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输方法、平台功能应用功能技术

技术编号:333274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平台功能及应用功能,该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平台功能包括的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平台功能和应用功能之间的通信采用统一的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平台功能能够处理外部输入或输出相关的E2、A1和O1接口;应用功能仅需支持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而不需要支持E2、A1和O1接口;E2、A1和O1的接口通用协议处理部分仅由平台功能处理一次,应用功能无需重复处理。并且平台功能中的冲突解决功能仅需要基于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解析应用功能输出的E2信息,不需要分别解析E2AP和E2SM信息,提升了处理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息传输方法、平台功能应用功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是指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平台功能及应用功能。

技术介绍

[0002]开放和智能的无线接入网络(O-RAN)相比于现有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和功能,O-RAN提出了无线智能控制器。目标是通过引入无线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无线能力开放平台,赋予无线网络一定的智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能力可以灵活高效地支持复杂多样的垂直行业业务及切片需求,在复杂组网环境下实现高效自动化的网络管理和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降低现有无线资源管理及调度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来提升无线网络的性能和降低无线网络的能耗。
[0003]无线智能控制器包括非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和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从管理面看,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接收网管和非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的信息,并反馈相关信息。从网络功能上来看,目前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与基站或基站子系统相连,发送配置或控制信息,并接收基站或基站子系统功能提供的测量等信息。
[0004]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near real-time RAN intelligence controller,Near-RT RIC)发挥了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和场景需求,从基站或基站子系统接收数据,发送策略或控制信息来进行增强控制;二是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和场景需求,为无线网络功能之外的功能提供近实时的无线服务。从部署形态来看,Near-RT RIC有独立式和非独立式两种。所谓独立式是指Near-RT RIC是独立于基站设备之外的独立设备形态;非独立式是指Near-RT RIC和基站合起来形成一个设备。面向无线资源的分配、监测、控制和管理等用例,完成无线接入网近实时的信息采集和控制下发。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将提供基础平台功能,以支持应用的部署和运行。所谓应用是指面向某个应用场景解决某一个问题的xApp,例如负载均衡、负载预测、视频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icators,KQI)预测、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优化等。
[0005]因此,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和基站(或基站子系统)之间的E2接口面向电信设备,其流程和信息单元(information element)的定义参照Ng和F1接口方式,目标是尽可能地开放基站近实时的信息数据和控制能力。xApp则是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某一个问题,仅仅了解E2上期所负责问题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即可,并不需要了解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和基站之间E2接口上的全部信息。并且,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和基站E2接口通过E2AP(E2 application protocol)和E2SM(E2 service model)的形式定义,E2AP提供了一种接口框架,关于E2AP消息的某些消息字段是由E2SM定义的。目前,E2AP和E2SM均采用ASN.1作为抽象语法和序列化(结构化数据转换为比特流的过程)的方案,后续E2SM也可能采用ASN.1之外的方式进行抽象语法表达和序列化。同时xApp也需要O1和A1接口上传输的部分信息,执行A1的策略或者O1的配置信息等。
[0006]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7]1)xApp是面向具体需求的应用程序,侧重于具体算法,而现有技术方案中xApp需要解析和封装E2、A1和/或O1等电信级设备接口,这就导致xApp的额外接口处理开销大。
[0008]2)由于E2,A1和O1接口的定义是用于满足所有xApp的需求,那么E2、A1和O1接口因新增xApp导致的扩展或更新,会影响已经存在的xApp的服务中断或升级。已有其它xApp的扩展或更新,也可能导致没有扩展或更新需求的xApp服务中断或被迫同步升级。
[0009]3)因E2和A1等接口上定义上并未包括xApp相关信息,即xApp对非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和基站侧是不可见的,所以平台需要处理E2和A1等接口的消息,并发送给合适的xApp。平台的这一功能意味着平台一定需要处理E2、A1和O1的消息,然后才能判断发送给哪个或哪些xApp。而现有方案中xApp直接使用E2、A1和O1接口,xApp也需要处理E2、A1和O1消息。因此现有方案中同样的E2、A1和O1上的消息在Near-RT内部被平台和xApp各处理了1次,特别是对于接口通用协议处理部分,平台和xApp对这些的处理是完全一样的,那么两次处理中这一部分就是完全重复的。
[0010]4)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不同xApp需要相同的输入数据时,在E2接口上会产生相同的两条消息,以及上报两份数据,交互效率差,存在传输信息冗余。例如:xApp1需要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所连接小区激活用户数,xApp2也需要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所连接小区激活用户数,现有方案中两个xApp会产生两条相似的E2消息。导致基站需要解析两个消息,并且通过E2接口上报两次小区激活用户数。
[0011]5)对于平台功能而言,平台中的冲突解决功能(conflict mitigation)需要对xApp输出的E2信息进行2次解码,一次是E2AP的解码,另一次是E2SM的解码。当冲突解决对输出的信息进行了优化修改后,需要将新产生的优化消息再次按照E2接口定义进行消息封装。因此xApp直接解析和封装E2接口消息反而导致了平台冲突解决功能额外的消息解析开销,并且在冲突解决进行优化修改的情况下进行了2次E2消息封装,效率低下,可能无法满足近实时控制环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平台功能应用功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中应用功能的接口处理开销大、被动升级服务中断、E2/A1/O1通用接口协议处理重复、E2接口订阅数据重复和冲突解决效率低的问题。
