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19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在硅衬底上设有二氧化硅绝缘埋层,在二氧化硅绝缘埋层上设有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微电子结构
,具体地说是一种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超结MOSFET为纵向结构,它包括硅衬底、N

型漂移区、P

型柱、P

型体区、N+型源区、源极接触金属、N+型漏极接触区、漏极接触金属、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与栅极接触金属。这种超结MOSFET在制造时需要频繁的外延步骤,制造成本较高且制造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制造时可以消除频繁的外延沉积制造步骤、大大降低制造总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
[000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包括硅衬底、二氧化硅绝缘埋层、N

型漂移区、P

型柱、P

型体区、N+型源区、源极接触金属、N+型漏极接触区、漏极接触金属、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与栅极接触金属;
[0005]在硅衬底上设有二氧化硅绝缘埋层,在二氧化硅绝缘埋层上设有N

型漂移区,在N

型漂移区上设有横卧的P

型柱与P

型体区,在P

型体区上设有N+型源区,在P

型体区与N+型源区交界处上设有源极接触金属;在N

型漂移区与Pr/>‑
型柱的一侧设有N+型漏极接触区,在N+型漏极接触区的外侧设有漏极接触金属;在N

型漂移区、P

型柱和P

型体区的一侧设有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的外侧设有栅极接触金属。
[0006]作为优选,所述P

型柱的厚度为2~3 um。
[0007]作为优选,所述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的厚度为200~300 nm。
[0008]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本技术在制造时仅涉及一个外延步骤,消除了制造
技术介绍
中常规超结MOSFET中频繁的外延沉积步骤,大大降低了制造过程的总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本技术的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硅衬底1、二氧化硅绝缘埋层2、N

型漂移区3、P

型柱4、P

型体区5、N+型源区6、源极接触金属7、N+型漏极接触区8、漏极接触金属9、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10与栅极接触金属11;
[0012]在硅衬底1上设有二氧化硅绝缘埋层2,在二氧化硅绝缘埋层2上设有N

型漂移区3,在N

型漂移区3上设有横卧的P

型柱4与P

型体区5,在P

型体区5上设有N+型源区6,在P

型体区5与N+型源区6交界处上设有源极接触金属7;在N

型漂移区3与P

型柱4的一侧设有N+型漏极接触区8,在N+型漏极接触区8的外侧设有漏极接触金属9;在N

型漂移区3、P

型柱4和P

型体区5的一侧设有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10,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10的外侧设有栅极接触金属11。
[0013]所述P

型柱4的厚度为2~3 um,所述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10的厚度为200~300 nm。
[0014]本技术在制造时,选择厚度为2.5um、浓度为1E16 cm
‑3的N型SOI晶圆作为初始衬底。SOI晶圆的N上层作为N

型漂移区3。采用外延生长的方法,在硼环境中加入相同的掺杂,形成了2.5um厚的P

型柱4。P

型体区5由氧化物屏蔽的硼多次注入形成,最大能量为250KeV,表面剂量为1E13cm
‑3,然后进行300分钟的退火以推进。N+型漏极接触区8所需的空间由RIE(反应离子刻蚀)开槽,并通过光刻和CMP(化学机械抛光)步骤用CVD(化学气相沉积)的高掺杂PSG(磷硅玻璃)填充。栅极空间也被RIE(反应离子刻蚀)开槽,在1100
°
C下180分钟的热氧化期形成250nm厚的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10。在这个退火期间,N+漏极接触区8也是通过磷从PSG(磷硅玻璃)扩散到SI区域而形成的。N+型源区6是通过锑的抗蚀剂掩模注入形成的,然后退火以激活掺杂剂。通过RIE(反应离子刻蚀)去除先前沉积在漏极沟槽中的PSG(磷硅玻璃)后,沉积钨以形成栅极接触金属11和漏极接触金属9。在图案化金属层和CMP(化学机械抛光)之后,再次沉积和图形化钨以形成源极接触金属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制造成本的横向超结MOSFET结构,包括硅衬底(1)、二氧化硅绝缘埋层(2)、N

型漂移区(3)、P

型柱(4)、P

型体区(5)、N+型源区(6)、源极接触金属(7)、N+型漏极接触区(8)、漏极接触金属(9)、二氧化硅栅极氧化层(10)与栅极接触金属(11);其特征是:在硅衬底(1)上设有二氧化硅绝缘埋层(2),在二氧化硅绝缘埋层(2)上设有N

型漂移区(3),在N

型漂移区(3)上设有横卧的P

型柱(4)与P

型体区(5),在P

型体区(5)上设有N+型源区(6),在P

型体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紫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