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磷预膜剂和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966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磷预膜剂,所述无磷预膜剂含有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为淀粉,组分B为锌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磷预膜剂,可以实现预膜剂用量少、成膜快、成膜效果好、绿色环保(减少磷排放)以及无需排污置换的预膜处理。及无需排污置换的预膜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磷预膜剂和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磷预膜剂和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为抑制循环水系统的初始腐蚀,往往需要对其进行预膜处理。目前常用的预膜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投加专用的预膜剂进行预膜,另一种为采用基础投加的方式预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专用预膜剂虽然预膜效果好,但其成分与正常运行时的缓蚀阻垢剂配方有差异,大多需要排污置换,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基础投加预膜采用的就是正常运行时的缓蚀阻垢剂配方,虽然该方法无需排污置换,但是预膜剂用量大(约为正常投加量的2-4倍),而且效果还可能不尽如人意。
[0003]另外,经典的预膜剂中主要包含聚磷和锌,预膜效果好但总磷浓度高,排污置换时会产生大量的含磷废水。为了减少磷排放,有人尝试用有机膦代替聚磷。如CN107675150B公开了一种循环水系统的化学清洗预膜方法,采用有机膦(HEDP和/或ATMP 5-10%)、聚马来酸(20-30%)、硫酸锌/氯化锌(5-30%)的复合配方预膜。虽然采用有机膦相对于传统的聚磷使得磷排放量有所减少,但仍存在磷排放问题,不适合大规模循环水处理使用。为了彻底解决预膜处理的磷排放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制备无磷预膜剂。例如,CN109402622A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无磷预膜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无磷预膜剂由氯化钙、聚丙烯酸钠、七水硫酸锌、葡萄糖酸钠组成。虽然该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膜剂造成的磷排放问题,但是该预膜剂投加浓度高,预膜时间长,预膜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循环水系统用预膜剂存在的磷排放污染、预膜效果差、预膜剂投加量大、预膜处理时间长等问题,提供一种无磷预膜剂,该无磷预膜剂具有绿色环保(不含磷)、投放浓度低、预膜时间短等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磷预膜剂,所述无磷预膜剂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其中,组分A为淀粉,组分B为锌盐。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如上所述的无磷预膜剂投入循环水系统并进行循环预膜。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无磷预膜剂和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的方法在循环水处理中的应用。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磷预膜剂可以实现进行预膜处理时,预膜剂用量少、成膜快、成膜效果好、绿色环保(减少磷排放)以及无需排污置换。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应当能够理解的是,以
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0]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巧妙地发现,淀粉(尤其是支链淀粉)和锌盐均能在金属表面快速成膜,并且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共同使用时能够有效缓解金属的腐蚀,特别适用于循环水系统的预膜,尤其是检修清洗后及停备用期间的水冷器和管线的预膜处理。
[0012]本专利技术第一方法提供一种无磷预膜剂,所述无磷预膜剂含有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为淀粉,组分B为锌盐。
[0013]为了使组分A和组分B之间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协同作用,更利于提高预膜速度和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1-1。
[0014]优选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25-0.8。
[0015]优选地,所述淀粉为支链淀粉。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淀粉为相对分子质量在65-159万的(支链)淀粉。优选为相对分子质量在70-145万的(支链)淀粉。任意本领域内现有的,具有如上特征的(支链)淀粉均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例如,可以是根据现有技术自行制备的具有上述特征的(支链)淀粉,也可以是通过商购获得的具有上述特征的(支链)淀粉产品。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链)淀粉选自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中的至少一种。任意一种上述来源的(支链)淀粉,或者任意两种或三种上述来源的(支链)淀粉的混合物均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链)淀粉为山药淀粉和小麦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和小麦淀粉的重量比为1:0.4-0.8。
[0019]优选地,所述(支链)淀粉为山药淀粉和小麦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和小麦淀粉的重量比为1:0.5-0.7。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链)淀粉为山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重量比为1:0.05-0.6。
[0021]优选地,所述(支链)淀粉为山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重量比为1:0.15-0.45。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链)淀粉为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重量比为1:0.3-0.75:0.05-0.5。
[0023]优选地,所述(支链)淀粉为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重量比为1:0.4-0.6:0.1-0.4。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锌盐选自水溶性无机锌盐和/或水溶性有机锌盐。
[0025]任意水溶性无机锌盐和/或水溶性有机锌盐均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既可以单独采用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锌盐,也可以采用几种具有上述特征的锌盐的混合物。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锌盐的含量使得所述无磷预膜剂中,以所
述无磷预膜剂的总重量为基准,Zn的含量为1.25-23.9重量%。优选为2.8-21.25重量%。
[0027]优选地,所述锌盐选自葡萄糖酸锌、ZnSO4、ZnCl2及它们的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无磷预膜剂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具体成分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2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预膜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如上所述的无磷预膜剂投入循环水系统并进行循环预膜。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无磷预膜剂的投入量为68-174mg/L。优选为85-156mg/L。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循环预膜的时间为1-24h。
[0032]优选地,所述循环预膜的时间为4-16h。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磷预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磷预膜剂含有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为淀粉,组分B为锌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磷预膜剂,其中,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1-1;优选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25-0.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预膜剂,其中,所述淀粉为相对分子质量在65-159万的淀粉,优选为相对分子质量在70-145万的淀粉;和/或,所述锌盐选自水溶性无机锌盐和/或水溶性有机锌盐;优选地,所述淀粉选自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锌盐选自葡萄糖酸锌、ZnSO4、ZnCl2及它们的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无磷预膜剂,其中,所述淀粉为山药淀粉和小麦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和小麦淀粉的重量比为1:0.4-0.8;和/或,所述淀粉为山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重量比为1:0.05-0.6;和/或,所述淀粉为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所述山药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重量比为1:0.3-0.75:0.05-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磷预膜剂,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郦和生谢文州楼琼慧秦会敏王洪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