[00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的平台功能,包括:
[0014]通过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
[001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功能为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的应用功能。
[0016]其中,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包括下述至少一个:
[0017]与E2接口相关的第一应用程序接口;
[0018]与A1接口相关的第二应用程序接口;
[0019]与管理功能接口相关的第三应用程序接口;
[0020]与共享数据层相关的第四应用程序接口。
[0021]其中,所述通过所述平台功能包括的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包括:
[0022]接收至少一个应用功能通过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传输的第一消息;
[0023]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处理,将所述第一消息映射到E2接口、A1接口、管理功能接口、内部接口或上层业务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的平台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功能为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的应用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包括下述至少一个:与E2接口相关的第一应用程序接口;与A1接口相关的第二应用程序接口;与管理功能接口相关的第三应用程序接口;与共享数据层相关的第四应用程序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平台功能包括的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包括:接收至少一个应用功能通过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传输的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处理,将所述第一消息映射到E2接口、A1接口、管理功能接口、内部接口或上层业务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应用功能的标识;第一消息的消息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平台功能的标识;应用程序接口版本号;消息类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至少一个应用功能通过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传输的第一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应用功能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应用功能的标识;应用程序接口版本号;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体。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下述至少之一:A1接口相关的消息;E2接口相关的消息;管理功能接口相关的消息;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的内部逻辑消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接口相关的消息包括:未进行A1接口封装的A1消息;和/或,所述管理功能接口相关的消息包括:未进行O1接口封装的O1消息;和/或,所述E2接口相关的消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未进行E2AP接口的封装的E2消息;
E2SM封装形式的消息;非E2SM封装形式的消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消息的请求消息体为E2SM封装形式的数据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E2SM标识,所述E2SM标识用于辅助订阅管理和冲突解决。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消息的请求消息体为非E2SM封装形式的数据时,在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上传输的消息均采用统一的接口抽象语法和序列化。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平台功能包括的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包括:获取外部输入或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产生的E2接口、A1接口以及O1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上传输的第二消息;对所述第二消息进行处理,生成能够在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传输的第三消息,并传输给对应的应用功能。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消息为A1接口或O1接口的消息时,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应用功能的标识;应用程序接口版本号;第三消息的消息体。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冲突解决服务的地址;数据库服务的地址;应用功能可获取数据或控制的网络设备列表。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消息为E2接口的消息时,所述第三消息的消息体包括:E2SM封装形式的消息;非E2SM封装形式的消息;非E2SM封装形式的消息采用与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相同的抽象语法和序列化。15.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的应用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的平台功能进行消息交互。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包括下述至少一个:与E2接口相关的第一应用程序接口;与A1接口相关的第二应用程序接口;与管理功能接口相关的第三应用程序接口;与共享数据层相关的第四应用程序接口。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与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的其他应用功能之间的开放接口,与所述其他应用功能进行消息交互。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功能与其他应用功能通过所述开放接口进行消息交互时,交互的消息包括:消息类型,用于指示所述消息为应用功能之间的交互消息;其他应用功能的标识。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与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器内部的平台功能进行消息交互,包括:通过所述近实时无线智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口向所述平台功能传输第一消息;以由所述平台功能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处理,将所述第一消息映射到E2接口、A1接口、管理功能接口、内部接口或上层业务接口。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应用功能的标识;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雁南段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