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弧装置及包含灭弧装置的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304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0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灭弧装置及包含灭弧装置的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静触头、动触头、灭弧栅片组件、第一和第二侧板及产气组件。静触头包括静触点。动触头包括适于与静触点配合的动触点。灭弧栅片组件位于静触头上方并包括堆叠的灭弧栅片,每个灭弧栅片包括基部和第一臂和第二臂,从基部的相对两侧延伸,部分地环绕静触点。第一和第二侧板,由绝缘材料制成,耦合于灭弧栅片组件的两侧,以固定堆叠的灭弧栅片。产气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夹持并隔离各个第一臂的端部,第二夹持部夹持并隔离各个第二臂的端部。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改进的灭弧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增强灭弧性能,从而实现交直流通用。流通用。流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灭弧装置及包含灭弧装置的断路器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气保护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灭弧装置及包含灭弧装置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配电设备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接通及分断电网电路中的保护线路,保护电气设备受过压、短路等危害。断路器对电流进行分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断路器中的灭弧装置完成的。
[0003]现有断路器在分断故障电流和临界负载电流时,电弧难以进入灭弧装置内的灭弧室从而难以熄灭。尤其是当断路器应用于直流系统,例如,直流光伏系统时,断路器需要分断额定电流范围内的电流。因电流较小而磁吹力不足,导致电弧无法或者难以进入灭弧室。未进入灭弧室的电弧持续燃烧,容易对产品的性能造成损害。
[0004]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方案,以便能够改进灭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灭弧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中,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弧装置。该灭弧装置包括:静触头、动触头、灭弧栅片组件、第一和第二侧板及产气组件。静触头包括静触点。动触头包括适于与静触点配合的动触点。灭弧栅片组件位于静触头上方并包括堆叠的灭弧栅片,每个灭弧栅片包括基部以及从基部的相对两侧延伸并部分地环绕静触点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和第二侧板由绝缘材料制成,耦合于灭弧栅片组件的两侧,以固定堆叠的灭弧栅片。产气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夹持并隔离各个第一臂的端部,第二夹持部夹持并隔离各个第二臂的端部。
[0007]以此方式,使得灭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加速电弧进入灭弧室,并防止灭弧装置回退到灭弧栅片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从而能够加快灭弧速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一齿以及与多个第一齿相邻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夹持部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二齿以及与多个第二齿相邻设置的第二挡板。其中各个第一齿与第一挡板和第一侧板将各个第一臂的端部隔离;各个第二齿与第二挡板和第二侧板将各个第二臂的端部隔离。
[0009]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灭弧栅片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并使其绝缘,能够防止电弧在此部位由于二次击穿而重新燃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分别与各个第一臂的端部配合并且将第一臂的端部隔离。第二夹持部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凹槽,分别与各个第二臂的端部配合并将第二臂的端部隔离。
[0011]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的凹槽,对灭弧栅片的第
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进行绝缘,能够防止电弧在此部位发生二次击穿而重新燃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装置还包括动引弧片。动引弧片包括连接部以及弯折部。连接部耦接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弯折部沿着远离静触头的方向延伸,在动触头处于与静触头分离的截止位置时,弯折部的远端靠近动触头。
[0013]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动引弧片上设置弯折部,向上方弯折,能够增大灭弧室纵向方向的长度,从而拉长电弧,有助于电弧熄灭。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堆叠的灭弧栅片成扇形排列,各个灭弧栅片的延长面相交于动触头的旋转轴线。
[0015]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堆叠的灭弧栅片排列成扇形,并且使得各个灭弧栅片的延长面相交于动触头的旋转轴线,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触点包括平坦的表面,在动触头移动过程中,平坦的表面能够相继与各个灭弧栅片处于同一平面。
[0017]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平坦的表面相继与各个灭弧栅片处于同一平面,有利于减小电弧转移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加速电弧进入灭弧室。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静触头还包括设置在一端处的弯折结构,静触点位于弯折结构的面向灭弧栅片的表面上。
[0019]在上述实施例中,静触头包括弯折结构,可以在其中容纳增磁片,此外静触点的位置适于与动触头配合。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弯折结构的内侧的增磁片。
[0021]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静触头中设置增磁片,能够增强磁吹效果,加速电弧转移进入灭弧室。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静触头还包括静引弧片,静引弧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弯折结构的表面上并且靠近静触点,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朝向灭弧栅片的方向弯折并缩窄。
[0023]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静引弧片的一端设置为朝向灭弧栅片的方向弯折,有助于将电弧引入灭弧室。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灭弧栅片在弯折结构的表面上的投影与静引弧片部分地重叠。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灭弧栅片在弯折结构的表面上的投影与静引弧片部分地重叠,能够增强其间的磁场,从而能够加速电弧进入灭弧室。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以及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有空间区域,动触头适于在空间区域内与静触头配合。
[0027]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空间区域,能够防止灭弧栅片以及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妨碍动触头的动作。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静触点被第一臂、第二臂、以及产气组件所包围。
[0029]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臂和第二臂包围静触点,能够增大静触点附近的磁场强度,从而增加磁吹力,加速电弧进入灭弧室。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灭弧栅片为U型、V型或W型结构。
[0031]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灭弧栅片设置为U型、V型或W型结构,能够增强静触点附
近的磁场强度,加速电弧进入灭弧室。
[003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灭弧装置,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增强灭弧性能,从而实现交直流通用。
[0033]在第二方面中,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灭弧装置。
[0034]提供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关键特征或主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35]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灭弧装置的分解视图;
[0036]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灭弧装置的立体图;
[0037]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静触头的立体图;
[0038]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静触头的俯视图;
[0039]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增磁片盒体的立体图;
[0040]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增磁片盒体的俯视图;
[0041]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增磁片的立体图;
[0042]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动触头的立体图;
[0043]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10),包括静触点(104);动触头(20),包括动触点(202),所述动触点(202)适于与所述静触点(104)配合;灭弧栅片组件(30),位于所述静触头(10)上方,并且包括堆叠的灭弧栅片(302),每个所述灭弧栅片(302)包括:基部(301);以及第一臂(304)和第二臂(306),从所述基部(301)的相对两侧延伸,并且部分地环绕所述静触点(104);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由绝缘材料制成,耦合于所述灭弧栅片组件(30)的两侧,以固定所述堆叠的灭弧栅片(302);以及产气组件(4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夹持部(402)和第二夹持部(404),所述第一夹持部(402)夹持并隔离各个所述第一臂(304)的端部,所述第二夹持部(404)夹持并隔离各个所述第二臂(306)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402)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一齿(406);以及第一挡板(408),与所述多个第一齿(406)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404)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二齿(412);以及第二挡板(410),与所述多个第二齿(412)相邻设置;其中各个所述第一齿(406)与所述第一挡板(408)和所述第一侧板(50)将各个所述第一臂(304)的端部隔离;各个所述第二齿与所述第二挡板(410)和所述第二侧板(60)将各个所述第二臂(306)的端部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402)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一臂(304)的端部配合并且将所述第一臂(304)的端部隔离;所述第二夹持部(404)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凹槽,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二臂(306)的端部配合并将所述第二臂(306)的端部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引弧片(308),包括连接部(303)以及弯折部(310),所述连接部(303)耦接至所述第一侧板(50)和所述第二侧板(60),所述弯折部(310)沿着远离所述静触头(10)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动触头(20)处于与所述静触头(10)分离的截止位置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涛李祎博张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