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润滑油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333265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包含该铅化合物的润滑油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铅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式(I)中的A基团选自式(II)所示的基团和/或式(III)所示的基团;在式(II)中,R0基团为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润滑油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化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优良的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环烷酸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极压抗磨剂,在摩擦副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含铅的极压膜,能够达到减少摩擦副接触面的剪切强度和相对运动时的摩擦系数的目的,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运转。因此,广泛用于工业润滑油、润滑脂以及空间润滑剂中。
[0003]中国专利201410581489.6《一种汽车抗氧化润滑油》公开了一种汽车抗氧化润滑油,包括双烯基丁二酰亚胺、烷基化二苯胺、环烷酸铅、聚甲基丙烯酸酯、石油硼酸钡、聚α-烯烃、甲基硅油、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锑、油酸甘油酯和基础油。
[0004]中国专利201210177400.0《一种抗极压性好的金属切削液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抗极压性好的金属切削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合成二乙醇胺硼酸多聚羧酸复合酯,2)合成二乙醇胺硼酸马来酐复合酯,3)在搅拌下依次加入环烷酸铅、油酸、石油磺酸钡、三乙醇胺、硼砂、硅酸钠、硝基苯甲酸,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降温至50~60℃,加入钼酸钠及硼酸,搅拌20~30分钟后,加入甲基硅油,搅拌10~20分钟;4)将步骤1~3的产物混合得到最终产物。该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压性好的金属切削液的制备方法。
[0005]中国专利CN85100213A《耐高负荷极压锂基润滑脂》公开了一种耐高负荷极压锂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含有一组硫、铅、钼、胺型复合极压添加剂,其中包括硫化烯烃棉子油2.0%~10.0%,环烷酸铅0.3%~3.0%,苯并三氮唑十八胺0.1%~0.5%,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0.3%~0.4%及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氧硫化钼0.5%~5.0%。
[0006]环烷酸铅抗磨剂也可以用于调制空间润滑剂,所调制的润滑剂主要用于空间装置运动部件的润滑。由于空间部件处于高真空度的太空环境下,需要具有优良的低挥发特性和润滑性能,保证润滑部件长期稳定运行。空间润滑剂采用的基础油一般有硅油、全氟聚醚油、PAO、多烷基环戊烷等,其中多烷基环戊烷性能全面,是空间润滑剂的主要基础油,环烷酸铅和多烷基环戊烷基础油调制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极低的挥发性和饱和蒸气压,良好的黏温性能和润滑性能,特别是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是空间设备的良好润滑剂。
[0007]但是,现有的环烷酸铅在多烷基环戊烷中存在油溶性不好、溶解后会出现分层、析出等现象,影响其发挥极压抗磨作用。
[0008]同时,现有的含铅抗磨剂用于陆地机械传动润滑油的极压抗磨性、减摩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
途和包含该铅化合物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铅化合物。
[0011]本专利技术的铅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0012][0013]式(I)中的A基团选自式(II)所示的基团和/或式(III)所示的基团;
[0014][0015]在式(II)中,R0基团为C
1~6
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x为0~4之间的整数,x个R1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2~4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环基团为(x+1)价的C
3~20
的环烷基团,环基团为1~5环的环烷基团;
[0016]在式(III)中R2基团为C
2~3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环基团为(x+1)价的C
3~10
的环烷基团,环基团为1~3环的环烷基团,R0基团为C
1~5
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x为1~3之间的整数,x个R1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2~3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基团为C
