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09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包括底模和顶模,底模与顶模之间设置有碳纤维电热膜,碳纤维电热膜上压接有若干连接线,底模上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杆,底模上设置有按压结构,按压结构包括两个端板和若干压杆,碳纤维电热膜从转动杆与压杆之间穿过。该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通过设置在底模上的转动杆和按压结构,使碳纤维电热膜能够在入料槽中始终被按压结构按压,达到对碳纤维电热膜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连接线压接到碳纤维电热膜上时会因压力而导致碳纤维电热膜出现晃动而导致碳纤维电热膜与连接线压接错位的情况发生。况发生。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碳纤维电热膜是电热膜的一种方式,碳纤维电热膜使用碳纤维毡和碳纤维丝作为发热基体,具有功率余量大、耐高温、高热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功率可随意调节等优点,目前被人们广泛使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对碳纤维电热膜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压接模具将线缆与碳纤维电热膜的线缆连接点进行连接,使碳纤维电热膜能够正常通入电源,由于在将碳纤维电热膜与连接线进行压接时,压接产生的压力容易使碳纤维电热膜在模具中发生晃动,导致连接线与碳纤维电热膜的压接点会发生位移,从而导致连接线无法稳定的压接到碳纤维电热膜上,影响碳纤维电热膜的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包括底模和顶模,所述底模与所述顶模之间设置有碳纤维电热膜,所述碳纤维电热膜上压接有若干连接线,所述底模顶面的右侧边缘处嵌设有底模压芯,所述底模顶面的左侧位置处开设有入料槽,所述入料槽的槽底处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杆,所述顶模的底部嵌设有顶模压芯,所述顶模压芯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芯,所述入料槽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盖槽,所述盖槽的槽底处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所述入料槽之间通过通窗相连通,所述入料槽中设置有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两个端板和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的若干压杆,所述碳纤维电热膜从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压杆之间穿过,所述连接线的末端位于所述凸芯与所述底模压芯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入料槽的槽底处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转动杆套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转动杆的首末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凸轴,凸轴插入到所述凹槽的内壁中并与所述底模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底模压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模中,所述底模压芯的右侧位置处开设有避空口,所述连接线从所述避空口中穿过。
[0008]优选的,所述入料槽的右侧槽底处开设有若干嵌槽,所述嵌槽内嵌设有托块,所述顶模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嵌设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将所述碳纤维电热膜按压在所述托块的顶面。
[0009]优选的,所述端板的外侧拐角处一体成型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到所述活动槽内,
所述压杆的末端伸入到所述端板的内部并与所述端板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凸块的顶端开设有凹孔,所述凹孔中套设有弹簧,所述盖槽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盖板,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盖板抵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通过设置在底模上的转动杆和按压结构,使得在对碳纤维电热膜进行连接线进行压接时,可将碳纤维电热膜从入料槽塞入到按压结构的下方,使碳纤维电热膜能够在入料槽中始终被按压结构按压,达到对碳纤维电热膜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连接线压接到碳纤维电热膜上时会因压力而导致碳纤维电热膜出现晃动而导致碳纤维电热膜与连接线压接错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底模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顶模爆炸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碳纤维电热膜的爆炸图;
[0019]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线夹安装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中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22]1、底模;11、底模压芯;12、入料槽;121、凹槽;122、转动杆;13、避空口;14、盖槽;141、活动槽;142、通窗;143、盖板;15、嵌槽;151、托块;2、顶模;21、顶模压芯;211、凸芯;22、避空槽;23、安装槽;231、按压块;3、碳纤维电热膜;31、连接线;4、按压结构;41、端板;411、凸块;412、凹孔;413、弹簧;42、压杆;5、线夹;51、底板;52、夹板;53、挤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

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包括底模1和顶模2,底模1与顶模2之间设置有碳纤维电热膜3,碳纤维电热膜3上压接有若干连接线31,底模1顶面的右侧边缘
处嵌设有底模压芯11,底模1顶面的左侧位置处开设有入料槽12,顶模2的底部嵌设并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模压芯21,顶模压芯2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芯211,底模压芯1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模1中,底模压芯11的右侧位置处开设有避空口13,连接线31从避空口13中穿过,连接线31的末端位于凸芯211与底模压芯11之间。通过将碳纤维电热膜3放入到入料槽12,再将碳纤维电热膜3上待压接的位置搭接在顶模压芯21的顶部并放入连接线31后,使顶模2与底模1合拢即可使凸芯211朝向底模压芯11运动,使得连接线31被凸芯211压在碳纤维电热膜3上,达到压线的目的。顶模2的底面开设有避空槽22,避空槽22的位置和入料槽12的位置相对应,防止底模1与顶模2合拢时会压在碳纤维电热膜3上。
[0029]本实施例中,入料槽12的槽底处开设有若干凹槽121,入料槽12的槽底处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杆122,转动杆122套设在凹槽121内,转动杆122的首末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凸轴,凸轴插入到凹槽121的内壁中并与底模1转动连接,使得将碳纤维电热膜3放入到入料槽12中时,碳纤维电热膜3能够在转动杆122的转动下方便地沿入料槽12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包括底模(1)和顶模(2),所述底模(1)与所述顶模(2)之间设置有碳纤维电热膜(3),所述碳纤维电热膜(3)上压接有若干连接线(3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顶面的右侧边缘处嵌设有底模压芯(11),所述底模(1)顶面的左侧位置处开设有入料槽(12),所述入料槽(12)的槽底处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杆(122),所述顶模(2)的底部嵌设有顶模压芯(21),所述顶模压芯(2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芯(211),所述入料槽(12)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盖槽(14),所述盖槽(14)的槽底处开设有活动槽(141),所述活动槽(141)与所述入料槽(12)之间通过通窗(142)相连通,所述入料槽(12)中设置有按压结构(4),所述按压结构(4)包括两个端板(41)和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板(41)之间的若干压杆(42),所述碳纤维电热膜(3)从所述转动杆(122)与所述压杆(42)之间穿过,所述连接线(31)的末端位于所述凸芯(211)与所述底模压芯(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电热膜加工的出线压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槽(12)的槽底处开设有若干凹槽(121),所述转动杆(122)套设在所述凹槽(121)内,所述转动杆(122)的首末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凸轴,凸轴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旋能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