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250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能减压低温聚合,并延长沥青的停留时间,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闪蒸油槽、及在第二反应釜的满流管出口和冷却器的入口之间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改质中间槽、改质沥青输送泵、改质塔、改质循环泵形成的沥青输送路线,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出口相互连通,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的顶部闪蒸油出口和闪蒸油槽的入口之间各串联一个闪蒸油冷却器,改质塔的顶部闪蒸油出口连通冷凝冷却器,冷凝冷却器的液相出口连通闪蒸油槽,冷凝冷却器的气相出口连通真空泵,改质循环泵的出口还通过循环管连通改质塔,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外分别安装有一个反应釜加热炉,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内均设有搅拌器。均设有搅拌器。均设有搅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改质沥青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低投资、节能环保效果好、产品质量稳定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焦油加工过程中近55%的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加工规模越大,沥青产量越多。改质沥青是沥青的主要下游产品,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制备电池棒或电极粘结剂。
[0003]改质沥青是高温煤焦油加工中产生的一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其与高温沥青的区别在于高温沥青仅对软化点有要求,而改质沥青不仅对软化点有要求,还对沥青组分含量、结焦值等有严格要求,从而可以保证改质沥青的品质。
[0004]目前,生产改质沥青的工艺大多采用热缩聚法,热缩聚法按加热方式分可分为釜式加热法和管式炉加热法。
[0005]釜式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由加热炉直接加热反应釜的外表面,反应釜内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停留时间及适当的反应温度,达到沥青改质的目的。
[0006]管式炉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在管式炉内进行沥青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进行改质,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后经汽提塔或改质釜延长反应时间,可有效控制α

组分和β

组分生成量。为控制沥青在反应釜中的停留时间需要控制沥青的流量,而沥青的液位、密度、重量难以测量准确,中国专利CN112745870A在反应釜内交替且间隔设置上折流板、下折流板,使上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反应釜的底壁之间形成下部沥青流动通道,下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之间形成上部沥青流动通道,中温沥青从反应釜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并循环多次,确保了所有沥青原料都能够有相同且足够的停留时间并沥青流出量稳定,无需液位调节仪表或重量调节仪表。
[0007]如中国专利CN205205077U公布的釜式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及设备简单,投资少,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釜的数量进行控制,操作稳定,仅仅采用反应釜常压聚合生产,可采用2~3个反应釜串联生产,合格的改质沥青进入改质沥青中间槽,再经改质沥青汽化冷却器冷却后送入沥青成型单元的沥青高位槽,通过Π型管控制最后一个反应釜液位,该生产系统及工艺改质沥青质量的调节手段非常单一,反应釜温度较高,由于沥青加热升温后密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后进入反应釜的沥青由于温度相对较低,易沉于底部,该工艺的生产周取决于单个反应釜的容量及沥青原料送入的流量,且不能确保进入反应釜的沥青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因此生产周期短,同时因Π型管顶不能完全密闭,造成有沥青尾气逸出或空气进入,为了防爆不利于尾气集中收集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为使改质釜中沥青能在低温下聚合反应,及延长沥青在反应釜中的停留时间,和收集反应中的尾气回用,提供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将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串联加温常压聚合,改质后的沥青自流进入改质中间槽,通过改质沥青输送泵送至改质塔,改质塔通过改质循环泵使一部分改质沥青进行循环混合,一部分送入汽化器冷却后进入沥青储槽,改质塔顶经塔顶冷凝冷却器,通过真空泵抽负压来调节和控制改质沥青质量。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闪蒸油槽、及在第二反应釜的满流管出口和冷却器的入口之间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改质中间槽、改质沥青输送泵、改质塔、改质循环泵形成的沥青输送路线,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的顶部闪蒸油出口和闪蒸油槽的入口之间各串联一个闪蒸油冷却器,所述改质塔的顶部闪蒸油出口连通冷凝冷却器,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液相出口连通闪蒸油槽的入口,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气相出口连通真空泵,所述改质循环泵的出口还通过循环管连通改质塔,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外分别安装有一个反应釜加热炉,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内均设有搅拌器。
[0010]优选地,所述真空泵的出口、闪蒸油槽和改质中间槽的气相出口与反应釜加热炉的气相入口之间串联尾气处理装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釜的满流管出口连通改质中间槽顶部的液相入口,所述改质沥青输送泵连通改质中间槽底部的液相出口及改质塔顶部的液相入口,所述改质循环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至改质塔底部和顶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之间还串联n个中间反应釜,第n个中间反应釜的满流管出口连通至第二反应釜的底部,第1~n

