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揭示了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弹簧垫圈,其中,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的相对端面周向设置有径向防松脱浅槽;所述弹簧垫圈为非封闭环形结构,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一侧的上端面设有上齿槽,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另一侧的下端面设有下齿槽,上齿槽和下齿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对端面的防松脱浅槽锁定。相对端面的防松脱浅槽锁定。相对端面的防松脱浅槽锁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松螺母组件
[0001]本公开属于机械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防松螺母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螺母与螺栓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机械固定件。通常的螺母与螺栓配合固定机械部件时,由于机械的运动或振动,时间稍长,螺母容易松动、脱落,使被固定件产生移位或松动。螺母一旦松脱,将会带来很多危害,甚至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螺母的松动问题,人们针对不同的应用条件和环境,设计出了不少防松动螺母或装置,有的是在螺母上搭配一个弹簧垫圈进行紧固;有的采用两颗螺母,利用两颗螺母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松动;有的是在螺母内螺纹中衬入尼龙材料,利用尼龙增强摩擦力;有的是在螺纹上涂覆专用螺纹胶对螺母进行固定。以上方式虽各有特色,但是防松效果仍有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螺母组件,通过采用双螺母结构与弹簧垫圈进行组合,能够保证在机械振动下螺母不松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弹簧垫圈,其中,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的相对端面周向设置有径向防松脱浅槽;所述弹簧垫圈为非封闭环形结构,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一侧的上端面设有上齿槽,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另一侧的下端面设有下齿槽,上齿槽和下齿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对端面的防松脱浅槽锁定。
[0006]优选的,所述防松脱浅槽加工为楔形槽、弧形槽和U形槽中的一种。
[0007]优选的,所述上齿槽和下齿槽加工为半U形槽、全U形槽、折线槽、中式折线槽和中式齿槽中的任意一种。
[0008]优选的,所述上齿槽和下齿槽末端的高度与弹簧垫圈的厚度相同或比弹簧垫圈的厚度高0.1
‑
1mm。
[0009]优选的,所述弹簧垫圈和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的直径一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0011]1、本公开技术方案可提供可靠的紧固手段;
[0012]2、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保证在振动下预紧力损失甚微以及保证螺母不松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a)至图1(c)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1螺母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a)是螺母组件的正视图,图1(b)是螺母组件的仰视图,图1(c)是螺母组件的俯视图;
[0014]图2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弹簧垫圈的示意图;
[0015]图3(a)至图3(c)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螺母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螺母的正视图,图3(b)是螺母的侧视图,图3(c)是螺母的俯视图;
[0016]图4(a)至图4(e)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弹簧垫圈的齿槽的形状示意图,其中,图4(a)是半U形槽,图4(b)是全U形槽,图4(c)是折线槽,图4(d)是中式折线槽,图4(e)是中式齿槽;
[0017]图5(a)至图5(b)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弹簧垫圈的齿槽末端与弹簧垫圈厚度的关系示意图,图5(a)中,齿槽末端的高度和弹簧垫圈的厚度一致,图5(b)中,齿槽末端的高度大于弹簧垫圈的厚度;
[0018]附图中的标记说明如下:
[0019]1、螺杆;2、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弹簧垫圈(4
‑
1、上齿槽,4
‑
2、下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参照附图1(a)至图5(b)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22]为便于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附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定。
[0023]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3和弹簧垫圈4,其中,所述第一螺母2和所述第二螺母3的相对端面周向设置有径向防松脱浅槽;所述弹簧垫圈4为非封闭环形结构,位于弹簧垫圈4开口处一侧的上端面设有上齿槽4
‑
1,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另一侧的下端面设有下齿槽4
‑
2,上齿槽4
‑
1和下齿槽4
‑
2分别与第一螺母2和第二螺母3相对端面的防松脱浅槽锁定。
[0024]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松脱浅槽加工为楔形槽、弧形槽和U形槽中的一种。
[0025]本实施例中选用的螺母,其内径、外径等各类相关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不同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与弹簧垫圈的锁定效果,本实施例对螺母端面的防松脱浅槽的进行了多元化设计,示例性的,如图3(a)至图3(c)所示,螺母端面的防松脱浅槽加工为弧形槽,除了弧形槽外,螺母端面的防松脱浅槽还可以加工为楔形槽或U形槽,以应对弹簧垫圈上不同设计的齿槽。
[0026]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e)所示,所述上齿槽和下齿槽加工为半U形槽、全U形槽、折线槽、中式折线槽和中式齿槽中的任意一种。
[0027]为了能够使得弹簧垫圈与螺母达到最佳的锁定效果,针对螺母端面上不同设计的防松脱浅槽,本实施例对弹簧垫圈上的齿槽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其中,如果螺母端面上的防松脱浅槽加工为U形槽时,则齿槽可相应设计为半U形槽或全U形槽;如果螺母端面上的
防松脱浅槽加工为弧形槽时,则齿槽可相应设计为半U形槽、全U形槽、折线槽和中式折线槽中的任意一种;如果螺母端面上的防松脱浅槽加工为楔形槽,则齿槽可相应设计为中式齿槽。
[0028]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b)所示,所述上齿槽和下齿槽末端的高度与弹簧垫圈的厚度相同或比弹簧垫圈的厚度略高0.1
‑
1mm。
[0029]本实施例中,弹簧垫圈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弹簧垫圈,例如符合GB93
‑
1987的标准弹簧垫圈,符合GB859
‑
1987的轻型弹簧垫圈,符合GB7244
‑
1987的重型弹簧垫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此处就不再赘述。
[0030]另外,需要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螺母与弹簧垫圈的锁定效果,根据弹簧垫圈上的齿槽的不同设计,可以选择齿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弹簧垫圈,其中,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的相对端面周向设置有径向防松脱浅槽;所述弹簧垫圈为非封闭环形结构,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一侧的上端面设有上齿槽,位于弹簧垫圈开口处另一侧的下端面设有下齿槽,上齿槽和下齿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对端面的防松脱浅槽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组件,其中,所述防松脱浅槽加工为楔形槽、弧形槽和U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亮,陈瑞春,
申请(专利权)人:徐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