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及其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58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5
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及其工法,模架体系包括超高超限模架,地上结构包括两侧的框架柱、搭设在框架柱上的各层框架梁以及搭设在纵向框架梁上的各层结构板,高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相对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纵向悬挑,悬挑部分为高层悬挑板,框架柱包括地上结构的边柱,超高超限模架包括标准支撑架、边柱架和预埋地锚拉接架,边柱架围合在边柱四周、与边柱周围的标准支撑架固定拉接,预埋地锚拉接架竖向沿低层楼面板和中层楼面板上每层均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超限梁模架与支撑架架体的有效拉接的方式,与预埋地锚拉接架和抱柱架有效连接成整体共同作用,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以达到保证架体施工安全。以达到保证架体施工安全。以达到保证架体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及其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高超限模架体系,特别是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为追求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化,多边形建筑日益增多。但建筑在保证美观同时,势必增加了结构施工的难度。其中异形几何型梁和板的施工,特别是超高顶板和超限梁悬挑的组合超高模架施工,当超高模架的高度较高时,按规范要求架体高度宽高比需要不大于1:3,这时要求架体宽度也较宽,即架体在结构外侧必须搭设有一定宽度的空架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当工程场地狭小时,从施工放线到模板支设的宽度,采用普通方法已均满足不了施工规范要求,还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及其工法,要解决超高顶板和超限梁悬挑的组合超高模架施工时,当高度过高,宽度方向上施工条件受限时,无法按照规范要求搭设空架,浪费人力物力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包括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和模架体系,所述模架体系包括超高超限模架,所述地上结构包括两侧的框架柱、搭设在框架柱上的各层框架梁以及搭设在纵向框架梁上的各层结构板,所述结构板包括低层楼面板、高层楼面板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层楼面板,所述中层楼面板包括标准楼板和n层阶梯斜折板,其中低层楼面板和高层楼面板的高差不小于30米,n≥1,高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纵向不超出低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 高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相对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纵向悬挑,悬挑部分为高层悬挑板,所述框架柱包括地上结构的边柱,所述高层悬挑板搭设在边柱的设置范围内,所述超高超限模架自低层楼面板的上侧向上满堂搭设并支顶在高层楼面板和高层悬挑板的下侧,超高超限模架包括标准支撑架、边柱架和预埋地锚拉接架,所述标准支撑架在高层悬挑板下侧范围以及周围两个跨距范围内均加密形成悬挑部支撑架,所述边柱架围合在边柱四周、与边柱周围的标准支撑架固定拉接,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竖向沿低层楼面板和中层楼面板上每层均设置,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横向沿各楼面的上侧表面间隔设置有一组,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的外半部与各楼面位置的标准支撑架固定拉接,预埋地锚拉接架的内半部与各楼面板固定连接。
[0005]所述边柱为矩形柱,所述边柱架包括双向横跨边柱并拉接相对两侧悬挑部支撑架的一组井字型水平架,所述井字型水平架沿边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井字型水平架的内侧箍住边柱的外壁。
[0006]所述井字型水平架包括纵拉杆和横拉杆,所述纵拉杆在边柱背侧的纵向延伸长度
至少为悬挑部支撑架的一个跨距,所述纵拉杆在边柱前侧与悬挑部支撑架平齐,所述横拉杆在边柱两侧的横向延伸长度至少为悬挑部支撑架的一个跨距。
[0007]所述井字型水平架沿边柱的高度方向每两个步距间隔设置一道。
[0008]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包括悬挑拉接杆、预埋竖杆和预埋水平杆,所述预埋竖杆的底部和预埋水平杆一同埋设在低层楼面板和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部的板体内,所述预埋水平杆呈井字型围合并固定连接在预埋竖杆的底部,所述悬挑拉接杆水平悬挑出低层楼面板和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悬挑拉接杆位于楼面板上侧的内半部与预埋竖杆固定连接,悬挑拉接杆伸出各楼面板的悬挑部分与该位置的标准支撑架固定连接,悬挑拉接杆的外端与标准支撑架的外端平齐。
[0009]所述预埋竖杆的底端与楼面板底层钢筋固定连接,其埋入深度为板体厚度减去楼面板底层钢筋的直径加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0010]所述预埋竖杆沿每道悬挑拉接杆纵向至少间隔设置有两道,所述悬挑拉接杆的横向间隔设置间距不大于4m,所述悬挑拉接杆位于楼面板上侧的内半部长度不小于1.5m。
[0011]所述高层楼面板为屋面板,所述超高超限模架还包括位于屋面板的外边部上侧、边柱之间的设有超限梁模架,所述超限梁模架包括超限梁外支撑架、外斜撑、内斜撑和超限梁预埋竖杆,所述超限梁外支撑架设置在超限梁外侧,是以标准支撑架为准向外增设一个跨距形成,超限梁外支撑架向上延伸至超限梁的外侧位置,所述外斜撑的外端与超限梁外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超限梁预埋竖杆的下半部预埋于超限梁背侧的屋面板内,超限梁预埋竖杆的上半部伸出屋面板的上侧,所述内斜撑的内端与超限梁预埋竖杆固定连接。
