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80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包括RO膜主体和后置碳滤芯,RO膜主体位于后置碳滤芯的外部,且RO膜主体与后置碳滤芯之间设有中心管,RO膜主体、中心管和后置碳滤芯形成从外向内的水路,中心管靠近下部的位置开设有水孔,后置碳滤芯的圆周外部从下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槽圈,槽圈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沉降区,后置碳滤芯的外壁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加速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RO膜与后置碳滤芯进行两次过滤,整体过滤效果较好,在后置碳滤芯与中心管之间设置了加速区和减速沉降区,使得杂质悬浮在减速沉降区的内部,悬浮在槽圈内部的杂质能够较为快速的随着水流一并排出,排废方便且冲击力大,不需要安装较大的旁路部件,也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机的滤芯
,具体是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

技术介绍

[0002]RO膜即使反渗透膜,由于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矿物离子能够通过(通过的离子无益损取向),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
[0003]由于RO膜的过滤作用,一般可用其制作净水机的滤芯,为了使得过滤效果更佳,申请号为201720639643.X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复合滤芯超滤净水器,其通过“从外到里设置PP棉折叠层、复合烧结碳滤芯和超滤膜滤芯,对水进行全面有效的过滤,通过多路阀的控制,无需重新拆装便可实现过滤、反洗与关闭三种工作状态的快速切换,便于日常的清洁与维护”。
[0004]但是其冲洗冲力不足,并且需要安装多路的阀门才能够实现,成本增高,清理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安装多路的阀门才能够实现冲、成本增高以及清理效果也不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包括RO膜主体和后置碳滤芯,所述RO膜主体位于后置碳滤芯的外部,且RO膜主体与后置碳滤芯之间设有中心管,所述RO膜主体、中心管和后置碳滤芯形成从外向内的水路,所述中心管靠近下部的位置开设有水孔,所述后置碳滤芯的圆周外部从下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槽圈,所述槽圈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沉降区,所述后置碳滤芯的外壁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加速区。
[0007]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槽圈的内壁上固接有隔水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水结构为不透水聚乙烯膜或硬质金属型材。
[0009]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RO滤芯筒体,所述RO膜主体、中心管与后置碳滤芯均位于RO滤芯筒体的内部,所述RO膜主体与RO滤芯筒体之间以及RO膜主体与中心管之间均设有间隙。
[001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O滤芯筒体的下方设有RO滤芯底座,且RO滤芯底座的内部设有原水进口,且原水进口的流体能够进入RO膜主体与RO滤芯筒体之间的间隙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置碳滤芯的下端安装有后置碳滤芯下盖,且后置碳滤芯下盖为中空结构,后置碳滤芯下盖的中空部与后置碳滤芯的中心同轴,所
述RO滤芯底座的内部设有RO滤芯下内盖,且RO滤芯下内盖的内部设有净水出口,且净水出口与后置碳滤芯下盖的下端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O膜主体的上端安装有RO滤芯上内盖,所述RO滤芯上内盖的内部设有后置碳滤芯上盖,后置碳滤芯上盖封住后置碳滤芯的上端。
[0013]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O滤芯上内盖上开设有废水出口,且废水出口处安装有启闭组件,且启闭组件能够驱动废水出口启闭。
[0014]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启闭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废水出口内部的断水堵头、用于连接RO滤芯上内盖与断水堵头的弹簧、固接在断水堵头上端圆周外部的O型密封圈以及固接在断水堵头上端面的旋融压盖。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设置了RO膜进行一次过滤,设置了后置碳滤芯进行二次过滤,整体过滤效果较好,满足现有技术中净水需求;
