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262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步骤2,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值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步骤3,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步骤4,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该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能够从实际资料中识别微地震事件并实现震相初至拾取,利用所识别事件的初至信息定位震源得到裂缝参数,有助于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压裂裂缝的发育过程。解压裂裂缝的发育过程。解压裂裂缝的发育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常规油气藏储层的渗透率极低,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用水平井和分段压裂进行储层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力压裂过程,利用监测数据定位诱发微地震事件,根据破裂事件点的分布特征描述压裂裂缝发育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对评价压裂改造效果并优化后期压裂设计和井位布局有重要意义。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微地震事件识别及初至拾取是微地震震源定位的基础,而且初至拾取精度直接影响的事件定位、震源机制分析以及裂缝成像效果。
[0003]微地震事件识别以有效信号和环境噪声的差异识别为基础,常用于信号识别的属性特征包括能量、偏振、频谱、统计和波形相似等方面。基于能量属性的长短时窗能量比(STA/LTA)方法原理简单,容易实现,并且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是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基于单道能量特征在低信噪比事件的识别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包括利用事件内道间波形相似的方法以及模板匹配识别的方法,能够提高低信噪比事件信号的识别能力,是目前微地震事件识别的重要手段。模板匹配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依赖波形模板的选取,而基于事件内道间波形相似的方法相比之下更具普适性的特点,但其存在计算效率低和规则干扰误拾率高的问题。
[0004]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单道记录的方法和基于多道记录的方法。基于单道记录的初至拾取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信号的时频分布、瞬时属性、能量属性、偏振属性等来实现,应用在低信噪比实际数据时所得初至结果往往会出现个别道的误差较大。基于多道记录的互相关方法充分利用了道间记录的相似特征,能够提高初至拾取结果的质量。然而,当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或者存在多震相信号时,互相关函数的峰值不明显或者连续出现多个大小近于相似的峰值,此时最大值对应的时间并不能可靠地代表真正的目标震相位置,校正后的初至结果并不理想。
[0005]在申请号:CN201910912330.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沿着拟合曲线计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进行信号识别,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出微地震信号,已知的震相初至趋势的基础上,计算目标震相的剩余时差校正量,设定约束时窗可以有效避免低信噪比的道记录初至拾取出现较大的误差情况,提高初至拾取的效率和准确度。在实际地层速度模型比较复杂情况下,采用简单的线性拟合方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此外受速度模型、传播路径和震源机制的影响,道间的波形存在着差异时,方法的应用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0006]针对常规微地震震相识别以及初至拾取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微地震记录的到时曲线规律和道间相似特征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的方法,解决了
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从实际资料中识别微地震事件并实现震相初至拾取,利用所识别事件的初至信息定位震源得到裂缝参数,有助于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压裂裂缝的发育过程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该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步骤2,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值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步骤3,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步骤4,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0]在步骤1中,根据射孔记录初至的走时规律通过一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到时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0011]t=t0+K
×
dT
×
m.
[0012]其中t0为相对记录时刻,m为检波器号,K为拟合走时曲线参数,dT为采样时间间隔,K
×
dT可以视为道间时差。
[0013]在步骤2中,定义能量加权相似系数I计算公式为
[0014]I=E
q
·
S.
[0015]其中指数q取值为0~1,S为总多道相似系数为
[0016][0017]各分量多道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018][0019]S
x
,S
y
,S
z
分别为三个分量记录的多道相似系数
[0020],E为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的能量,计算公式表示为
[0021][0022]式中M为道数,P为拟合参数,分别为各道时窗的起点与终点,为时窗长度,A
x
,A
y
,A
z
分别为时窗内地震波三个分量的振幅,t
m
为拟合曲线初至时刻,n为采样时刻;
[0023]预先给定一个能量加权相似系数的阈值,如果所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大于该阈值,则认为在微地震记录的相应时刻处附近存在一个有效的微地震信号且拟合曲线反映的是真实初至曲线趋势。
[0024]在步骤3中,基于最优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计算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差,设定约束时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
[0025]在步骤3中,在到时曲线的先验信息基础上以一定时窗约束初至拾取以避免低信噪比道初至的误拾,步骤包括:基于最优拟合曲线得到时差校正记录及叠加道;计算叠加道与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差;设定约束时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
[0026]在步骤4中,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插值得到。
[0027]在步骤4中,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即i=m,通过长短能量比方法得到叠加道的相对初至到时T0,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
[0028]T(m)=T(m)+ΔT(m)+T0[0029]=t+K
max
·
dT
·
m+ΔT(m)+T0.
[0030]式中t为识别出微地震震相时刻,K
max
为拟合参数,ΔT为各道时差校正量,T0为相对初至到时。
[0031]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沿着拟合曲线计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进行信号识别,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出微地震信号(P波S波震相),已知的震相初至趋势的基础上,计算目标震相的剩余时差校正量,设定约束时窗可以有效避免低信噪比的道记录初至拾取出现较大的误差情况,提高初至拾取的效率和准确度,这对于改进压裂施工效率,提高油气藏改造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步骤2,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值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步骤3,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步骤4,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射孔记录初至的走时规律通过一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到时曲线的拟合公式为:t=t0+K
×
dT
×
m.其中t0为相对记录时刻,m为检波器号,K为拟合走时曲线参数,dT为采样时间间隔,K
×
dT可以视为道间时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定义能量加权相似系数I计算公式为I=E
q
·
S.其中指数q取值为0~1,S为总多道相似系数为各分量多道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S
x
,S
y
,S
z
分别为三个分量记录的多道相似系数;E为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的能量,计算公式表示为式中M为道数,P为拟合参数,分别为各道时窗的起点与终点,为时窗长度,A
x
,A
y
,A
z
分别为时窗内地震波三个分量的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山张子麟张燎源赵丽王昊魏亚峰陈磊刘伟李潇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