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包括桁架机构、调节机构、驱动机构、云雾抑尘器和拖链,所述云雾抑尘器包括棘轮和超声波发射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棘轮的棘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架、第四伺服电机、蜗轮和蜗杆;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外表面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云雾抑尘器与驱动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互相配合,通过超声波轰击车厢内部空间产生超细干雾颗粒,细密干物充分增加其与空气粉尘颗粒的接触面积,使得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团聚物,使得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后自然沉降,同车厢内部垃圾一同排出,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环卫车在在清扫时会通过喷雾降尘的方式,避免产生大量灰尘,影响过往行人;这种抑尘方式虽然有效满足了车外及行人的环境需求,但环卫车在进行垃圾卸料的过程中,其车厢内部并没有相应的抑尘功能,在集中倾泻环卫清扫的垃圾时会瞬间产生大量废气烟尘,严重影响周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车厢内部的并不能采用车外的喷雾式装置进行抑尘,因为一方面为避免湿润的环境结合密闭空间导致病菌滋生,另一方面在后续曝晒的过程中会挥发大量有毒气体,因此传统的解决办法多为被动式抗侵防护,但这种解决方式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
[0003]为此,提出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包括桁架机构、调节机构、驱动机构、云雾抑尘器和拖链,所述云雾抑尘器包括棘轮和超声波发射器;
[0006]所述超声波发射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棘轮的棘齿;
[000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架、第四伺服电机、蜗轮和蜗杆;
[0008]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外表面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顶部,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轮齿与所述蜗杆的轮齿啮合,所述蜗轮的齿轮轴与所述棘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9]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构的外部,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桁架机构的外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棘轮的两端棘齿在铅垂面的投影为斜角平行投影。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条、固定架、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三齿轮;
[0012]所述第三齿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内侧壁,所述第三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三齿条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伺服电机;
[001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5]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和第二齿条;
[0016]所述第二齿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齿条的轮齿与
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啮合。
[0017]进一步地:所述桁架机构包括机架、两个第一齿条和两个第一激光传感器;
[0018]两个所述第一齿条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两侧面,所述控制器的外表面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外表面,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滑轨,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外表面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外表面。
[001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伺服电机、两个第一齿轮和第二激光传感器;
[0020]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面,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一齿条的轮齿啮合,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与所述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
[0021]进一步地:一个所述拖链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所述拖链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架的外表面;
[0022]另一个所述拖链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拖链的另一端安装于机架的外表面。
[0023]进一步地:所述桁架机构还包括液压缸和阻尼盘;
[0024]所述阻尼盘的内侧壁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的顶部。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一、本技术利用云雾抑尘器与驱动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互相配合,通过超声波轰击车厢内部空间产生超细干雾颗粒,细密干物充分增加其与空气粉尘颗粒的接触面积,使得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团聚物,使得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后自然沉降,同车厢内部垃圾一同排出,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0027]二、本技术的驱动机构通过与调节机构及桁架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与互相配合,输出三组空间轴向的线性自由度,驱动云雾抑尘器自走于车厢内部,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间距以及简谐运动的方式充分平均清洁车厢空间,有效满足实际抑尘需求;
[0028]三、本技术不需外界输入水资源,即可通过车厢内部的空气实现云雾式抑尘的效果;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同时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并且还有效避免了传统水气抑尘所带来的腐殖物与病菌滋生的情况;
[0029]四、本技术利用拖链有效保护电缆及线束类零件,即使机构之间进行线性驱动,拖链也可进行适配调节,有效提高整体机构的使用寿命及经济性需求;
[0030]五、本技术可自行调节线性双端的固定间距,可有效应用于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环卫车车厢,不需重新设计环卫车即可作为辅助装置添加于现有的、正在使用的环卫车;对企业而言,本装置可以单生产线批量成型,有效满足经济性需求,而对社会而言则有效满足了广泛适用性及实用性需求。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
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的桁架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A区放大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技术的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技术的固定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技术的云雾抑尘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1、桁架机构;101、机架;1011、滑轨;102、液压缸;1021、阻尼盘;103、第一激光传感器;104、第一齿条;2、调节机构;201、支撑架;202、第一伺服电机;203、第一齿轮;204、第二激光传感器;205、第二齿条;3、驱动机构;301、连接架;3011、第三齿条;302、第四伺服电机; 303、蜗轮;304、蜗杆;305、固定架;306、第三伺服电机;307、第三齿轮; 308、第二齿轮;309、第二伺服电机;4、云雾抑尘器;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包括桁架机构(1)、调节机构(2)、驱动机构(3)、云雾抑尘器(4)和拖链(5),其特征在于:所述云雾抑尘器(4)包括棘轮(401)和超声波发射器(402);所述超声波发射器(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棘轮(401)的棘齿;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连接架(301)、第四伺服电机(302)、蜗轮(303)和蜗杆(304);所述第四伺服电机(302)的外表面安装于所述连接架(301)的顶部,所述第四伺服电机(302)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304)固定连接,所述蜗轮(303)的轮齿与所述蜗杆(304)的轮齿啮合,所述蜗轮(303)的齿轮轴与所述棘轮(4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构(2)的外部,所述调节机构(2)安装于所述桁架机构(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401)的两端棘齿在铅垂面的投影为斜角平行投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第三齿条(3011)、固定架(305)、第三伺服电机(306)和第三齿轮(307);所述第三齿条(30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301)的外表面,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0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齿轮(307)的内侧壁,所述第三齿轮(307)的轮齿与所述第三齿条(3011)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06)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架(3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卫车的卸料抑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第二齿轮(308)和第二伺服电机(30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0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305)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09)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30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和第二齿条(205);所述第二齿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清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卫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