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迎宾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09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头部组件、上身组件与下身组件,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前壳、头部后壳与头部骨架,上身组件包括上身支架、上身前壳、上身后壳、右臂组件与左臂组件,下身组件包括下部骨架,下部骨架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前壳与下部后壳,下部骨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路由器、主控板、安卓板、算法板、IMU、电源模块、电源板与腰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边环境,进行使用场景地图的构建,通过触摸屏在使用场景中设置充电点、迎宾点与讲解点,机器人可通过摄像头识别人员到来,可转头或点头,手臂可旋转,LCD眼睛可呈现出喜、怒、哀、乐不同的眼睛表情,超声波可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物发生碰撞。物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迎宾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迎宾机器人下部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成本增加,礼仪迎宾工作岗位劳动力缺失,此岗位的重复性简单工作可由机器人来替代人来完成。目前市面上礼仪迎宾机器人的行为呆板,只是简单的感应到客户到来然后播放欢迎词,让客户感到一种冰冷的机械气息,客户对企业形象的印象大打折扣。而相关的礼仪迎宾人员对重复性的工作也缺少热心,并且在寒冬及酷暑等气候环境下对迎宾工作无法出色的完成,而且目前多数迎宾机器人基本都是一体化结构,维护不便,且其能实现的功能也相对较少,头部、上身、下身、手臂等活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迎宾机器人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头部组件、上身组件与下身组件;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前壳、头部后壳与头部骨架,所述头部前壳与所述头部骨架之间依次设有眼睛镜片与LCD,所述头部后壳与所述头部骨架之间依次设有语音板固定架与语音板,所述头部前壳两侧对称设有左耳结构与右耳机结构;所述上身组件包括上身支架,所述上身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上身前壳与上身后壳,所述上身支架两侧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右臂组件与左臂组件,所述上身支架上端依次设有头部支柱、轴承固定座、第一深沟球轴承、颈部转轴与颈部转接板,所述颈部转接板上端设有头部转动连接结构,所述上身前壳远离所述上身支架的另一端依次设有前胸、启动按钮、触摸屏支架与触摸屏,所述上身后壳远离所述上身支架的另一端依次设有急停开关与开关胶盖,所述头部支柱与所述轴承固定座之间设有转头检测指针;所述下身组件包括下部骨架,所述下部骨架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前壳与下部后壳,所述下部骨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路由器、主控板、安卓板、算法板、IMU、电源模块与电源板,所述下部骨架顶部还设有腰环。优选的,所述头部前壳与头部后壳顶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咪头座、第二咪头座、第一咪头与第二咪头。
[0005]优选的,所述左耳结构与右耳机结构分别包括右耳外壳、右耳中壳、第一灯带、右耳内壳、左耳外壳、左耳中壳、第二灯带、左耳内壳。
[0006]优选的,所述头部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颈部转接板两端分别连接的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之间分别设有法兰轴承与头齿轮下,所述左固定板远离所述法兰轴承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点头检测指针固定件、点头检测指针、红外对射检测开关与点头检测固定支架,所述右固定板远离所述头齿轮下的另一端依次设有轴套与点头电机。
[0007]优选的,所述头齿轮下上端设有与之配合的头齿轮上,所述头齿轮上一端依次设有销轴、第二深沟球轴承、第一垫圈,其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三深沟球轴承与第二垫圈。
[0008]优选的,所述左固定板与所述右固定板上端还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颈环。
[0009]优选的,所述上身支架下端中部设有转头电机固定板,所述转头电机固定板下端设有与之连接的转头电机,所述转头电机固定板上端两侧分别设有转头传感器支架右与转头传感器支架左,且所述转头传感器支架右与转头传感器支架左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对射检测开关。
[0010]优选的,所述下部前壳与所述下部骨架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前壳固定件与第二前壳固定件,所述下部后壳与所述下部骨架之间设有后壳固定板。
[0011]优选的,所述下部骨架下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底盘,所述下部骨架一侧设有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远离所述下部骨架的另一侧设有激光雷达固定板,其上端设有激光雷达支架与激光雷达,所述底盘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与之连接的驱动轮组件,且两个所述驱动轮组件内侧分别对称设有至少四个万向轮。