[0012]所述超高超限模架还包括与标准支撑架固定连接增设的拉杆,所述拉杆包括水平横向长拉杆、水平纵向长拉杆和竖向长拉杆,所述水平横向长拉杆沿各层结构板位置的下方布置,横向布置长度横跨边柱并超过与边柱相邻的框架柱,所述竖向长拉杆沿各框架柱的一侧或者两侧布置,竖向长拉杆的底端与各楼面板固定连接,竖向长拉杆的顶部与水平横向长拉杆固定连接,竖向长拉杆纵向在标准支撑架范围内满堂间隔布置,所述水平纵向长拉杆在标准支撑架范围纵向拉接竖向长拉杆。
[0013]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高层悬挑板、超限梁和边柱的尺寸,设计超高超限模架的布置方案;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步骤三,逐层施工地上结构:随层搭设标准支撑架、拉杆和超限梁外支撑架,先施工本层框架柱,拆模后在边柱四周设置与标准支撑架拉接的边柱架;步骤四,施工本层框架梁;步骤五,然后绑扎本层的楼面板钢筋;步骤六,在本层楼面板钢筋上设计位置绑扎固定预埋地锚拉接架;步骤七,浇筑本层楼面板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预埋地锚拉接架与标准支撑架拉接;步骤八,重复步骤三和步骤七直至施工到屋面板;步骤九,在屋面板上预埋超限梁预埋竖杆,然后浇筑屋面板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外斜撑和内斜撑分别与超限梁外支撑架和屋面板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是解决基于规范要求下,超高超限模架体系由于过宽导致出现大量空架搭设,架体体积过大,在搭设空间有限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超高超限模架体系的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支撑架架体内侧的主体结构板上,楼层平板及阶梯教室斜板、折板上设置预埋地锚有效拉接以及与框架柱进行有效拉接的方式,由于架体体积缩小,节省了材料费及人工费用,解决了不在结构外侧搭设空架体且满足架体高宽比和保证架体整体稳定性的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还设计超限梁模架与支撑架架体的有效拉接的方式,与预埋地锚拉接架和抱柱架有效连接成整体共同作用,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使超高模架与楼层模架同步搭设,顺序向上,以达到保证架体施工安全。
[0016]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新建工建大跨度、超高、超大空间结构项目。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高超限模架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

A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去掉各支撑架后只保留拉杆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虚线框去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结构(1)、地上结构和模架体系,所述模架体系包括超高超限模架,所述地上结构包括两侧的框架柱(2)、搭设在框架柱(2)上的各层框架梁(3)以及搭设在纵向框架梁(3)上的各层结构板,所述结构板包括低层楼面板(4)、高层楼面板(5)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层楼面板,所述中层楼面板包括标准楼板(6)和n层阶梯斜折板(7),其中低层楼面板(4)和高层楼面板(5)(5)的高差不小于30米,n≥1,高层楼面板(5)的结构外边缘纵向不超出低层楼面板(4)的结构外边缘,高层楼面板(5)的结构外边缘相对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纵向悬挑,悬挑部分为高层悬挑板(8),所述框架柱(2)包括地上结构的边柱(21),所述高层悬挑板(8)搭设在边柱(21)的设置范围内,所述超高超限模架自低层楼面板(4)的上侧向上满堂搭设并支顶在高层楼面板(5)和高层悬挑板(8)的下侧,超高超限模架包括标准支撑架(9)、边柱架(10)和预埋地锚拉接架(11),所述标准支撑架(9)在高层悬挑板下侧范围以及周围两个跨距范围内均加密形成悬挑部支撑架(12),所述边柱架(10)围合在边柱(21)四周、与边柱(21)周围的标准支撑架(9)固定拉接,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11)竖向沿低层楼面板(4)和中层楼面板上每层均设置,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11)横向沿各楼面的上侧表面间隔设置有一组,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11)的外半部与各楼面位置的标准支撑架(9)固定拉接,预埋地锚拉接架(11)的内半部与各楼面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柱(21)为矩形柱,所述边柱架(10)包括双向横跨边柱(21)并拉接相对两侧悬挑部支撑架(12)的一组井字型水平架,所述井字型水平架沿边柱(2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井字型水平架的内侧箍住边柱(21)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型水平架包括纵拉杆(101)和横拉杆(102),所述纵拉杆(101)在边柱背侧的纵向延伸长度至少为悬挑部支撑架(12)的一个跨距,所述纵拉杆(101)在边柱前侧与悬挑部支撑架(12)平齐,所述横拉杆(102)在边柱两侧的横向延伸长度至少为悬挑部支撑架(12)的一个跨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型水平架沿边柱(21)的高度方向每两个步距间隔设置一道。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地锚拉接和抱柱组合超高超限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地锚拉接架(11)包括悬挑拉接杆(111)、预埋竖杆(112)和预埋水平杆(113),所述预埋竖杆(112)的底部和预埋水平杆(113)一同埋设在低层楼面板(4)和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部的板体内,所述预埋水平杆(113)呈井字型围合并固定连接在预埋竖杆(112)的底部,所述悬挑拉接杆(111)水平悬挑出低层楼面板(4)和中层楼面板的结构外边缘,悬挑拉接杆(111)位于楼面板上侧的内半部与预埋竖杆(112)固定连接,悬挑拉接杆(111)伸出各楼面板的悬挑部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旭渝张雪峰百世健龙胜代立军张建华马彬张志大尹双越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