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24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塔领域,尤其是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包括底座、多个绳索、两个支架、多个防护圈、固定板、安装柱、多个连接杆、多个弧形杆、多个踏板、多个支撑板和多个加强板;安装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固定板;每个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板和底座;每个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固定板;多个防护圈均并排安装在两个支架之间;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和防护圈;每个弧形杆和每个踏板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杆,每个弧形杆位于每个踏板远离安装柱的一侧;每个踏板通过每个支撑板连接安装柱;每个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和每个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提高使用者安全性。者安全性。者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塔领域,尤其是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讯设备是指设置在一定地域上用以传送电波信息的通讯器材的统称。主要分为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是无线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无线避雷器,天线等设备。在通信领域中,通信铁塔安全监控在近几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通信铁塔运行状态是否良好关系到周围的人和物的安全,关系到通信铁塔建设方或使用方的维护成本,关系到铁塔作用覆盖区域的信息安全,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3039000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通信铁塔的安全防护钢结构,包括底座、塔体、操作平台;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塔体,所述塔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爬梯机构,所述爬梯机构沿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内部,所述爬梯机构垂直于所述操作平台;所述爬梯机构包括固定槽、爬梯、防护箍、防坠落装置,所述塔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一端与所述底座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固定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操作平台,所述固定槽的两端的凸起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槽两侧的凸起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爬梯,若干所述爬梯沿所述固定槽等间距设置,所述爬梯包括角钢、连接柱,两个所述角钢的一端分别嵌入至两侧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角钢的另一端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柱,两侧所述角钢嵌入至所述限位槽内的一端分别和两侧所述限位槽的连接处焊接;所述固定槽两侧凸起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防护箍,若干所述防护箍沿所述固定槽等间距设置,所述固定槽两侧凸起的外壁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防护箍呈半圆形,所述防护箍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槽和所述防护箍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防护箍开设的通孔与所诉固定槽两侧凸起的外壁开设的螺纹孔适配;通过限位卡接和焊接的方式对爬梯进行固定,避免了单一的固定方式出现故障导致操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使用者对爬梯踩稳,不对使用者的安全产生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提高使用者安全性的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包括底座、多个绳索、两个支架、多个防护圈、固定板、安装柱、多个连接杆、多个弧形杆、多个踏板、多个支撑板和多个加强板;
[0007]安装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固定板;每个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板和底座;两个支架均倾斜设置,每个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固定板;多个防护圈均并排安装在
两个支架之间;
[0008]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和防护圈;多个弧形杆和多个踏板一一对应,每个弧形杆和每个踏板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杆,每个弧形杆位于每个踏板远离安装柱的一侧,每个弧形杆与每个踏板之间设有用于容纳使用者手指的间隙;每个踏板通过每个支撑板连接安装柱;
[0009]每个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和每个支撑板。
[0010]优选的,还包括防护板、弹性件和监测器;监测器安装在固定板上;防护板通过弹性件连接监测器的上端。
[0011]优选的,还包括振动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控制模块和警报灯;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固定板上,振动传感器、警报灯、监测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板和蓄电池均安装在防护板上;振动传感器、警报灯、控制模块、监测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3]优选的,每个加强板均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倾斜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支撑板和安装柱。
[0014]优选的,固定板的上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弧面。
[0015]优选的,每个防护圈上均设有橡胶套;每个橡胶套外均设有防水层。
[0016]优选的,每个踏板与每个支撑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本实施例中,使用时,使用者手指穿过弧形杆与踏板之间的间隙并对弧形杆进行握紧,双脚踩在踏板上,由踏板对使用者的脚进行支撑,扩大了使用者脚的受力面积,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同时,由支撑板和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对踏板进行支撑,提高了踏板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两个支架对多个防护圈进行安装,使得防护圈对使用者进行保护,同时两个支架与多个绳索共同对进安装柱进行了稳定安装,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柱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1、底座;2、绳索;3、支架;4、防护圈;5、固定板;6、防护板;7、弹性件;8、监测器;9、振动传感器;10、安装柱;11、连接杆;12、弧形杆;13、踏板;14、支撑板;151、第一加强板;152、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包括底座1、多个绳索2、两个支架3、多个防护圈4、固定板5、安装柱10、多个连接杆11、多个弧形杆12、多个踏板13、多个支撑板14和多个加强板。
[0025]安装柱10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和固定板5;每个绳索2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板5和
底座1;两个支架3均倾斜设置,每个支架3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和固定板5;多个防护圈4均并排安装在两个支架3之间,每个防护圈4上均设有橡胶套;每个橡胶套外均设有防水层,通过设置橡胶套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通过设置防水层可以有效的延长橡胶套的使用寿命;固定板5的上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弧面,便于对堆积在固定板5上的积雪进行清理。
[0026]每个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10和防护圈4;多个弧形杆12和多个踏板13一一对应,每个弧形杆12和每个踏板13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杆11,每个弧形杆12位于每个踏板13远离安装柱10的一侧,每个弧形杆12与每个踏板13之间设有用于容纳使用者手指的间隙;每个踏板13通过每个支撑板14连接安装柱10,每个踏板13与每个支撑板14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每个踏板13与每个支撑板1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有利于延长每个踏板13与每个支撑板14的使用寿命。
[0027]每个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10和每个支撑板14,每个加强板均包括第一加强板151和第二加强板152;第一加强板151和第二加强板152均倾斜设置,第一加强板151和第二加强板152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支撑板14和安装柱10。
[0028]本实施例中,使用时,使用者手指穿过弧形杆12与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多个绳索(2)、两个支架(3)、多个防护圈(4)、固定板(5)、安装柱(10)、多个连接杆(11)、多个弧形杆(12)、多个踏板(13)、多个支撑板(14)和多个加强板;安装柱(10)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和固定板(5);每个绳索(2)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板(5)和底座(1);两个支架(3)均倾斜设置,每个支架(3)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和固定板(5);多个防护圈(4)均并排安装在两个支架(3)之间;每个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10)和防护圈(4);多个弧形杆(12)和多个踏板(13)一一对应,每个弧形杆(12)和每个踏板(13)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杆(11),每个弧形杆(12)位于每个踏板(13)远离安装柱(10)的一侧,每个弧形杆(12)与每个踏板(13)之间设有用于容纳使用者手指的间隙;每个踏板(13)通过每个支撑板(14)连接安装柱(10);每个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柱(10)和每个支撑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信铁塔智能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板(6)、弹性件(7)和监测器(8);监测器(8)安装在固定板(5)上;防护板(6)通过弹性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刘鑫邱竹林关雪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入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