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92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包括:吸热装置;上风幕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热装置的上部,并向下出风;下风幕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热装置的下部,并向上出风;其中,所述上风幕结构的出风和所述下风幕结构的出风形成风幕屏。由于上风幕结构的出风和下风幕结构的出风形成风幕屏,风幕屏阻挡住外来高流速空气横掠吸热装置的表面,可在吸热装置表面形成低对流环境或者无风环境,大大降低了对流换热,从而大幅降低吸热装置的对流热损失。从而大幅降低吸热装置的对流热损失。从而大幅降低吸热装置的对流热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高温集热及利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高温集热是当前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方式,主要技术形式包括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尔式聚光集热方式。塔式聚光集热是具有集热温度高(550

600℃)、运行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高温热发电领域。塔式聚光集热系统主要包括塔式吸热器、聚光镜和跟踪设备等。
[0003]现有技术中,塔式吸热器位于聚光镜场中心位置,由于镜场庞大,吸热器一般位于100米甚至数百米高度以接收镜场反射的聚光光线。由于高空风速较高(>10m/s),当风横掠塔式吸热器时,塔式吸热器与空气间对流换热系数较高,增强了塔式吸热器与环境间的对流换热,从而导致了塔式吸热器的极大对流热损失。研究表明,风速每增加3m/s,塔式吸热器的集热效率由于大量的对流热损失会下降约2.1%。当前塔式吸热器吸热管组件中的运行工质一般为冷凝点为220℃左右的熔盐(硝酸钾与硝酸钠的混合物),因此为防止工质在夜间发生冷凝,通常情况下熔盐工质在夜间会采用电加热方法保持220℃以上温度,并缓慢在塔式吸热器中流动。因此夜间的塔式吸热器与环境的对流热损失同样影响着塔式吸热器的维护和耗能成本。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热器对流热损失较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包括:
[0008]吸热装置;
[0009]上风幕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热装置的上部,并向下出风;
[0010]下风幕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热装置的下部,并向上出风;
[0011]其中,所述上风幕结构的出风和所述下风幕结构的出风形成风幕屏。
[0012]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上风幕结构包括:
[0013]若干个上风幕组件,若干个所述上风幕组件围绕所述吸热装置的四周设置;所述上风幕组件包括:
[0014]上桁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
[0015]上风幕机,设置于所述上桁架结构;
[0016]其中,所述上风幕机的出风口向远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倾斜;
[0017]所述下风幕结构包括:
[0018]若干个下风幕组件,若干个所述下风幕组件围绕所述吸热装置的四周设置;所述下风幕组件包括:
[0019]下桁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
[0020]下风幕机,设置于所述下桁架结构;
[0021]其中,所述下风幕机的出风口向远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倾斜。
[0022]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上风幕组件还包括:
[0023]上挡光板,设置于所述上桁架结构,且位于所述上风幕机背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
[0024]所述下风幕组件还包括:
[0025]下挡光板,设置于所述下桁架结构,且位于所述下风幕机背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
[0026]其中,所述下挡光板延伸至所述吸热装置的下方。
[0027]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上桁架结构、所述上风幕机、所述上挡光板、所述下桁架结构、所述下风幕机、所述下挡光板上均设置有隔热材料层;和/或
[0028]所述上桁架结构、所述上挡光板、所述下桁架结构、所述下挡光板均采用不锈钢构件。
[0029]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上桁架结构包括:
[0030]第一上桁架和第二上桁架;所述第一上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桁架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所述第一上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桁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上桁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上桁架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和/或
[0031]所述下桁架结构包括:
[0032]第一下桁架和第二下桁架;所述第一下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桁架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所述第一下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桁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下桁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下桁架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
[0033]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上风幕组件还包括:
[0034]上遮热板,设置于所述上桁架结构,且位于所述上风幕机与所述吸热装置之间;
[0035]所述下风幕组件还包括:
[0036]下遮热板,设置于所述下桁架结构,且位于所述下风幕机与所述吸热装置之间。
[0037]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上风幕机与所述上桁架结构转动连接,所述上风幕机向远离所述吸热装置的方向转动;
[0038]所述下风幕机与所述下桁架结构转动连接,所述下风幕机向远离所述吸热装置的方向转动。
[0039]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所述吸热装置包括:
[0040]上集箱,与所述上桁架结构连接;
[0041]吸热管组件,与所述上集箱连接;
[0042]下集箱,与所述下桁架结构连接。
[0043]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中,
[0044]所述上风幕组件有8个,所述下风幕组件有8个;所述上风幕组件与所述下风幕组件对应设置。
[0045]一种塔式聚光集热系统,其中,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
[0046]有益效果:由于上风幕结构的出风和下风幕结构的出风形成风幕屏,风幕屏阻挡住外来高流速空气横掠吸热装置的表面,可在吸热装置表面形成低对流环境或者无风环境,大大降低了对流换热,从而大幅降低吸热装置的对流热损失。
附图说明
[0047]图1是本技术中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是本技术中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的俯视图。
[0049]图3是本技术中上风幕结构和下风幕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50]图4是本技术中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的上、下遮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1]附图标记说明:
[0052]20、吸热装置;30、上风幕结构;40、下风幕结构;1、上集箱;2、下集箱;3、吸热管组件;4、上桁架结构;5、下桁架结构;6、上风幕机;7、下风幕机;8、上挡光板;9、下挡光板;10、上遮热板;11、下遮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54]请同时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的一些实施例。
[0055]现有技术中,吸热装置通常置于高空中,高空中空气流速较快,当高流速空气横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装置;上风幕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热装置的上部,并向下出风;下风幕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热装置的下部,并向上出风;其中,所述上风幕结构的出风和所述下风幕结构的出风形成风幕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幕结构包括:若干个上风幕组件,若干个所述上风幕组件围绕所述吸热装置的四周设置;所述上风幕组件包括:上桁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上风幕机,设置于所述上桁架结构;其中,所述上风幕机的出风口向远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倾斜;所述下风幕结构包括:若干个下风幕组件,若干个所述下风幕组件围绕所述吸热装置的四周设置;所述下风幕组件包括:下桁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下风幕机,设置于所述下桁架结构;其中,所述下风幕机的出风口向远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幕组件还包括:上挡光板,设置于所述上桁架结构,且位于所述上风幕机背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所述下风幕组件还包括:下挡光板,设置于所述下桁架结构,且位于所述下风幕机背离所述吸热装置的一侧;其中,所述下挡光板延伸至所述吸热装置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桁架结构、所述上风幕机、所述上挡光板、所述下桁架结构、所述下风幕机、所述下挡光板上均设置有隔热材料层;和/或所述上桁架结构、所述上挡光板、所述下桁架结构、所述下挡光板均采用不锈钢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风幕屏的塔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梁杨洪兴姚尧沈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