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33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一检测电路、一脉宽调变集成电路、一主开关元件及至少二副开关元件。其中,该检测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该副开关元件,该副开关元件以串联控制的方式控制该主开关元件,该主开关元件控制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的开路及短路保护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具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 用于电视、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 化信息设备。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本身并不发 光,因此液晶显示装置需借助 一 背光模组发光来实现图像显 示,通常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灯管及 一 调节该多个背光灯 管工作电流的脉宽调变集成电路,当一背光灯管工作出现意 外,造成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的输出负载开路时,该脉宽调 变集成电路需一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使其停止工 作。请参阅图l,其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图。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10包 括 一 第 一 检测电路1 1 0 、 一第二检测电路1 2 0 、 一第三检测电 路130、 一第四检;测电路140、 一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60、 一 开关电路170、 一第 一输入电路150及一 第二输入电路180。该第 一 检测电路11 0包括 一 第 一 背光灯管111及 一 第 一 检 测输出端11 2 ,该第 一 检测电路11 0检测到该第 一 背光灯管1 11 为开路时,其第一检测输出端112产生一低电压信号。该第二检测电路1 20包括 一 第二背光灯管1 2 1及 一 第二 检测输出端1 22 ,该第二检测电路1 20检测到该第二背光灯管 121为开路时,其第二检测输出端122产生 一低电压信号。该第三检测电路1 30包括 一 第三背光灯管1 3 1及 一 第三 检测输出端132,该第三检测电路130检测到该第三背光灯管131为开路时,其第三检测输出端132产生一低电压信号。该第四检测电路140包括 一 第四背光灯管14 1及 一 第四 检测输出端142 ,该第四检测电路140检测到该第四背光灯管 141为开路时,其第四检测输出端142产生一低电压信号。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 60包括 一 电流采样端1 6 1 ,当该电 流采样端1 6 1#皮拉为低电压时,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 60停止 工作。该开关电路170包括一第一晶体管171、 一第二晶体管 172、 一限流电阻173及 一 偏置电阻174。 该第一晶体管171的 发射极接地,该第 一 晶体管1 7 1的集电极电连接至该脉宽调 变集成电路1 60的电流采样端1 6 1 ,该第 一 晶体管1 7 1的基极 与该第二晶体管1 72的集电极同时通过该限流电阻1 73电连 接至一 5V电源(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60的 一 引脚),该第二晶体 管172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二晶体管172的基极通过该偏置电 阻174接地。该第 一 输入电路1 5 0包括二 二极管1 5 1 、 二限流电阻1 5 2 、 二滤波电容153及二分压电阻154。 每一二极管151的负极通 过一分压电阻154电连接至该第二晶体管172的基极,同时, 每一 二极管1 5 1的负极通过并联的 一 限流电阻1 52及 一 滤波 电容153接地。一二极管151的正极作为第一输入端并电连接 至该第 一 检测输出端11 2 ,另一 二极管1 5 1的正极作为第二输 入端并电连接至该第二检测输出端1 22 。该第二输入电路180包括一第一电阻181及一第二电阻 182, 该第 一 电阻1 8 1 —端连接至该电流采样端1 6 1 , 该第一 电阻1 8 1的另 一 端作为第三输入端并电连接至该第三检测输 出端1 32 。该第二电阻1 82的 一 端连接至该电流采样端1 6 1 , 该第二电阻182的另一端作为第四输入端并电连接至该第四 检测输出端142。正常工作时,该四检测电路IIO、 120、 130、 140的四斗全 测输出端112、 122、 132、 142均输出高电压信号,适当选择该分压电阻154及该偏置电阻174的电阻值4吏得该二高电压 信号通过该二极管1 5 1驱动该第二晶体管1 72导通,则该第一 晶体管1 7 1的基极被下拉为低电压,因此该第 一 晶体管1 7 1关 闭。该检测输出端132、 142输出的二高电压信号通过该第二 输入电路180施加至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60的电流采样端 161 。当第 一 检测电路11 0或第二检测电路120检测到该第 一 背 光灯管111或第二背光灯管121为开路时,该第一检测输出端 112或第二检测输出端122产生 一 低电压信号。该低电压信号 可通过该二极管1 5 1使得该第二晶体管1 72关闭,由于该第一 晶体管1 7 1的基极电连接至 一 电源为高电压,因此该第 一 晶 体管171开启,于是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171集电极上的电流 采样端161被拉为低电压,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60停止工 作。当第三检测电路1 3 0或第四检测电路1 4 0检测到该第三 背光灯管1 3 1或第四背光灯管1 4 1为开路时,该第三检测输出 端132或第四检测输出端142产生 一 低电压信号。