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该装置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第二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且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中继器,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相互转化。基于此,输出传输装置通过中继器实现数据格式的转化,能够降低数据输出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信号传输
,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AR\VR技术基于其虚拟体验功能,在当下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热门技术。AR\VR的摄像头等传感器在采集数据之后,往往需要先向手机或专用处理设备的CPU传递,然后经过计算处理后再传向专用的显示设备或其他输出设备,进而通过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0003]目前,数据在AR\VR、处理设备、输出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设备间的数据接口不同,数据需要反复进行格式转换。基于此,往往通过在AR\VR设备或专用处理设备上增加一个数据转换的芯片或模块电路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但这样会增加设备的重量,并增加设备功耗使其发热严重、续航缩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以降低数据传输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
[0005]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该装置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第二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且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中继器,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相互转化。
[000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继器包括:通讯电路,与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连接,用于通过第一传输线得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并用于通过第二传输线得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要的数据格式;数据转换电路,与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及通讯电路连接,用于根据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实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
[000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数据转换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转换芯片,各数据转换芯片与第一传输线以及第二传输线连接,不同数据转换芯片对应于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类型;其中,通讯电路基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数据转换芯片工作。
[000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信号,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均连接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第二传输线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第三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电信号,第三传输通道与第四传输通道均连接中继器与数据处理终端。
[000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三传输通道为高速数据通道,第
二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为低速数据传输通道。
[001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声音接收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其中:中继器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分别与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连接;中继器通过第二传输通道与声音接收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连接。
[00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设置有光纤,以通过光纤提供第一传输通道或第二传输通道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第二传输线设置有铜缆,以通过铜缆提供第三传输通道或第四传输通道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001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以及第二传输线包括第五传输通道,第五传输通道实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以及中继器与数据处理终端之间的连接,第五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充电电流。
[001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五传输通道连接,所述供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五传输通道向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或所述数据处理终端传输电流。
[001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0015]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第五传输通道连接;
[0016]充电接口以及电池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切换所述充电接口或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五传输通道的连接,以为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或处理终端供电。
[001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器内还设有第一蓝牙收发模块;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第一端具有供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插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内设有第二蓝牙收发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二蓝牙收发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讯形成所述第二传输通道;
[0018]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所述中继器通过所述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二蓝牙收发模块的无线通讯从而传输数据。
[0019]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设置有中继器,中继器能够实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的第一数据格式与数据处理终端的第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进而减少在多传感器或数据处理终端等与数据传输装置连接的连接端设备设置格式转换装置,进而可以降低数据传输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
[0020]并且,本申请方案的数据传输装置破除了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数据处理终端之间数据格式独立的壁垒,使得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处理终端无需考虑对方所适用的数据类型,而得以采用更适合自身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系统设计,降低系统造价。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中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数据转换电路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1中的第一传输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1中的第二传输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1中的第一传输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图1中的第二传输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申请的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一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0]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应用场景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用于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第二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用于传输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且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中继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相互转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包括:通讯电路,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得到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得到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要的数据格式;数据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传输线、所述第二传输线及所述通讯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实现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转换芯片,各所述数据转换芯片与所述第一传输线以及所述第二传输线连接,不同所述数据转换芯片对应于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类型;其中,所述通讯电路基于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数据转换芯片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信号,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均连接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所述中继器;所述第二传输线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所述第三传输通道以及所述第四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电信号,所述第三传输通道与所述第四传输通道均连接所述中继器与所述数据处理终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军,金兴汇,唐凌峰,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