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砝码串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43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砝码串组件,包括内圈砝码拉杆、外圈砝码拉杆、内圈砝码组和外圈砝码组,内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内圈砝码,外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外圈砝码;内圈砝码的底壁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内圈砝码拉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内圈砝码拉杆穿过第一通孔;外圈砝码的底壁开有第二凹槽,外圈砝码拉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顶壁与第二凹槽的顶壁接触,外圈砝码拉杆穿过第二通孔;最下方的外圈砝码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支撑柱和最下方内圈砝码能够同时放置于天平上,本结构可以增加砝码串对天平进行检定的测量点,实现多个组合测量点,实现天平的自动化检测。实现天平的自动化检测。实现天平的自动化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砝码串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天平检定
,具体涉及一种砝码串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砝码在天平上是作为质量标准的物体,通常由金属块或金属片制造而成,可以用于称量较精准的质量。它是具有给定质量和规定形状的实物量具,不同质量的砝码大小不一,供检定衡器和在衡器上进行衡量时使用,砝码在测量时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
[0003]检定衡器时,常常需要将砝码组合形成砝码串后进行使用,目前的砝码串内的砝码重量相同,并且悬挂在一根砝码拉杆上,在对天平进行检定时,砝码串对天平检定的测量点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砝码串组件,以增加砝码串对天平进行检定的测量点,使得检定的结果更加精准,实现天平的自动化检测。
[0005]一种砝码串组件,包括内圈砝码拉杆、外圈砝码拉杆、内圈砝码组和外圈砝码组,所述内圈砝码拉杆活动贯穿外圈砝码拉杆,内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内圈砝码,外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外圈砝码,内圈砝码组位于外圈砝码组下方;
[0006]内圈砝码的底壁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内圈砝码拉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内圈砝码一一对应,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限位块的顶壁与第一凹槽的顶壁接触,内圈砝码拉杆穿过第一通孔;
[0007]外圈砝码的底壁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顶壁开有第二通孔,外圈砝码拉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外圈砝码一一对应,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限位块的顶壁与第二凹槽的顶壁接触,外圈砝码拉杆穿过第二通孔;
[0008]最下方的外圈砝码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支撑柱的长度大于内圈砝码组的高度,支撑柱和最下方内圈砝码能够同时放置于天平上,内圈砝码组与外圈砝码组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内圈砝码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外圈砝码之间具有间隙,内圈砝码拉杆下放,相邻两个内圈砝码,上方内圈砝码能够放置于下方内圈砝码上,外圈砝码拉杆下放,相邻两个外圈砝码,上方外圈砝码能够放置于下方外圈砝码上。
[0009]优选地,所述内圈砝码设置为两个,外圈砝码设置为三个。
[0010]优选地,所述内圈砝码质量为200g,外圈砝码质量为400g。
[0011]优选地,所述内圈砝码拉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阻挡块,所述外圈砝码拉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阻挡块。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柱设置为三根,三根支撑柱绕外圈砝码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3]优选地,所述内圈砝码和外圈砝码同轴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内圈砝码拉杆和外圈砝码拉杆同轴设置。
[0015]优选地,所述内圈砝码拉杆与内圈砝码同轴设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内圈砝码拉杆和外圈砝码拉杆,内圈砝码拉杆活动贯穿外圈砝码拉杆,内圈砝码组悬挂在内圈砝码拉杆上,外圈砝码组悬挂于外圈砝码拉杆上,最下方的外圈砝码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支撑柱的长度大于内圈砝码组的高度,支撑柱和最下方内圈砝码能够同时放置于天平上,内圈砝码组和外圈砝码组分别独立运行,也可以配合使用,如此可以使得砝码串在对天平进行检定的时候测量点更多,使得检定的结果更加精准,实现天平的自动化检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20]附图中,1