1 个中间反应釜依次序每两个为一组按第n个中间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的方式串联,第1个中间反应釜的底部与第一反应釜的底部连通,每个中间反应釜的顶部闪蒸油出口和闪蒸油槽的入口之间各串联一个闪蒸油冷却器,每个中间反应釜外均设置一个反应釜加热炉,每个中间反应釜内均设有搅拌器。
[0013]本技术的优点:
[0014]1、采用反应釜之间的釜式常压自流生产工艺和改质塔负压生产工艺,省去了较多泵、流量计、调节阀、管式炉等设备,节省投资,方便操作和检修,处理量和质量易于调节控制。
[0015]2、反应釜加热炉为生产改质沥青提供热量,同时焚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既节能又环保。
[0016]3、反应釜之间串联,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之间通过底部连通,利用连通器的原理,通过后一个反应釜自流进入改质中间槽或下一个反应釜,操作简单,省去了泵、流量计和调节阀等较多设备,同时在全密闭环境下进行。例如低温沥青原料从第一反应釜上部送入时,上层的沥青原料温度低黏度大,下层的沥青被加热后温度高黏度低,第一反应釜底部与后一反应釜底部连通,黏度低的沥青因阻力的原因自动向后一反应釜自流,黏度高的沥青在第一反应釜中逐渐下降并升温,先进入后一反应釜的沥青层温度高密度降低,浮于后进入后一反应釜的沥青层之上,先进入后一反应釜的沥青层升高至满流管后自流到下一反应釜的底部,第一反应釜上部满流管处沥青层自流到改质中间槽顶部,由于改质中间槽内的沥青未加热而是自然降温,先进入改质中间槽内的沥青降温幅度大,因此沥青密度大
位于后进入改质中间槽内的沥青的下部,在由改质沥青输送泵输送到改质塔中。因此沥青在本生产系统中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确保了所有沥青原料都能够有相同且足够的停留时间并沥青流出量稳定,无需液位调节仪表或重量调节仪表。
[0017]4、可以通过增加反应釜来增加处理能力,2个、4个或6个,两两一组,来选择相应的生产能力。
[0018]5、改质塔采用负压形式,改质塔容积大(例如容积大250m3)没有额外增加热量,可以增加改质沥青质量的调节弹性,降低反应釜加热炉温度来减少能源介质消耗,通过负压值来控制软化点,通过改质塔液位或进料量来调节在改质塔停留时间,调节改质沥青甲苯不溶物、喹啉不溶物和结焦值等相关指标。
[0019]该生产系统操作弹性大,可以利用改质塔空间大的优势,在上工序焦油蒸馏出现异常不能正常供料或开工过程中,在该系统内实现沥青的循环,避免装置因为断料而停产,或开工升温慢不合格或中间产品多。具体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闪蒸油槽、及在第二反应釜的满流管出口和冷却器的入口之间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改质中间槽、改质沥青输送泵、改质塔、改质循环泵形成的沥青输送路线,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的顶部闪蒸油出口和闪蒸油槽的入口之间各串联一个闪蒸油冷却器,所述改质塔的顶部闪蒸油出口连通冷凝冷却器,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液相出口连通闪蒸油槽的入口,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气相出口连通真空泵,所述改质循环泵的出口还通过循环管连通改质塔,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外分别安装有一个反应釜加热炉,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内均设有搅拌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的出口、闪蒸油槽和改质中间槽的气相出口与反应釜加热炉的气相入口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术彬张琪陈胜春刘小敏雷红启陈涛许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宝聚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