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807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7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折叠装置包括第一翼板、主轴组件和第二翼板,以及第一遮蔽板、盖板、滑动支架以及第二遮蔽板。主轴组件两侧分别转动连接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盖板与主轴组件间隔固定,滑动支架滑动于盖板与主轴组件之间。第一遮蔽板与第一翼板滑动连接的同时与滑动支架转动且可滑动连接。第二遮蔽板与第二翼板滑动连接的同时也与滑动支架转动且可滑动连接。折叠装置展开时,通过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分别遮蔽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还通过盖板遮蔽主轴组件。折叠装置折叠时,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可以部分遮蔽盖板,实现密封,从而避免主轴组件的间隙受到灰尘或水汽侵害。本申请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且使用寿命更长。且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两个壳体,以及连接于两个壳体之间的折叠装置。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弯折的部分,折叠装置通常包括主轴组件,两个壳体通过折叠装置的形变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
[0003]然而,传统的折叠装置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通常会在折叠装置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上设置两块遮蔽板以遮蔽折叠装置的主轴组件的内部零件,并利用两块遮蔽板相对于主轴组件的滑动以适应折叠装置的形态改变。在折叠装置折叠后,遮蔽板相对于主轴组件会收缩至最大位移位置。此时遮蔽板与折叠装置的内侧弯折位置会产生间隙,电子设备的内部可能因为该间隙位置缺失遮蔽保护而受到灰尘或水汽的侵入,导致折叠装置的运动阻塞或电子设备内部受潮,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折叠装置用于固定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进而承载柔性显示屏。因为折叠装置在内侧弯折位置设置了盖板、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使得在折叠装置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盖板与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的配合能够保护折叠装置或电子设备的内部受到灰尘或水汽的侵入,避免折叠装置的运动阻塞或电子设备内部受潮,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装置。折叠装置可以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包括主轴组件、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沿垂直于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分布于主轴组件的两侧,且分别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0006]主轴组件、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分别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靠近柔性显示屏;
[0007]折叠装置还包括位于主轴组件第二表面的盖板、分别位于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以及位于主轴组件和盖板之间的滑动支架;
[0008]盖板与主轴组件间隔固定,并形成一间隔空间,滑动支架至少部分活动设置于间隔空间内;
[0009]第一遮蔽板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转动端,第一转动端与滑动支架的一侧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第一滑动端与第一翼板滑动连接;
[0010]第二遮蔽板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转动端,第二转动端与滑动支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第二滑动端与第二翼板滑动连接;
[0011]所述盖板具有背离所述主轴组件的顶面,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折叠时,第一
翼板和第二翼板带动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相互靠近,同时拉动滑动支架靠拢盖板,使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至少部分遮蔽盖板的顶面。
[0012]在本申请中,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通过主轴组件实现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动作。同时通过第一翼板与第一滑动端的滑动连接,达到第一翼板在相对第二翼板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第一遮蔽板始终遮盖于第一翼板外以达到防尘的效果;还通过第二翼板与第二滑动端的滑动连接,达到第二翼板相对于第一壳体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第二遮蔽板始终遮盖于第二翼板外以达到防尘的效果。
[0013]本申请折叠装置还通过至少部分活动于盖板与主轴组件之间的滑动支架,来分别与第一转动端、以及第二转动端转动连接并滑动。在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分别随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滑动时,通过滑动支架在盖板与主轴组件之间的运动,来对应调整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的转动轴线高度,配合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的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同时,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还可以分别相对于滑动支架滑动,从而在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折叠时,能够相互靠近,并至少部分遮蔽盖板的顶面,达到遮蔽防尘的效果。
[0014]主轴组件则通过盖板的设置,可以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均保持防尘的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相对折叠后,第一遮蔽板相对于第一翼板滑动至远端,第二遮蔽板相对于第二翼板也滑动至远端,导致主轴组件处失去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的遮蔽,形成容易受到灰尘或水汽侵入的间隙的缺陷,本申请折叠装置因为设置了盖板对主轴组件始终提供遮蔽,避免了类似间隙被暴露的现象。本申请折叠装置也由此获得了更好的密封保护,提升了使用寿命。
[001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板包括靠近第一翼板的第一侧边,以及靠近第二翼板的第二侧边,滑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分别设于支架本体两侧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支架本体位于间隔空间内;
[0016]第一连接臂伸出间隔空间并延伸至第一遮蔽板的第一转动端,通过第一转动部与第一转动端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
[0017]第二连接臂伸出间隔空间并延伸至第二遮蔽板的第二转动端,通过第二转动部与第二转动端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
[0018]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对滑动支架的设置,可以使得支架本体在盖板与主轴组件之间滑动,且通过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分别使得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伸出间隔空间,并使得第一遮蔽板与第二遮蔽板分别在盖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外与滑动支架转动连接。由此,在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折叠之后,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可以通过滑动相对靠近。第一遮蔽板与第二遮蔽板的运动轨迹不会与盖板发生干涉,盖板可以间隔于主轴组件并保持完整的平面结构,对主轴组件提供更好的遮蔽效果。
[001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展开时,第一转动端与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第二转动端与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也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
[0020]在本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展开时,第一遮蔽板与第二遮蔽板分列盖板的两侧。设置第一遮蔽板靠近盖板的第一转动端与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遮蔽板靠近盖板的第二转动端与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有利于控
制盖板分别与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本申请折叠装置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2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距离数值为零。
[0022]在本实现方式中,设置当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展开时,第一遮蔽板的第一转动端直接与第一侧边抵触,同时第二遮蔽板的第二转动端也直接与第二侧边抵触,可以消除盖板分别与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之间的间隙,在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展开时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2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均位于支架本体背离主轴组件一侧。
[0024]在本实现方式中,滑动支架大致呈U形设置,其支架本体收容于盖板与主轴组件形成的间隔空间内,相对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更靠近主轴组件。由此在支架本体滑动至靠近盖板的位置时,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能高出盖板,并分别与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连接。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组件、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沿垂直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主轴组件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所述主轴组件、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分别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柔性显示屏;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主轴组件的所述第二表面的盖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一遮蔽板和第二遮蔽板,以及位于所述主轴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的滑动支架;所述盖板与所述主轴组件间隔固定,并形成一间隔空间,所述滑动支架活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间隔空间内;所述第一遮蔽板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转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与所述滑动支架的一侧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滑动端与所述第一翼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遮蔽板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与所述滑动支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滑动端与所述第二翼板滑动连接;所述盖板具有背离所述主轴组件的顶面,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遮蔽板和所述第二遮蔽板相互靠近,同时拉动所述滑动支架靠拢所述盖板,使所述第一遮蔽板和所述第二遮蔽板至少部分遮蔽所述盖板的所述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翼板的第一侧边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翼板的第二侧边,所述滑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分别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两侧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伸出所述间隔空间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遮蔽板的第一转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端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臂伸出所述间隔空间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遮蔽板的第二转动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端转动连接且可相对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均位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主轴组件一侧,当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均位于所述盖板的顶面背离所述主轴组件一侧,使所述第一遮蔽板的所述第一转动端和所述第二遮蔽板的所述第二转动端分别转动至所述顶面背离所述主轴组件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常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