内圈砝码拉杆,2

外圈砝码拉杆,3

内圈砝码,4

外圈砝码,5

支撑柱,6

第一凹槽,7

第二凹槽,8

第一限位块,9

第二限位块,10

第一阻挡块,11

第二阻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砝码串组件,包括内圈砝码拉杆1、外圈砝码拉杆2、内圈砝码组和外圈砝码组,所述内圈砝码拉杆1活动贯穿外圈砝码拉杆2,内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内圈砝码3,外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外圈砝码4,内圈砝码组位于外圈砝码组下方;
[0025]内圈砝码3的底壁开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内圈砝码拉杆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8,第一限位块8与内圈砝码3一一对应,第一限位块8位于第一凹槽6内,第一限位块8的顶壁与第一凹槽6的顶壁接触,内圈砝码拉杆1穿过第一通孔;
[0026]外圈砝码4的底壁开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顶壁开有第二通孔,外圈砝码拉杆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9与外圈砝码4一一对应,第二限位块9位于第二凹槽7内,第二限位块9的顶壁与第二凹槽7的顶壁接触,外圈砝码拉杆2穿过第二通孔;
[0027]最下方的外圈砝码4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5,支撑柱5的长度大于内圈砝码组的高度,支撑柱5和最下方内圈砝码3能够同时放置于天平上,内圈砝码组与外圈砝码组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内圈砝码3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外圈砝码4之间具有间隙,内圈砝码拉杆1下放,相邻两个内圈砝码3,上方内圈砝码3能够放置于下方内圈砝码3上,外圈砝码拉杆
2下放,相邻两个外圈砝码4,上方外圈砝码4能够放置于下方外圈砝码4上。
[0028]本实施例中内圈砝码拉杆1和外圈砝码拉杆2均竖直设置。
[0029]本实施例中设置内圈砝码拉杆1和外圈砝码拉杆2,内圈砝码拉杆1活动贯穿外圈砝码拉杆2,内圈砝码组悬挂在内圈砝码拉杆1上,外圈砝码组悬挂于外圈砝码拉杆2上,最下方的外圈砝码4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5,支撑柱5的长度大于内圈砝码组的高度,支撑柱5和最下方内圈砝码3能够同时放置于天平上,内圈砝码组通过内圈砝码拉杆1控制,外圈砝码组通过外圈砝码拉杆2控制,内圈砝码组和外圈砝码组分别独立运行,也能够配合使用。
[0030]具体使用的时候,内圈砝码拉杆1和外圈砝码拉杆2分别采用两个电动升降模组控制,需要独立使用内圈砝码组时,则控制外圈砝码拉杆2的高度,使得支撑柱5不与天平接触,然后下放内圈砝码拉杆1,首先将最下方内圈砝码3放置于天平,然后依次将上方的内圈砝码3放置于下方的内圈砝码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砝码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砝码拉杆(1)、外圈砝码拉杆(2)、内圈砝码组和外圈砝码组,所述内圈砝码拉杆(1)活动贯穿外圈砝码拉杆(2),内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内圈砝码(3),外圈砝码组内包括至少一个外圈砝码(4),内圈砝码组位于外圈砝码组下方;内圈砝码(3)的底壁开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内圈砝码拉杆(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8),第一限位块(8)与内圈砝码(3)一一对应,第一限位块(8)位于第一凹槽(6)内,第一限位块(8)的顶壁与第一凹槽(6)的顶壁接触,内圈砝码拉杆(1)穿过第一通孔;外圈砝码(4)的底壁开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顶壁开有第二通孔,外圈砝码拉杆(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9)与外圈砝码(4)一一对应,第二限位块(9)位于第二凹槽(7)内,第二限位块(9)的顶壁与第二凹槽(7)的顶壁接触,外圈砝码拉杆(2)穿过第二通孔;最下方的外圈砝码(4)上连接有多根支撑柱(5),支撑柱(5)的长度大于内圈砝码组的高度,支撑柱(5)和最下方内圈砝码(3)能够同时放置于天平上,内圈砝码组与外圈砝码组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内圈砝码(3)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祎熊忠琪吴超程丽苑虞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