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55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涉及岸坡结构技术领域,以解决现硬质岸坡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基础层、植生毯层和植被层;基础层内埋设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导流单元包括沿斜坡面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导流管倾斜向下延伸;且导流管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导流管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导流管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还包括泄流管,泄流管沿斜坡面的坡向设置,且泄流管与导流单元内各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0001]本技术护坡结构
,具体的,涉及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湖、湿地护岸作为水陆分界线,是保证河道规束水流、防洪抗灾的主体,是亲水、近水景观的平台,同时,护岸是水陆生态物质能量输移的中间载体,也是河、湖、库、湿地水质净化的“净水机”。
[0003]目前,为了避免岸坡随水流和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河流、湖泊的岸坡传统防护一般采用硬质护坡,采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的水岸防护工程,以圬工材料居多;
[0004]然而,目前硬质的护坡方式,切断了水体与陆地的生态交流,破坏了河道自然生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以能够解决硬质护坡方式影响河道生态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包括基础层、植生毯层和植被层;所述基础层设于陡岸靠近水体的一侧上,向靠近所述陡岸的方向,所述基础层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斜坡面,所述植生毯层铺设于所述斜坡面上,所述植被层设于所述植生毯层上;
[0008]所述基础层内埋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斜坡面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导流管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管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所述导流管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所述导流管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
[0009]还包括泄流管,所述泄流管沿所述斜坡面的坡向设置,且所述泄流管与所述导流单元内各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层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石笼网,由下至上的方向,各层的所述石笼网宽度渐小;所述石笼网内填充有填充物,向靠近所述斜坡面的方向,所述填充物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合层和淤泥层,所述混合层包括混合于一起的石块和垃圾。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水过滤单元包括填充在所述导流管内的砂石。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内布置由若干隔网,各所述隔网沿所述导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网限定出腔室,所述砂石填充在各所述腔室内,且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腔室内的砂石的粒径渐小。
[0013]进一步的,所述植被层包括混合于一起的土壤、种子和肥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植被层的厚度在30cm以上。
[0015]进一步的,各所述导流管上分别固设有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沿所述导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植生毯层;所述植被层内设有与各所述连接杆相连的阻挡单元,所述阻隔单元阻挡所述植被层内泥土的流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单元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阻隔板,以及沿所述斜坡面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阻隔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板及所述第二阻隔板分别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的透气孔。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通过设置基础层、植生毯层和植被层;并在基础层内埋设导流组件,水体例如雨水冲刷该护岸结构时,雨水可渗入导流管内,并经导流管内的过滤单元过滤后流入泄流管流出,可避免水体带走护岸内的泥土,因此,本技术的护岸结构能够通过设置上述的植被层种植植物,而植物的根系又能提高护岸效果,因此,相比于硬质的护坡,本技术的护岸结构能够提高水体与陆地的交流,能够净化水质,改善生态,又可避免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管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4]图4为阻挡单元沿图1中D向的视图。
[0025]图中:100

基础层,110

斜坡面,120

石笼网,200

植生毯层,300

植被层,400

陡岸,500

导流管,510

透水板,520

阻水板,530

隔网,600

连接杆,710

第一阻隔板,720

第二阻隔板,800

泄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参考图1所示,该护岸结构包括基础层100、植生毯层200和植被层300;其中,基础层100设于陡岸400靠近水体的一侧上,向靠近陡岸400的方向,基础层100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斜坡面110,植生毯层200铺设于斜坡面110上,植被层300设于植生毯层200上;在基础层100内埋设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导流单元包括沿斜坡面110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500;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导流管500倾斜向下延伸;且导流管500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520,导流管500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510;导流管500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本实施例的护岸结
构还包括泄流管800,泄流管800沿斜坡面110的坡向设置,且泄流管800与导流单元内各导流管500的末端连通。
[0028]本实施例中的护岸结构,通过设置基础层100、植生毯层200和植被层300,其中,植被层300可供植被生长,植被一方面能够提高环境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与水体构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再一方面,其根系还能起到固土的作用。而通过设置上述的导流管500及泄流管800,由于导流管500由能够供水通过的透水板510,以及阻止水通过的阻水板520构成,在水流过时,水经过透水板510后将被阻水板520阻挡,而是经水过滤单元过滤后汇集在泄流管800后流出;由于水向下流动时会被阻水板520阻挡,其也就不能带动土壤向下流入水体内,也就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在不采用硬质的护坡时,也能够尽量的避免水土流失。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优的基础层100的结构,具体的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100)、植生毯层(200)和植被层(300);所述基础层(100)设于陡岸(400)靠近水体的一侧上,向靠近所述陡岸(400)的方向,所述基础层(100)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斜坡面(110),所述植生毯层(200)铺设于所述斜坡面(110)上,所述植被层(300)设于所述植生毯层(200)上;所述基础层(100)内埋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斜坡面(110)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500);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导流管(500)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管(500)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520),所述导流管(500)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510);所述导流管(500)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还包括泄流管(800),所述泄流管(800)沿所述斜坡面(110)的坡向设置,且所述泄流管(800)与所述导流单元内各所述导流管(500)的末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100)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石笼网(120),由下至上的方向,各层的所述石笼网(120)宽度渐小;所述石笼网(120)内填充有填充物,向靠近所述斜坡面(110)的方向,所述填充物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合层和淤泥层。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鹏陈占辉霍巧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黄壁庄水库事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