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72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衬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衬套,包括内衬管和外衬管,内衬管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均填充有弹性物质,内衬管外侧通过弹性物质过盈配合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对应的圆环,外衬管内壁开设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圆环可与第二凹槽滑动配合;通过内衬管与外衬管之间的弹性物质,进而使衬套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有效的减少轴类零件与衬套之间的振动摩擦,从而减少衬套及其与之配合的轴类零件的摩擦损耗,继而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通过减少圆环与第二凹槽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圆环滑动在第二凹槽内,实现内衬管相对外衬管转动,减少衬套的摩擦损耗,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衬套


[0001]本技术涉及衬套
,具体涉及一种内孔的减振铜衬套。

技术介绍

[0002]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为提高产品的内孔接触强度,内孔一般会设置铜衬套,铜衬套的内孔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能够使转动在铜衬套内的轴类零件减少摩擦。
[0003]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衬套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0004]当轴类零件工作处于振动工作场合时,使得轴类零件与衬套之间的振动摩擦增加,从而影响与衬套连接的零件,缩短衬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当轴类零件工作处于振动工作场合时,使得轴类零件与衬套之间的振动摩擦增加,从而影响与衬套连接零件,缩短衬套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减振衬套,包括内衬管和外衬管,所述内衬管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均填充有弹性物质,所述内衬管外侧通过弹性物质过盈配合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对应的圆环,所述外衬管内壁开设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圆环可与第二凹槽滑动配合。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内衬管同轴,所述第一凹槽数量为三组或三组以上;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圆环截面为半圆,圆环与弹性物质接触平面设置有防滑纹;其圆环靠近弹性物质一侧的平面与弹性物质,可提高弹性物质与圆环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圆环过盈配合在内衬管外侧,其圆环远离弹性物质一侧的圆弧面与第二凹槽接触,从而减少圆环与第二凹槽的摩擦阻力,进而便于圆环滑动在第二凹槽内。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与外衬管同轴,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数量相同。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型铜板与其另一组圆弧型铜板的接触壁分别设置有卡件和与之配合的卡槽;外衬管由两个可以卡接的圆弧型铜板组成,从而便于外衬管与内衬管的组装。
[0014]有益效果
[001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内衬管与外衬管之间的弹性物质,进而使衬套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有效的减少轴类零件与衬套之间的振动摩擦,从而减少衬套及其与之配合的轴类零件的摩擦损
耗,继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
[0017]2、通过减少圆环与第二凹槽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圆环滑动在第二凹槽内,实现内衬管相对外衬管转动,减少衬套的摩擦损耗,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内衬管与圆弧型铜板结构外观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外衬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内衬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

内衬管;2

外衬管;3

第一凹槽;4

弹性物质;5

圆环;6

第二凹槽;7

卡件;8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衬套,参照图1

5:包括内衬管1和外衬管2,内衬管1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内均填充有弹性物质4,内衬管1外侧通过弹性物质4过盈配合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3对应的圆环5,外衬管2内壁开设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3对应的第二凹槽6,圆环5可与第二凹槽6滑动配合。
[0029]其中,第一凹槽3与内衬管1同轴,第一凹槽3数量为三组或三组以上;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0030]其中,圆环5截面为半圆,圆环5与弹性物质接触平面设置有防滑纹;其圆环5靠近弹性物质4一侧的平面与弹性物质4,可提高弹性物质4与圆环5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圆环5过盈配合在内衬管1外侧,其圆环5远离弹性物质4一侧的圆弧面与第二凹槽6接触,从而减少圆环5与第二凹槽6的摩擦阻力,进而便于圆环5滑动在第二凹槽内6。
[0031]其中,第二凹槽6与外衬管2同轴,第二凹槽6与第一凹槽3数量相同。
[0032]其中,圆弧型铜板与其另一组圆弧型铜板的接触壁分别设置有卡件7和与之配合的卡槽8,圆弧型铜板表面设置有滚花;外衬管2由两个可以卡接的圆弧型铜板组成,从而便于外衬管2与内衬管1的组装,圆弧型铜板滚花使衬套与零件结合更牢固。
[0033]本技术为一种减振衬套,通过内衬管1与外衬管2之间的弹性物质,进而使衬套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有效的减少轴类零件与衬套之间的振动摩擦,从而减少衬套及其与之配合的轴类零件的损耗,增加衬套的使用寿命;通过减少圆环5与第二凹槽6的摩擦阻力,进而便于圆环5滑动在第二凹槽6内,减少衬套的摩擦损耗,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
[00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衬套,包括内衬管(1)和外衬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1)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内均填充有弹性物质(4),所述内衬管(1)外侧通过弹性物质(4)过盈配合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3)对应的圆环(5),所述外衬管(2)内壁开设有若干组与第一凹槽(3)对应的第二凹槽(6),所述圆环(5)可与第二凹槽(6)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与内衬管(1)同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益朱瑞敏林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利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