8~24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铅化合物可以选自以下铅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1)、烷基苯羧酸环戊烷酸铅,其结构为:
[0020][0021]其中R
a0
为C8~C
24
烷基,R
a1
为C1~C3亚烷基,R
a2
为C8~C
24
烷基;
[0022](2)、烷基苯羧酸环己烷酸铅,其结构为:
[0023][0024]其中R
b0
为C8~C
24
烷基,R
b1
为C1~C3亚烷基,R
b2
为C8~C
24
烷基;
[0025](3)、烷基苯羧酸双环戊烷酸铅,其结构为:
[0026][0027]其中R
c0
为C8~C
24
烷基,R
c1
为C1~C3亚烷基,R
c2
为C8~C
24
烷基;
[0028](4)、烷基苯羧酸双环己烷酸铅,其结构为:
[0029][0030]其中R
d0
为C8~C
24
烷基,R
d1
为C1~C3亚烷基,R
d2
为C8~C
24
烷基;
[0031](5)、烷基苯羧酸双环烷酸铅,其结构为:
[0032][0033]其中R
e0
为C8~C
24
烷基,R
e1
为C1~C3亚烷基,R
e2
为C8~C
24
烷基;
[0034](6)、烷基苯羧酸三环烷酸铅,其结构为:
[0035][0036]其中R
f0
为C8~C
24
烷基,R
f1
为C1~C3亚烷基,R
f2
为C8~C
24
烷基;
[0037](7)、烷基苯羧酸三环烷酸铅,其结构为:
[0038][0039]其中R
g0
为C8~C
24
烷基,R
g1
为C1~C3亚烷基,R
g2
为C8~C
24
烷基。
[0040]本专利技术的铅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油溶性、抗磨性、减摩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磨剂,能够用于车辆齿轮、工业齿轮的润滑和其它机械部件传动的润滑,也能用于空间运动部件的润滑,特别是能够解决现有极压抗磨剂在以多烷基环戊烷为基础油的空间润滑剂中溶解性差、稳定性低、难以满足空间润滑剂要求的问题。
[004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第一方面所述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42]第一方面所述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皂化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0043]所述皂化反应是使式(α)所示化合物和/或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铅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式(I)中的A基团选自式(II)所示的基团和/或式(III)所示的基团;在式(II)中,R0基团为C
1~6
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x为0~4之间的整数,x个R1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2~4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环基团为(x+1)价的C
3~20
的环烷基团,环基团为1~5环的环烷基团;在式(III)中R2基团为C
2~3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基团为(x+1)价的C
3~10
的环烷基团,环基团为1~3环的环烷基团,R0基团为C
1~5
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x为1~3之间的整数,x个R1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2~3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基团为C
8~24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化合物选自以下铅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烷基苯羧酸环戊烷酸铅,其结构为:其中R
a0
为C8~C
24
烷基,R
a1
为C1~C3亚烷基,R
a2
为C8~C
24
烷基;(2)、烷基苯羧酸环己烷酸铅,其结构为:其中R
b0
为C8~C
24
烷基,R
b1
为C1~C3亚烷基,R
b2
为C8~C
24
烷基;(3)、烷基苯羧酸双环戊烷酸铅,其结构为:其中R
c0
为C8~C
24
烷基,R
c1
为C1~C3亚烷基,R
c2
为C8~C
24
烷基;(4)、烷基苯羧酸双环己烷酸铅,其结构为:
其中R
d0
为C8~C
24
烷基,R
d1
为C1~C3亚烷基,R
d2
为C8~C
24
烷基;(5)、烷基苯羧酸双环烷酸铅,其结构为:其中R
e0
为C8~C
24
烷基,R
e1
为C1~C3亚烷基,R
e2
为C8~C
24
烷基;(6)、烷基苯羧酸三环烷酸铅,其结构为:其中R
f0
为C8~C
24
烷基,R
f1
为C1~C3亚烷基,R
f2
为C8~C
24
烷基;(7)、烷基苯羧酸三环烷酸铅,其结构为:其中R
g0
为C8~C
24
烷基,R
g1
为C1~C3亚烷基,R
g2
为C8~C
24
烷基。4.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皂化反应或复分解反应;所述皂化反应是使式(α)所示化合物和/或式(β)所示化合物与氧化铅反应的步骤;在式(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依农梁宇翔尹开吉马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