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13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可靠,紧凑的全地形车前悬架。所述的前悬架结构包括上摆臂、立柱、角接触球轴承、轮毂、下摆臂和减震器;第一纵拉杆将第一横弯杆和第二横弯杆焊接在一起、第二纵拉杆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焊接在一起,使得前悬架结构承受纵向力更好,上摆臂、下摆臂均不易断裂;上摆臂的第一横弯杆向汽车前方凸出,第二横弯杆向汽车后方凸出,使得上摆臂两个横杆和减震器之间的空隙增大,减少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上摆臂两个横杆的夹角,使得悬架结构更紧凑。使得悬架结构更紧凑。使得悬架结构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又名ATV,中文俗称沙滩车。由于全地形车要通过多种复杂的地形,因此全地形车对悬架的要求极其严格。
[0003]目前的全地形车前悬架通常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其上、下横摆臂为A字形,随之出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全地形车在行驶过程中常出现上、下横摆臂因受力问题导致折断的情况;二是为了使上A臂和减震器之间不出现干涉,通常使上A臂两个横杆之间的夹角大一些,使得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紧凑的全地形车前悬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包括上摆臂、立柱、角接触球轴承、轮毂、下摆臂和减震器,所述上摆臂的外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上摆臂的其余两端与车架铰接,所述上摆臂由第一焊接套、第一横弯杆、第二横弯杆和第一纵拉杆焊接而成,所述第一横弯杆为向汽车前方凸出的弯杆,所述第二横弯杆为向汽车后方凸出的弯杆,且所述第一横弯杆和所述第二横弯杆通过所述第一纵拉杆焊接相连;所述立柱与所述轮毂通过所述角接触球轴承连接,所述轮毂的外端与车轮相连;所述下摆臂的外端与所述立柱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摆臂的其余两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下摆臂由第二焊接套、第三横杆、第四横杆和第二纵拉杆焊接而成,且所述第三横杆和所述第四横杆通过所述第二纵拉杆焊接相连;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所述下摆臂铰接,所述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第一横弯杆和所述第二横弯杆的凹侧。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上摆臂的第一焊接套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横弯杆靠外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横弯杆靠外的一端一起焊接在所述第一焊接套外侧面,所述第一横弯杆靠内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横弯杆靠内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一横弯杆靠内端的部位和所述第二横弯杆靠内端的部位通过所述第一纵拉杆焊接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下摆臂的第二焊接套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横杆靠外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横杆靠外的一端一起焊接在所述第二焊接套外侧面,所述第三横杆靠内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横杆靠内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三横杆靠内端的部位和所述第四横杆靠内端的部位通过所述第二纵拉杆焊接相连。
[0007]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纵拉杆将第一横弯杆和第二横弯杆焊接在一起、第二纵拉杆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焊接在一起,使得前悬架结构承受纵向力更好,上摆臂、下摆臂均不易断裂;上摆臂的第一横弯杆向汽车前方凸出,第二横弯杆向汽车后方凸出,使得上摆臂两个横杆和减震器之间的空隙增大,减少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上摆臂两个横杆的夹角,使得悬架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全地形车前悬架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柱轮毂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
[0011]1‑
上摆臂;11

第一焊接套;12

第一横弯杆;13

第二横弯杆;14

第一纵拉杆;2

立柱;3

角接触球轴承;4

轮毂;5

下摆臂;51

第二焊接套;52

第三横杆;53

第四横杆;54

第二纵拉杆;6

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前悬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柱轮毂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1

图2所示,该全地形车前悬架包括上摆臂1、立柱2、角接触球轴承3、轮毂4、下摆臂5和减震器6,上摆臂1的外端与立柱2的上端铰接,上摆臂1的其余两端与车架铰接,上摆臂1由第一焊接套11、第一横弯杆12、第二横弯杆13和第一纵拉杆14焊接而成,第一横弯杆12为向汽车前方凸出的弯杆,第二横弯杆13为向汽车后方凸出的弯杆,且第一横弯杆12和第二横弯杆13通过第一纵拉杆14焊接相连;立柱2与轮毂4通过角接触球轴承3连接,轮毂4的外端与车轮相连;下摆臂5的外端与立柱2的下端铰接,下摆臂5的其余两端与车架铰接,下摆臂5由第二焊接套51、第三横杆52、第四横杆53和第二纵拉杆54焊接而成,且第三横杆52和第四横杆53通过第二纵拉杆54焊接相连;减震器6的下端与下摆臂5铰接,减震器6的上端与车架铰接,减震器6位于第一横弯杆12和第二横弯杆13的凹侧。
[0015]具体地,上摆臂1的第一焊接套11的一端与立柱2的上端铰接,第一横弯杆12靠外的一端和第二横弯杆13靠外的一端一起焊接在第一焊接套11外侧面,第一横弯杆12靠内的一端和第二横弯杆13靠内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第一横弯杆12靠内端的部位和第二横弯杆13靠内端的部位通过第一纵拉杆14焊接相连。
[0016]具体地,下摆臂5的第二焊接套51的一端与立柱2的下端铰接,第三横杆52靠外的一端和第四横杆53靠外的一端一起焊接在第二焊接套51外侧面,第三横杆52靠内的一端和第四横杆53靠内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第三横杆52靠内端的部位和第四横杆53靠内端的部位通过第二纵拉杆54焊接相连。
[0017]全地形车由于行驶地形的路面以各种凹凸不平的道路和带障碍物的道路为主,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会承受较大的纵向力,前悬架和后悬架先比,先承受冲击载荷,因而受纵向力更大。
[0018]在全地形车行驶过程中,纵向力依次通过轮毂4、角接触球轴承3、立柱2传递给上摆臂1和下摆臂5,上摆臂1所受的纵向力通过第一焊接套11传递给第一横弯杆12和第二横弯杆13,第一横弯杆12将纵向力同时传递第一纵拉杆14和车架,第二横弯杆13将纵向力同时传递给第一纵拉杆14和车架;下摆臂5所受的纵向力通过第二焊接套51传递给第三横杆52和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包括上摆臂(1)、立柱(2)、角接触球轴承(3)、轮毂(4)、下摆臂(5)和减震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1)的外端与所述立柱(2)的上端铰接,所述上摆臂(1)的其余两端与车架铰接,所述上摆臂(1)由第一焊接套(11)、第一横弯杆(12)、第二横弯杆(13)和第一纵拉杆(14)焊接而成,所述第一横弯杆(12)为向汽车前方凸出的弯杆,所述第二横弯杆(13)为向汽车后方凸出的弯杆,且所述第一横弯杆(12)和所述第二横弯杆(13)通过所述第一纵拉杆(14)焊接相连;所述立柱(2)与所述轮毂(4)通过所述角接触球轴承(3)连接,所述轮毂(4)的外端与车轮相连;所述下摆臂(5)的外端与所述立柱(2)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摆臂(5)的其余两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下摆臂(5)由第二焊接套(51)、第三横杆(52)、第四横杆(53)和第二纵拉杆(54)焊接而成,且所述第三横杆(52)和所述第四横杆(53)通过所述第二纵拉杆(54)焊接相连;所述减震器(6)的下端与所述下摆臂(5)铰接,所述减震器(6)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林纪超姜春淼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