[0017]2、本技术中在后置碳滤芯与中心管之间设置了加速区和减速沉降区,加速区的水流空间小,流速快,水压相对较强,可将后置碳滤芯外表面的杂质向上冲,减速沉降区的水流动速度较慢,失去较强水压的杂质则下沉,悬浮在槽圈内部,避免杂质堆积在滤芯的底部导致的靠近下部的位置难以持续过滤的情况,在排水时,悬浮在槽圈内部的杂质能够较为快速的随着水流一并排出,排废方便且冲击力大,不需要安装较大的旁路部件,也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A区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RO膜主体、中心管以及后置碳滤芯的位置关系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中:1、RO滤芯底座;2、RO滤芯下内盖;3、RO膜主体;31、水孔;4、后置碳滤芯下盖;5、中心管;6、后置碳滤芯;7、后置碳滤芯上盖;8、RO滤芯上内盖;9、RO滤芯筒体;10、弹簧;11、断水堵头;12、O型密封圈;13、旋融压盖;14、加速区;15、减速沉降区;16、隔水结构;17、槽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图3与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包括RO膜主体3和后置碳滤芯6,RO膜主体3位于后置碳滤芯6的外部,且RO膜主体3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设有中心管5,RO膜主体3、中心管5和后置碳滤芯6形成从外向内的水路,中心管5靠近下部的位置开设有水孔31,从下方进水的原水首先被外层的RO膜主体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RO膜主体3与中心管5之间,由于水的自重,水会位于RO膜主体3与中心管5之间的底端,此时的水再通过下部的水孔31进入中心管5和后置碳滤芯6之间,然后即可被后置碳滤芯6过滤,滤下的废水留在中心管5和后置碳滤芯6之间,并且上行,洁净的水穿过后置碳滤芯6后,从后置碳滤芯6的下方出料;
[0025]结合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RO滤芯筒体9,RO膜主体3、中心管5与后置碳滤芯6均位于RO滤芯筒体9的内部,RO膜主体3与RO滤芯筒体9之间以及RO膜主体3与中心管5之间均设有间隙,这两个间隙均用于水的流动,RO滤芯筒体9起到保护RO膜主体3的作用,也作为原水初步过滤的流道;
[0026]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后置碳滤芯6的圆周外部从下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槽圈17,根据文丘里效应来说,槽圈17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的空间较大,而后置碳滤芯6未设置槽圈17的区域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的空间较小,所以水流在从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槽圈17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的空间的位置流速较慢,而在后置碳滤芯6未设置槽圈17的区域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的空间的位置流速较快,流速较快的水流可将粘附在后置碳滤芯6外表面上的杂质向上冲洗,当携带杂质的水流到达槽圈17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的空间时,流速减慢,其杂质则会由于缺少流体的冲击而悬浮在槽圈17的内部;
[0027]所以这里的槽圈17与中心管5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沉降区15,而后置碳滤芯6的外壁与中心管5的内壁之间形成加速区14;
[0028]如图4,为了进一步的避免后置碳滤芯6位于槽圈17内部的部分被杂质堵塞,这里直接将槽圈17的内壁上固接了隔水结构16,使得后置碳滤芯6位于槽圈17内部的部分不起到过滤的这作用,其这里只起到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包括RO膜主体(3)和后置碳滤芯(6),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主体(3)位于后置碳滤芯(6)的外部,且RO膜主体(3)与后置碳滤芯(6)之间设有中心管(5),所述RO膜主体(3)、中心管(5)和后置碳滤芯(6)形成从外向内的水路,所述中心管(5)靠近下部的位置开设有水孔(31),所述后置碳滤芯(6)的圆周外部从下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槽圈(17),所述槽圈(17)与中心管(5)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沉降区(15),所述后置碳滤芯(6)的外壁与中心管(5)的内壁之间形成加速区(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圈(17)的内壁上固接有隔水结构(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结构(16)为不透水聚乙烯膜或硬质金属型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O滤芯筒体(9),所述RO膜主体(3)、中心管(5)与后置碳滤芯(6)均位于RO滤芯筒体(9)的内部,所述RO膜主体(3)与RO滤芯筒体(9)之间以及RO膜主体(3)与中心管(5)之间均设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置碳集成RO膜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RO滤芯筒体(9)的下方设有RO滤芯底座(1),且RO滤芯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清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诺百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