[0012]优选的,所述下部后壳远离所述下部骨架的另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充电红外条、电极固定板、电极、抽屉锁、充电红外电路板与充电红外电路板支架,所述下部前壳远离所述下部骨架的另一侧分别设有打印机盖板、超声波支架与超声波。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迎宾机器人,用手机或电脑连接迎宾机器人WIFI,连接成功后打开地图构建APP,用电脑或手机控制机器人行走,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边环境,进行使用场景地图的构建,地图构建完成后,可通过触摸屏在使用场景中设置充电点\迎宾点\讲解点。当有人到达设置迎宾点\讲解点时,机器人可通过摄像头识别人员到来,并主动向所来人员问候\或讲解介绍相关内容。在问候或讲解内容时,头部可做转头或点头动作,手臂可旋转摆动,迎宾机器人还可通过头顶六麦拾取声音,可与所来人员进行交流,机器人六麦不仅可以拾取声音,还可以根据声源的位置来确定说话人员的位置,从而已达到更好的服务,迎宾机器人LCD眼睛表情可根据与其交流人员的话术来变换眼睛表情,可呈现出喜、怒、哀、乐不同的眼睛表情,迎宾机器人超声波可在行走过程中判断行走路径上的障碍物,从而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当迎宾机器人电量过低时,迎宾机器人会自动规划路径回到设置好的充电点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头部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身上组件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身组件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6]如图1

4所示,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头部组件1、上身组件2与下身组件3;头部组件1包括头部前壳4、头部后壳5与头部骨架6,头部前壳4与头部骨架6之间依次设有眼睛镜片7与LCD8,头部后壳5与头部骨架6之间依次设有语音板固定架9与语音板10,头部前壳4两侧对称设有左耳结构与右耳机结构;上身组件2包括上身支架11,上身支架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上身前壳12与上身后壳13,上身支架11两侧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右臂组件14与左臂组件15,上身支架11上端依次设有头部支柱16、轴承固定座17、第一深沟球轴承18、颈部转轴19与颈部转接板20,颈部转接板20上端设有头部转动连接结构,上身前壳12远离上身支架11的另一端依次设有前胸21、启动按钮22、触摸屏支架23与触摸屏24,上身后壳13远离上身支架11的另一端依次设有急停开关25与开关胶盖26,头部支柱16与轴承固定座17之间设有转头检测指针27;下身组件3包括下部骨架28,下部骨架28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前壳29与下部后壳30,下部骨架28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路由器31、主控板32、安卓板33、算法板34、IMU35、电源模块36与电源板37,下部骨架28顶部还设有腰环38。优选的,头部前壳4与头部后壳5顶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咪头座39、第二咪头座40、第一咪头41与第二咪头42。
[0017]优选的,左耳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头部组件(1)、上身组件(2)与下身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组件(1)包括头部前壳(4)、头部后壳(5)与头部骨架(6),所述头部前壳(4)与所述头部骨架(6)之间依次设有眼睛镜片(7)与LCD(8),所述头部后壳(5)与所述头部骨架(6)之间依次设有语音板固定架(9)与语音板(10),所述头部前壳(4)两侧对称设有左耳结构与右耳机结构;所述上身组件(2)包括上身支架(11),所述上身支架(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上身前壳(12)与上身后壳(13),所述上身支架(11)两侧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右臂组件(14)与左臂组件(15),所述上身支架(11)上端依次设有头部支柱(16)、轴承固定座(17)、第一深沟球轴承(18)、颈部转轴(19)与颈部转接板(20),所述颈部转接板(20)上端设有头部转动连接结构,所述上身前壳(12)远离所述上身支架(11)的另一端依次设有前胸(21)、启动按钮(22)、触摸屏支架(23)与触摸屏(24),所述上身后壳(13)远离所述上身支架(11)的另一端依次设有急停开关(25)与开关胶盖(26),所述头部支柱(16)与所述轴承固定座(17)之间设有转头检测指针(27);所述下身组件(3)包括下部骨架(28),所述下部骨架(28)两侧分别设有下部前壳(29)与下部后壳(30),所述下部骨架(28)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路由器(31)、主控板(32)、安卓板(33)、算法板(34)、IMU(35)、电源模块(36)与电源板(37),所述下部骨架(28)顶部还设有腰环(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前壳(4)与头部后壳(5)顶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咪头座(39)、第二咪头座(40)、第一咪头(41)与第二咪头(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结构与右耳机结构分别包括右耳外壳(43)、右耳中壳(44)、第一灯带(45)、右耳内壳(46)、左耳外壳(47)、左耳中壳(48)、第二灯带(49)、左耳内壳(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颈部转接板(20)两端分别连接的左固定板(51)与右固定板(52),所述左固定板(51)与右固定板(52)之间分别设有法兰轴承(53)与头齿轮下(54),所述左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焰超李超宋育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