该低电压信 号通过该第二输入电路180直接将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60 的电流采样端1 6 1下拉为低电压,使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1 60 停止工作,实现背光开路保护功能。正常工作时,该第二晶体管172的基极所接收的信号为 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输入的高电压信号的叠加值,该总 电压信号必须高于该第二晶体管1 72的开启电压,该第二晶 体管172才能开启。当第一背光灯管111或第二背光灯管121 为开路时,该第二晶体管172的基极所接收的信号为第一输 入端或第二输入端输入的高电压信号,该高电压信号必须小 于该第二晶体管1 72的开启电压,该第二晶体管1 72才能关 闭。即该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输入的高电压信号之和必 须大于该第二晶体管1 72的开启电压,且该第 一 输入端或第 二输入端输入的高电压信号均小于该第二晶体管1 72的开启电压。但是,该灯管的工作电流是可变的,当第一灯管lll电流4艮大而第二灯管121开路时,该第一输入端的电压也相 应较大,并且有可能高于该第二晶体管172的开启电压,此 时,该第二晶体管1 72仍然开启,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 护电路10起不到保护作用。当第二灯管121电流很大而第一 灯管lll开路时也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可 靠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一 种可靠性高的背光灯管开路及 短路保护电路。一种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 一 检测电 路、 一脉宽调变集成电路、 一主开关元件及至少二副开关元 件。其中,该检测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该副开关元件,该 副开关元件以串联控制的方式控制该主开关元件,该主开关 元件控制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 的检测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分别控制该副开关元件,该副开关 元件以串联控制的方式控制该主开关元件。当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中有任 一 背光灯管开路或对地短路时,该 副开关元件中相应有 一 开关元件截止,该主开关元件均与地 可靠断开。从而使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的可靠性 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的电 路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灯管开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一检测电路、一脉宽调变集成电路及一主开关元件,该主开关元件控制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其特征在于: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至少二副开关元件,该检测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该副开关元件,该副开关元件以串联控制的方式控制该主开关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一检测电路、一脉宽调变集成电路及一主开关元件,该主开关元件控制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其特征在于该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至少二副开关元件,该检测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该副开关元件,该副开关元件以串联控制的方式控制该主开关元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 征在于该副开关元件的个数为三。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 征在于该副开关元件的个数为二。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 征在于该副开关元件为晶体管。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 征在于该副开关元件为双极晶体管。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 征在于该主开关元件为双极晶体管。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 征在于该副开关元件分别为第 一 副开关元件与第二副开关元 件,该检测电路包括 一 第 一 背光灯管、 一 第 一 检测输出端、一 第二背光灯管及 一 第二检测输出端,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包括 一电流采样端,该第 一 、第二 测输出端于该第 一 、第二背光 灯管开路或短路时分别产生一低电压信号,该脉宽调变集成电 路于该电流采样端被拉为低电压时停止工作,该主开关元件的 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电连接至该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的电流采 样端,其基极电连接至 一 电源,该第 一 副开关元件的基极电连 接该第 一 检测输出端,其集电极电连接该主开关元件的基极, 其发射极电连接该第二副开关元件的集电极,该第二副开关元 件的基极电连接至该第二检测输出端,其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樱熊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