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9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8
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包括壳体,通过隔板将壳体分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上层腔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外侧设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所述雾化腔正上方设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与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通道两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设置有烟油通道;所述下层腔体设有锂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红外线热辐射的方式对雾化腔加热,完全不同于其它电子烟从内部通过热传导加热方式,避免发热元件接触烟油导致的内外加热不均匀和污染;碳复合薄膜红外辐射转换效率高、升温快,能快速使烟油雾化,进而提升电子烟的口感。进而提升电子烟的口感。进而提升电子烟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伴随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及各国禁烟措施的加强,传统卷烟市场增长乏力,以年轻人群为消费主力的电子烟在市场上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国电子烟的生产制造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体系,行业前景广阔,2017年,中国电子烟产量为16.51亿支,2018年达到22.29亿支,预计2020年能够达到25.42亿支,中国电子烟产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30%。
[0003]电子烟是一种基于机械装置的香烟替代品,通常有着与香烟相似的外观,能够模拟香烟的口味,并可通过不同香料的添加在原有香烟味道的基础上增加水果香等附加口味,电子烟模拟香烟口味及吸烟时的感觉通常是通过加热烟油实现。
[0004]中国专利CN104068476B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发热组件,包括导液陶瓷体、发热丝和固定座,通过将发热丝内置于导液陶瓷体的固定孔中加热导液陶瓷体传导过来的烟油;中国专利CN104161308A公开了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发热模块,包括陶瓷棒、连接元件和发热丝,通过将发热丝缠绕在陶瓷棒上实现对烟油加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热丝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匀,降低了加热腔内烟油的雾化效果,影响电子烟的口感;同时发热丝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发热丝烧焦产生的少量烟气会严重影响电子烟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其完全不同于其它电子烟从内部通过热传导加热方式;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以红外辐射加热的方式对雾化腔加热,避免发热器件接触烟油导致的污染;碳复合薄膜红外辐射转换效率高、升温速率快,能快速使烟油雾化,进而提升电子烟的口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包括壳体,通过隔板将壳体分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上层腔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外侧设置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所述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红外辐射转换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所述雾化腔正上方设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与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通道两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设置有烟油通道;所述下层腔体设有锂电池。
[0007]优选的,所述储液腔底部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控制储液腔中的烟油走烟油通道流入雾化腔。
[0008]优选的,所述储液腔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盖板,可实现对储液腔添加烟油。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外表面左侧上端设置有开关按钮。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与烟嘴进行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电加热膜和所述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USB充电口。
[0013]本专利技术具体使用时,将烟嘴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上,烟嘴的卡扣与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的卡槽紧密接触;通过开关按钮控制锂电池对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供电,同时传感器控制储液腔中的烟油走烟油通道流入雾化腔;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快速升温以红外辐射加热的方式对雾化腔加热;流入雾化腔的烟油迅速挥发,经烟气通道出气口流出,进入烟嘴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出通过红外线热辐射的方式对雾化腔加热,完全不同于其它电子烟从内部通过热传导加热方式;2、本专利技术利用新型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以红外辐射加热的方式对雾化腔加热,避免发热元件接触烟油导致的内外加热不均匀和污染;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红外辐射转换效率高、升温快,能快速使烟油雾化,进而提升电子烟的口感。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与本专利技术的配套使用的烟嘴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壳体10、开关按钮11、卡槽12、USB充电口13、隔板20、雾化腔31、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32、烟气通道33、出气口34、储液腔35、烟油通道36、传感器37、盖板38、锂电池41、导线42、卡扣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包括壳体10,通过隔板20将壳体10分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上层腔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雾化腔31,所述雾化腔31外侧设置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32,所述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32红外辐射转换效率高、加热升温速率快;所述雾化腔31正上方设有烟气通道33;所述烟气通道33与出气口34连接;所述烟气通道33两侧设有储液腔35;所述储液腔35底部设置有烟油通道36;所述下层腔体设有锂电池41。
[0022]优选的,所述储液腔35底部设有传感器37,所述传感器37可控制储液腔35中的烟油走烟油通道36流入雾化腔31。
[0023]优选的,所述储液腔35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盖板38,可实现对储液腔35加烟油的操作。
[0024]优选的,所述壳体10外表面左侧上端设置有开关按钮11。
[0025]优选的,所述壳体10顶部设有卡槽12,通过卡槽12实现与烟嘴的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电加热膜32和所述锂电池41通过导线42连接。
[0027]优选的,所述壳体10底部设置有USB充电口13。
[0028]本专利技术具体使用时,将烟嘴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上,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通过隔板将壳体分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上层腔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外侧设置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所述柔性智能电加热碳复合薄膜红外辐射转换效率高、升温快;所述雾化腔正上方设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与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通道两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设置有烟油通道;所述下层腔体设有锂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红外辐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通过红外线热辐射的方式对雾化腔加热,避免发热元件接触烟油导致的内外加热不均匀和污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少春陈亮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智融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