率。的效率和存储器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及其对象共享方法


[0001]本公开通常涉及对象管理,特定来说,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对象共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头戴式显示器)的操作员通常启动系统开发工具包(system development kit,SDK)以供开发人员创建与电子装置兼容的应用程序。在这些应用程序中,一些软件资产(asset)相似或大体上相同。
[0003]存在两种用于管理软件资产的已知方法。第一种已知方法是在下载或更新这些应用程序之前,将相同的软件资产构建到个别应用程序中。详细地,当发布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的更新版本时,所有相关软件资产已构建到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的更新版本中。随后,可在应用程序商店平台中启动应用程序以供使用者下载或更新。然而,使用相同的软件资产的不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软件资产(例如,虚拟树、汽车等),使得每个应用程序安装和执行的需求容量很大。
[0004]第二种已知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将软件资产重复地加载到电子装置的存储器中。举例来说,当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在电子装置中需要相同的软件资产时,它会将相同的软件资产加载到存储器中两次。也就是说,电子装置的存储器可针对N个不同应用程序存储N个大体上相同的软件资产,其中N是整数。
[0005]第一种已知方法和第二种已知方法引起存储器的较大的数据传输和空间使用率。因此,电子装置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数据传输,且由于过多的数据访问,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效能可能下降。此外,网络提供商的网络带宽可能总是被软件资产的传输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访问软件资产可能没有效率。因此,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对象共享方法,以提高存储器使用率和访问效率。
[0007]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对象共享方法适于管理对象,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操作系统(OS)确定由两个或大于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公共对象。应用程序的对象分别响应于应用程序的安装而下载到程序库中。公共对象是应用程序的对象中的一个。OS将公共对象从程序库存储到共享存储器中。OS将应用程序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地从程序库改变为共享存储器,以基于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地而由第一应用程序从共享存储器访问公共对象。
[0008]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电子装置包含但不限于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程序代码且包括程序库和共享存储器。两个应用程序的对象分别响应于应用程序的安装而下载到程序库中。处理器耦接存储器。处理器加载且执行程序代码以进行以下步骤。OS确定由两个或大于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公共对象。公共对象是应用程序的对象中的一个。OS将公共对象从程序库存储到共享存储器中。OS将应用程序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
地从程序库改变为共享存储器,以基于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地而由第一应用程序从共享存储器访问公共对象。
[0009]基于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其对象共享方法,OS比较应用程序所用的对象并选择相同对象作为公共对象。可欲先加载这些公用对象到共享存储器中。接着,应用程序将自共享存储器访问公共对象,而不是自程序库访问公共对象。藉此,可改善访问对象的效能。
[0010]然而,应理解,此概述可能不含有本公开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不意图在任何方式上具有限制性或局限性,且如本文中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由且将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为涵盖对本专利技术的明显改进和修改。
附图说明
[0011]包含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2]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系统的框图;
[0013]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电子装置的对象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0014]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电子装置的对象安装的流程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
[0016]1:系统;
[0017]100:电子装置;
[0018]110:存储器;
[0019]111:程序库;
[0020]113:共享存储器;
[0021]115:对象;
[0022]117:公共对象;
[0023]130:通信收发器;
[0024]150:处理器;
[0025]151、153:应用程序;
[0026]155:操作系统;
[0027]200:外部装置;
[0028]S210、S230、S250、S310、S33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可能,相同附图标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部分。
[0030]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系统1的框图。参考图1,系统1包含但不限于一或多个电子装置100和一或多个外部装置200。
[0031]电子装置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头戴式显示器、智能TV、台式计算机、
膝上计算机或其他计算器件。电子装置100包含但不限于存储器110、通信收发器130以及处理器150。
[0032]存储器11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固定的或可移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闪存、类似器件或以上器件的组合。存储器110包含但不限于程序库111和共享存储器113。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程序库111可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举例来说,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快闪存储器、硬盘、磁盘或磁带。在另一实施例中,共享存储器113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其中RAM可以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或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与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易失性存储器是需要电源来维持所存储的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器。也就是说,易失性存储器在通电时保留其内容,但在断电时可能会快速丢失其存储的数据。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0存储程序代码、软件模块(例如应用程序151和应用程序153)、操作系统155、器件配置、缓存数据或永久数据(例如对象、优先级或列表),且这些数据将在稍后进行介绍。
[0035]通信收发器130可以是支持例如蓝牙(Bluetooth)、Wi

Fi、移动通信、IR无线通信、USB、以太网(Ethernet)、光纤网络等的通信接口或无线收发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收发器130用于与外部装置200通信,以便从外部装置200接收数据或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装置2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象共享方法,适于管理对象,且所述对象共享方法包括:通过操作系统确定由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公共对象,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对象分别响应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安装而下载到程序库中,且所述公共对象是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所述对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将所述公共对象从所述程序库存储到共享存储器中;以及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将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访问目的地从所述程序库改变为所述共享存储器,以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所述访问目的地而由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从所述共享存储器访问所述公共对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共享方法,其中确定由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所述公共对象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创建全局对象列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所有所述对象均列在所述全局对象列表中;以及通过所述操作系统从所述全局对象列表中选择重复对象作为所述公共对象到共享列表中,其中所述公共对象列在所述共享列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象共享方法,其中确定由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所述公共对象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将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对象与所述全局对象列表的所有对象进行比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象共享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利用对应优先级对所述公共对象进行配置;以及响应于列在所述共享列表中的对象的数目超出数目阈值,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基于所述对应优先级从所述共享列表中去除所述公共对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共享方法,其中确定由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所述公共对象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操作系统检测所述对象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到所述程序库中的所述安装;以及通过所述操作系统,响应于所述对象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所述安装而确定所述公共对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共享方法,其中所述公共对象是用于扩展现实的二维材料或三维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共享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所述对象从外部装置下载到所述程序库中。8.一种电子装置,适于管理对象,且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程序代码且包括程序库和共享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继养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