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56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前撞组件包括前撞本体以及弹性件,弹性件设有两个且分设于前撞本体两侧的后端,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与前撞本体抵接的第一回弹部和第二回弹部,第一回弹部用于接收前撞本体传递的第一压力,并能够向前撞本体施加第一反作用力,第二回弹部用于接收前撞本体传递的第二压力,并能够向前撞本体施加第二反作用力,第一压力为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的压力,第二压力为与行进方向垂直或呈锐角设置的侧方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所需弹性件数量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家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清洁机器人,又称扫地机器人、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器、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清洁机器人一般包括清洁机器人主机、前撞组件和碰撞检测机构,前撞组件和碰撞检测机构安装于清洁机器人主机的前端,两者相互配合在清洁机器人清洁过程中,检测清洁机器人是否撞到障碍物。
[0003]前撞组件包括前撞本体和设置于前撞本体和清洁机器人主体之间的回弹结构。而目前的回弹结构一般包括设置于清洁机器人主体前端的两个第一回弹件,以及分设于清洁机器人主体左右两侧的第二回弹件。其中,第一回弹件能够向前撞本体施加前后方向的回弹力,第二回弹件能够向前撞本体施加左右方向的回弹力。但回弹结构采用这种方式会占用比较大的结构空间,且零件较多,使得前撞组件和清洁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回弹结构零件较多、占用空间较大、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撞组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包括前撞本体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前撞本体两侧的后端,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与所述前撞本体抵接的第一回弹部和第二回弹部,所述第一回弹部用于接收所述前撞本体传递的第一压力,并能够向所述前撞本体施加与所述第一压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反作用力,所述第二回弹部用于接收所述前撞本体传递的第二压力,并能够向所述前撞本体施加与所述第二压力方向相反的第二反作用力,所述第一压力为所述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的压力,第二压力为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或呈锐角设置的侧方压力。
[000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由一根条形件弯折而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弹簧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连接,所述弹簧部为所述第一回弹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由所述弹簧部的端部向所述弹簧部的侧方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回弹部。
[000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由一个片体弯折而成,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弯折部所在侧的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为所述第一回弹部,所述V型结构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回弹部。
[0008]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为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用于套接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上。
[000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撞本体包括横向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横向部的两端
的纵向部,所述纵向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纵向部的内侧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回弹部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纵向部的长度方向凸设于所述纵向部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第二回弹部抵接。
[0010]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
[001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均为板体,且三者两两垂直。
[00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机器人主体、安装于所述清洁机器人主体上的碰撞检测机构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前撞组件。
[001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主体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上壳,所述上壳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前撞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另一部分凸出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前撞本体能够在预设范围内相对所述上壳和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碰撞检测机构和所述弹性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上壳上。
[0014]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壳之间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前撞本体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前撞本体在水平面上的移动范围。
[0015]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面低于所述上壳的底面,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抵接;
[0016]或者,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面高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面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抵接。
[001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撞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凸起部穿过的避让孔。
[0018]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和第二凸起部,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前撞本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前撞本体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部凸设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或者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贯通孔内;其中,所述贯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贯通孔内的部分的横截面积。
[001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前撞本体的第三凸起部。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撞组件及清洁机器人,仅在前撞本体两侧的后端分别安装了弹性件,取消了安装于前撞本体前侧面上的回弹结构,且该弹性件一体成型,同时具有第一回弹部和第二回弹部。通过该弹性件,仅需两个便既可实现前撞本体前后方向上的回弹,又可实现前撞本体左右方向上的回弹,从而在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可有效减少弹性件的数量,装配简单化,同时有效降低了前撞组件和清洁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体积小,只占用了前撞本体后端左右位置的一点空间,可充分利用清洁机器人主体的结构空间,且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前撞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前撞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采用图1所示的前撞组件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上壳;
[0025]图4是图3所示清洁机器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前撞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中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图9所示清洁机器人的局部剖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撞组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撞本体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前撞本体两侧的后端,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与所述前撞本体抵接的第一回弹部和第二回弹部,所述第一回弹部用于接收所述前撞本体传递的第一压力,并能够向所述前撞本体施加与所述第一压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反作用力,所述第二回弹部用于接收所述前撞本体传递的第二压力,并能够向所述前撞本体施加与所述第二压力方向相反的第二反作用力,所述第一压力为所述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的压力,第二压力为与所述行进方向垂直或呈锐角设置的侧方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一根条形件弯折而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弹簧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连接,所述弹簧部为所述第一回弹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由所述弹簧部的端部向所述弹簧部的侧方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回弹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一个片体弯折而成,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弯折部所在侧的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为所述第一回弹部,所述V型结构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回弹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为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用于套接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上。5.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前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本体包括横向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横向部的两端的纵向部,所述纵向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纵向部的内侧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回弹部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纵向部的长度方向凸设于所述纵向部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第二回弹部抵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撞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杰林叶力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