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3260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3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包括L型架、伺服电机、升降机构、吹风机构和放置机构,L型架的底部为中空结构,L型架的侧壁与底部连接的部位开设有开口槽,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L型架的侧壁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贯穿L型架的侧壁并延伸至L型架底部,第一转杆靠近L型架侧壁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第二转杆,连接机构从开口槽向上穿出,并与转动连接在L型架侧壁上的第二转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放置台下方设置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放置台进行上下震动,起到模拟地震受力的情况,利用风机的转动产生出风力后对建筑结构模型进行吹风作用,满足在检测震动的同时检测抗风作用。动的同时检测抗风作用。动的同时检测抗风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受力模拟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构筑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建筑物构建前需要对其进行受力模拟,而现有的建筑结构设计受力模拟装置,虽然能够调整模拟震动的大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对建筑结构进行风力测试,实际中在特殊情况出现时往往有狂风的现象,缺少风力的测试,对建筑结构的测试不准确,从而导致模拟效果较差,降低模拟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建筑结构进行固定,同时对建筑结构起到减震抗风的模拟测试。
[0004]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包括L型架、伺服电机、升降机构、吹风机构和放置机构,L型架的底部为中空结构,L型架的侧壁与底部连接的部位开设有开口槽,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L型架的侧壁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贯穿L型架的侧壁并延伸至L型架底部,第一转杆靠近L型架侧壁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第二转杆,连接机构从开口槽向上穿出,并与转动连接在L型架侧壁上的第二转杆连接,第二转杆上连接有吹风机构,第一转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
[0006]所述的吹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架侧壁上的风箱、风机和吹风管,风箱与L型架侧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第二转杆从通孔穿入到风箱中,第二转杆延伸至风箱内的一端套接有风机,风箱的顶部连通有吹风管。
[0007]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连接带,第一转盘套接在第一转杆靠近L型架侧壁的一端,第二转盘套接在第二转杆靠近L型架侧壁的一端,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通过连接带连接。
[0008]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L型杆、连接块和限位块,L型杆连接在第一转杆的端头,连接块的一端开设有通孔,L型杆的顶部横杆穿过通孔套接在连接块上,连接块的另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轴,限位块为ㄇ形结构,两个转轴转动连接在限位块的两侧内壁上,限位块的顶部与连接杆连接。
[0009]所述的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台、伸缩杆和弹力弹簧,放置台固定在连接杆的顶部,放置台的底部四顶角与L型架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外套接有弹力弹簧,放置台的顶部两侧
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中间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螺纹杆朝向内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板。
[0010]所述的伸缩杆的一端与放置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L型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的弹力弹簧的一端与放置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L型架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放置台下方设置伺服电机驱动的可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放置台进行上下震动,起到模拟地震受力的情况,利用风机的转动产生出风力后对建筑结构模型进行吹风作用,满足在检测震动的同时检测抗风作用,提高对建筑结构模型检测的准确性,利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限位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对建筑机构模型起到固定作用,满足对不同尺寸的建筑结构模型进行固定的同时起到便于拆卸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对建筑结构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吹风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

L型架;2

伺服电机;3

第一转杆;4

第一转盘;5

连接带;6

第二转盘;7

第二转杆;8

L型杆;9

连接块;10

限位块;11

转轴;12

连接杆;13

弹力弹簧;14

放置台;15

固定板;16

螺纹杆;17

限位板;18

风箱;19

风机;20

吹风管;21

伸缩杆;22

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包括L型架1、伺服电机2、升降机构、吹风机构和放置机构,L型架1的底部为中空结构,L型架1的侧壁与底部连接的部位开设有开口槽22,伺服电机2固定连接在L型架1的侧壁上,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第一转杆3贯穿L型架1的侧壁并延伸至L型架1底部,第一转杆3靠近L型架1侧壁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第二转杆7,连接机构从开口槽22向上穿出,并与转动连接在L型架1侧壁上的第二转杆7连接,第二转杆7上连接有吹风机构,第一转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
[0018]所述的吹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架1侧壁上的风箱18、风机19和吹风管20,风箱18与L型架1侧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第二转杆7从通孔穿入到风箱18中,第二转杆7延伸至风箱18内的一端套接有风机19,风箱18的顶部连通有吹风管20,第二转杆7的转动带动风机19进行转动,产生风力后从吹风管20的内部排出,从而进行风力检测。
[0019]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6和连接带5,第一转盘4套接在第一转杆3靠近L型架1侧壁的一端,第二转盘6套接在第二转杆7靠近L型架1侧壁的一端,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通过连接带5连接,便于在伺服电机2工作时带动第一转杆3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转盘6进行转动,从而利用连接带5带动第二转杆7进行转动。
[0020]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L型杆8、连接块9和限位块10,L型杆8连接在第一转杆3的端头,连接块9的一端开设有通孔,L型杆8的顶部横杆穿过通孔套接在连接块9上,连接块9的另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1,限位块10为ㄇ形结构,两个转轴11转动连接在限位块10的两侧内壁上,限位块10的顶部与连接杆12连接,能够在第一转杆3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对连
接块9起到铰接移动作用,能够有效的起到上下升降作用。
[0021]所述的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台14、伸缩杆21和弹力弹簧13,放置台14固定在连接杆12的顶部,放置台14的底部四顶角与L型架1间连接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外套接有弹力弹簧13,弹力弹簧13的设置有利于对放置台14起到震动的作用,从而满足对建筑结构的测试作用,放置台14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架(1)、伺服电机(2)、升降机构、吹风机构和放置机构,L型架(1)的底部为中空结构,L型架(1)的侧壁与底部连接的部位开设有开口槽(22),伺服电机(2)固定连接在L型架(1)的侧壁上,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第一转杆(3)贯穿L型架(1)的侧壁并延伸至L型架(1)底部,第一转杆(3)靠近L型架(1)侧壁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第二转杆(7),连接机构从开口槽(22)向上穿出,并与转动连接在L型架(1)侧壁上的第二转杆(7)连接,第二转杆(7)上连接有吹风机构,第一转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架(1)侧壁上的风箱(18)、风机(19)和吹风管(20),风箱(18)与L型架(1)侧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第二转杆(7)从通孔穿入到风箱(18)中,第二转杆(7)延伸至风箱(18)内的一端套接有风机(19),风箱(18)的顶部连通有吹风管(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设计用受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6)和连接带(5),第一转盘(4)套接在第一转杆(3)靠近L型架(1)侧壁的一端,第二转盘(6)套接在第二转杆(7)靠近L型架(1)侧壁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宏志田国印董泊君王斌斌孙节王海龙辛忠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