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56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顶板的预埋管进行注浆,将预埋管自上而下设置并对准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的施工缝,同时将并列设置的相邻的预埋管作为排气管使用,使得混凝土能够将止水带外侧空间填充密实,无通缝痕迹,并令该缝隙的空气排清,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避免二次注浆产生冷缝的问题,解决顶板与侧墙施工缝的渗漏质量问题。漏质量问题。漏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防水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其余的下部墙体、中板及底板工程在封闭的顶板盖下进行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下部墙体、中板及底板工程可采用顺作,也可以采用逆作的方法。而在盖挖法施工时,侧墙结构在浇筑时其上部顶板结构已形成,侧墙结构与顶板交接处的混凝土防水性能为该施工方法的主要缺陷之一,即侧墙结构与顶板交接处的施工缝形成渗漏通道,待地下水位上升至该交接位置时,该处产生渗漏水现象,成为地下建筑结构防水薄弱点,产生大量的渗漏水,严重影响地下建筑结构的防水质量,且该渗漏通道后期处理困难,大大增加了质量整改成本。
[0003]现有技术中,盖挖逆作法侧墙顶部防水方法通常采用侧墙预埋注浆管或新打孔进行二次注浆以达到止水带背侧混凝土填筑密实的目的,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具体如下:
[0004]1.受到侧墙结构与顶板施工缝处的止水板遮挡,混凝土在止水板外侧的浇筑不能到位,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0005]2.受到顶板、围护结构及止水板的包围地带,此处的混凝土在浇筑时空气无法完全排除,形成空腔,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0006]3.侧墙结构受到重力与收缩应力影响,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产生竖向收缩,导致侧墙顶部混凝土与已完成凝固的顶板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造成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0007]4.浇筑管道存在弯曲路径,导致侧墙预埋注浆管易损坏或堵塞,难以达到预期注浆效果;
[0008]5.后期新进行钻孔进行二次注浆,难以控制钻孔深度,易造成侧墙外侧的防水卷材的损坏,进一步破坏防水保护结构层;
[0009]6.二次注浆的混凝土浇筑体与先期混凝土浇筑体之间必然存在新的混凝土冷缝,形成新的渗漏水通道。
[0010]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13]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
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填充形成所述侧墙的顶部混凝土结构。
[0014]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或平齐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预埋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并与所述施工缝平齐。
[0015]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所述顶板表面150

200毫米。
[0016]进一步的,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的所述预埋管同时沿着所述施工缝等距分布,所述预埋管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0毫米。
[0017]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为预埋钢管,所述预埋钢管的直径为150

200毫米。
[0018]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砼保护层,所述砼保护层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0019]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外侧面设置防水加强层,所述防水加强层包覆所述顶板的外侧面。
[0020]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施工缝外侧设置施工缝加强层,所述预埋管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施工缝加强层与所述止水带之间。
[0021]进一步的,所述施工缝加强层与所述施工缝之间设置结晶防水层。
[0022]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止水带通过U型钢筋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层板结构内部。
[0023]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止水带为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为平面型结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主体为橡胶制品,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设置双面钢结构,所述双面钢结构包覆并嵌入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橡胶结构中。
[0024]进一步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带有所述双面钢结构的部分嵌入所述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中,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嵌入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部分均带有所述双面钢结构。
[0025]再进一步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嵌入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部分与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设置在施工缝中的部分之间形成夹角。
[0026]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施工步骤包括:
[0027]步骤S1.在顶板的上层板施工过程中,安装止水带,使得所述止水带固定在所述上层板中并垂直于所述顶板与侧墙之间的施工缝;
[0028]步骤S2.沿着所述施工缝在所述顶板内安装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令所述预埋管的底部与所述施工缝平齐,所述预埋管的底部对准所述止水带与所述侧墙的迎水面之间的位置;
[0029]步骤S3.浇筑施工形成所述顶板,养护到强度后,开挖下一层土方至中板或底板位置。
[0030]步骤S4.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当混凝土浇筑至所述侧墙的顶部时,沿着所述侧墙纵向方向依次通过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浇筑并振捣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的墙顶部结构;
[0031]步骤S5.混凝土养护后,割除并封堵所述预埋管。
[0032]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在步骤S1前还包括:
[0033]步骤A.在顶板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位置,在顶板与侧墙的连接位置处超挖若干距离,超挖部分回填细沙。
[0034]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在步骤S4中,向任意一根所述预埋管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挤压所述侧墙的顶部、所述止水带及所述迎水面之间的空气,使得所述空气自相邻的所述预埋管排出。
[003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在顶板的预埋管进行注浆,将预埋管自上而下设置并对准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的施工缝,同时将并列设置的相邻的预埋管作为排气管使用,使得混凝土能够将止水带外侧空间填充密实,无通缝痕迹,并令该缝隙的空气排清,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避免二次注浆产生冷缝的问题,解决顶板与侧墙施工缝的渗漏质量问题。
[0036]本技术是针对盖挖法地下建筑侧墙施工缝进行的防水施工方案,不仅能够解决盖挖法地下建筑顶板与侧墙之间施工缝的渗漏水问题,也提高了结构构件施工质量,优化了顶板与侧墙的施工结构、施工工序,更适合进行施工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填充形成所述侧墙的顶部混凝土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或平齐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预埋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并与所述施工缝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的所述预埋管同时沿着所述施工缝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外侧设置施工缝加强层,所述预埋管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杨骏李宇江孙彰罗人宾姚俊曹勇田闯罗云松徐载强徐利洪聂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