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壳篮筐提升机构,用于输送方壳篮筐,其包括提升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输送模块和分离组件,第一同步输送模块运输方壳篮筐沿其长度方向平移;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第一气缸连接第三气缸,第一气缸推动三气缸升降,第三气缸用于夹取篮筐盖;水平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同步输送模块和两组夹筐组件,两组夹筐组件均安装于移动架,第二同步输送模块运输移动架沿其长度方向平移;夹筐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夹筐支架,第四气缸推动连接板升降;第五气缸连接夹筐支架,第五气缸推动夹筐支架夹取筐体;第一升降组件,驱动提升组件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方壳的运输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壳篮筐提升机构、提升输送设备及方壳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方壳篮筐提升机构、提升输送设备及方壳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包装(packaging)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0003]包装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1)按包装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有单件包装、中包装和外包装等;(2)按包装制品材料分:有纸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包装、金属包装、竹木器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3)按包装使用次数分:有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包装等;(4)按包装容器的软硬程度分:有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等;(5)按产品种类分:有食品包装、药品包装、机电产品设器包装、危险品包装等;(6)按功能分:有运输包装、贮藏包装和销售包装等。
[0004]由上述可知,现有的包装中没有针对冲压成型方壳设计的包装方式,极大增加了冲压成型方壳的运输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壳篮筐提升机构、提升输送设备及方壳输送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方壳篮筐,包括相互扣合的篮筐盖和筐体,所述篮筐盖的侧面设置扣合元件,所述扣合元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固定于篮筐盖,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弯折成型;所述扣合元件的第二侧扣合于所述筐体的顶部或底部。
[0008]一种方壳篮筐提升机构,用于输送上述所述的方壳篮筐,其包括
[0009]提升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输送模块和分离组件,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模块运输所述方壳篮筐沿其长度方向平移;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模块的固定部安装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抵紧所述扣合元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三气缸升降,所述第三气缸用于夹取所述篮筐盖;
[0010]水平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同步输送模块和两组夹筐组件,两组夹筐组件均安装于移动架,所述第二同步输送模块运输所述移动架沿其长度方向平移;
[0011]所述夹筐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夹筐支架;所述第四气缸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五气缸,所述第四气缸推动所述连接板升降;所述第五气缸连接所述夹筐支架,所述第五气缸推动所述夹筐支架夹取所述筐体;
[0012]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一滚珠丝杆和升降台,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螺母和所述升降台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组件安装于所述升降台上。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轮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带张紧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所述第二同步轮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三同步轮,所述第三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和第四同步轮传动连接。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输送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五同步轮、第三同步带、第六同步轮、第二传动轴和传动模块,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五同步轮,所述第三同步带张紧于所述第五同步轮和所述第六同步轮上,所述第六同步轮穿过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和所述移动架相连。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模块包括一组第七同步轮和第四同步带,所述第四同步带张紧于所述一组第七同步轮之上,所述第七同步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同步夹紧块夹紧所述第四同步带,所述同步夹紧块固定于所述移动架上。
[0016]一种提升输送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方壳篮筐提升机构。
[00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组件和上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输送机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第二同步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机构的长边所在直线和所述第二同步输送机构的长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同步输送机构均和所述方壳篮筐提升机构对接。
[001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顶升定位底板,所述顶升定位底板之上设置多个顶针,多个顶针按照M
×
N的矩阵方式排列,且M≥1,N≥1;所述顶升定位底板的底部连接顶升气缸的活塞杆。
[0019]一种方壳输送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提升输送设备。
[002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轴移栽机构和至少一个步进输送机构,所述步进输送机构沿其长度方向间歇输送方壳,所述三轴移栽机构夹取所述方壳输送至所述提升输送设备打包。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能使冲压成型的方壳的运输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
[0023]2、本专利技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为是固定的,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整理、分离篮筐盖和筐体及扣合篮筐盖和筐体的操作。
[0024]3、本专利技术用人少,实现无人化作业,以及符合流水节拍作业。
附图说明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图1是提升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3是提升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篮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提升组件和水平传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提升组件和水平传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方壳篮筐提升机构的侧视图。
[0033]图8是方壳篮筐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方壳篮筐提升机构的侧视图。
[0035]图10是步进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是步进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0037]图12是步进输送机构侧视图。
[0038]图13是三轴移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是夹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5是第二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6是第二升降组件的侧视图。
[0042]图17是方壳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提升组件;101、第一电机;102、第一同步轮;103、第一同步带;104、第二同步轮;105、第一传动轴;106、第三同步轮;107、第二同步带;108、第一气缸;109、第二气缸;110、第三气缸;111、阻挡气缸;112、阻挡模组;200、水平传输组件;201、第二电机;202、第五同步轮;203、第三同步带;204、第六同步轮;205、第二传动轴;206、传动模块;300、第一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壳篮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篮筐盖(501)和筐体(502),所述篮筐盖(501)的侧面设置扣合元件(503),所述扣合元件(503)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固定于篮筐盖(501),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弯折成型;所述扣合元件(503)的第二侧扣合于所述筐体(502)的顶部或底部。2.一种方壳篮筐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壳篮筐,其包括提升组件(100),包括第一同步输送模块和分离组件,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模块运输所述方壳篮筐沿其长度方向平移;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模块的固定部安装第二气缸(109),所述第二气缸(109)用于抵紧所述扣合元件(503);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08)和第三气缸(110),所述第一气缸(108)连接所述第三气缸(110),所述第一气缸(108)推动所述三气缸(110)升降,所述第三气缸(110)用于夹取所述篮筐盖(501);水平传输组件(200),包括第二同步输送模块和两组夹筐组件(400),两组夹筐组件(400)均安装于移动架,所述第二同步输送模块运输所述移动架沿其长度方向平移;所述夹筐组件(400)包括第四气缸(401)、第五气缸(403)和夹筐支架(404);所述第四气缸(401)通过连接板(402)连接所述第五气缸(403),所述第四气缸(401)推动所述连接板(402)升降;所述第五气缸(403)连接所述夹筐支架(404),所述第五气缸(403)推动所述夹筐支架(404)夹取所述筐体(502);第一升降组件(300),包括第三电机(301)、第一滚珠丝杆(302)和升降台(303),所述第三电机(3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02),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02)的螺母和所述升降台(303)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组件(100)安装于所述升降台(30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壳篮筐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输送模块包括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轮(102)、第一同步带(103)、第二同步轮(104)和第一传动轴(105),所述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102),所述第一同步带(103)张紧于所述第一同步轮(102)和所述第二同步轮(104)上,所述第二同步轮(104)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轴(105),所述第一传动轴(105)的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澄,陈红娟,倪元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维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