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47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包括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底板凸出地下室外墙外侧面的部分为放大脚;底板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方;混凝土垫层上方且位于底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墙;混凝土垫层与底板之间铺设的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依次经过放大脚与保护墙之间、放大脚的上表面和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后固定于外墙的外侧面上;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保护墙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与放大脚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放大脚的上表面与外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置有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且容易实施,连接更为可靠牢固,并且后期不易发生断裂、渗水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构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地下室的主体结构(主要是底板和外墙)长期埋在潮湿的土中或浸在地下水中,时时刻刻受到地下水的侵蚀渗透,如果在防水环节上出现纰漏,将直接影响到使用功能,乃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地下室侧墙和底板防水的维修极为不便且成本巨大,所以急需开发一种防水效果好的地下室侧墙和底板的防水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且容易实施,连接更为可靠牢固,并且后期不易发生断裂、渗水现象。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上的地下室外墙,所述的底板凸出地下室外墙外侧面的部分为放大脚;所述的底板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方,该混凝土垫层设置在基层上方;所述的混凝土垫层上方且位于底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墙,该保护墙高出底板的距离大于120mm;所述的混凝土垫层与底板之间铺设有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所述的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完全包覆住底板的下表面,且该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依次经过放大脚与保护墙之间、放大脚的上表面和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后固定于外墙的外侧面上;所述的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保护墙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与放大脚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放大脚的上表面与外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置有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中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与放大脚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保护墙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八字脚;所述的放大脚的表面覆盖有附加卷材,该附加卷材的一端位于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与放大脚之间,附加卷材的另一端位于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放大脚之间;所述的保护墙与地下室外墙之间且位于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上方设置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通过防锈金属压条及水泥钉设置于外墙上。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与外墙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盖口条,所述的防水盖口条的两端分别与外墙以及防锈金属压条胶黏固定。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内侧面涂覆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所
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上涂覆有盖住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JS

I型防水涂料,该JS

I型防水涂料的外侧覆盖有外墙保温层,其中第一防水涂料和外墙保温层均向上延伸;所述的基层上方且位于外墙保温层外侧通过分层夯实的方式设置有二八灰土层;所述的二八灰土层的上方设置有盖过二八灰土层的混凝土散水。
[0011]3.有益效果
[001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其混凝土垫层与底板之间铺设有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完全包覆住底板的下表面,且该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依次经过放大脚与保护墙之间、放大脚的上表面和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后固定于外墙的外侧面上,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保护墙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与放大脚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放大脚的上表面与外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置有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提高了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在拐角处的强度,不易发生断裂、渗水现象,而由于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是能够双面自粘的,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也是能够自粘的,因此施工更为快捷;
[0014](2)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其放大脚的表面覆盖有附加卷材,该附加卷材的一端位于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与放大脚之间,附加卷材的另一端位于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放大脚之间,附加卷材分别与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粘合,进一步提高了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在放大脚上下两个拐角处的强度;
[0015](3)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其八字脚用以减少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与放大脚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保护墙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的应力集中的出现,以使得拐角处的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不易先于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损坏;
[0016](4)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其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通过防锈金属压条及水泥钉设置于外墙上,能够避免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发生起翘、不服帖、粘结部位开裂等现象,进而能够避免渗漏发生,而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端部与外墙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盖口条,防水盖口条的两端分别与外墙以及防锈金属压条胶黏固定,不仅能够将搭接位进行了密封,还能将采用水泥钉固定防锈金属压条时留下的缝隙进行了密封,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中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端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中放大脚处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0020]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底板;1

1、放大脚;2、地下室外墙;3、混凝土垫层;4、基层;5、保护墙;6、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7、外墙;8、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八字脚;10、附加卷材;11、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2、防锈金属压条;13、水泥钉;14、防水盖口条;
1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16、JS

I型防水涂料;17、外墙保温层;18、二八灰土层;19、混凝土散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包括底板1和垂直设置于底板1上的地下室外墙2,底板1凸出地下室外墙2外侧面的部分为放大脚1

1;底板1设置在混凝土垫层3上方,该混凝土垫层3设置在基层4上方;混凝土垫层3上方且位于底板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墙5,该保护墙5的外侧面与混凝土垫层3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该保护墙5高出底板1的距离大于120mm;混凝土垫层3与底板1之间铺设有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6,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6完全包覆住底板1的下表面,且该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6的端部依次经过放大脚1

1与保护墙5之间、放大脚1

1的上表面和地下室外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与底板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垂直设置于底板(1)上的地下室外墙(2),所述的底板(1)凸出地下室外墙(2)外侧面的部分为放大脚(1

1);所述的底板(1)设置在混凝土垫层(3)上方,该混凝土垫层(3)设置在基层(4)上方;所述的混凝土垫层(3)上方且位于底板(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墙(5),该保护墙(5)高出底板(1)的距离大于120mm;所述的混凝土垫层(3)与底板(1)之间铺设有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6),所述的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6)完全包覆住底板(1)的下表面,且该高分子双面自粘防水卷材(6)的端部依次经过放大脚(1

1)与保护墙(5)之间、放大脚(1

1)的上表面和地下室外墙(2)的外侧面后固定于外墙(7)的外侧面上;所述的混凝土垫层(3)的上表面与保护墙(5)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地下室外墙(2)的外侧面与放大脚(1

1)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放大脚(1

1)的上表面与外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置有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8),其中地下室外墙(2)的外侧面与放大脚(1

1)的上表面之间的拐角处以及混凝土垫层(3)的上表面与保护墙(5)的内侧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八字脚(9);所述的放大脚(1

1)的表面覆盖有附加卷材(10),该附加卷材(10)的一端位于高分子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康胡骄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