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03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轧制过程:提前两块钢关闭辊道冷却水、关闭烟雾抑制、关闭轧机侧喷,五冶关闭轧辊护板清洗水手阀,间隔30min打开转钢辊道冷却水冷却1~2min;生产6mm钢板粗除鳞1道次,轧机不除鳞;其余厚度钢板,轧机除鳞第一道次;出钢温度PDI设定为1250℃;转钢代码为3,10+1轧制道次,2个成型道次,轧制速度设定5.5~5.6m/s;PPO调整为头尾小圆弧形状,根据现场板型情况,手动设定精轧末尾三道次CVC限制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效果,减少轧制异常,减少宽薄板浪型瓢曲,提高一次轧成率。轧成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5米宽板轧机在轧制宽薄板过程中受轧制计划、弯辊力、辊型、 窜辊动作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往往板型一次合格率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排产

加热

轧制

ACC和矫直,轧制过程具体为:

提前两块钢关闭辊道冷却水、关闭烟雾抑制、关闭轧机侧喷,五冶关闭轧辊护板清洗水手阀,间隔30min打开转钢辊道冷却水冷却1~2min;

生产6mm钢板粗除鳞1道次,轧机不除鳞;其余厚度钢板,轧机除鳞第一道次;

出钢温度PDI设定为1250℃;

转钢代码为3,10+1轧制道次,2个成型道次,规程特别要求:压下限制分配,成型阶段压下量限制60mm,展宽阶段压下量限制25mm,精轧阶段压下量限制22~30mm;道次限制: 精轧阶段道次:9,其余为0;负荷分配:精轧末道次载荷分配:130,其余为100,轧制速度设定5.5~5.6m/s;

楔形轧制调整为头尾小圆弧形状,根据现场板型情况,手动设定精轧末尾三道次窜辊限制值。
[000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除邮轮船板外,PDI厚度设定为上限减0.4mm
[0005]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FIN Phase参数设定以最后道次轧制力40000kN为目标。
[0006]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对于模台钢,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15

20;对于高强钢,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25;对于薄规格6

9mm,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15

30。
[0007]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排产具体为:辊期安排在800

2500吨以内,使用1160mm以上大辊径轧辊,安排10~30块相近宽度、薄规格板作为过渡;冷床预留位置,提前安排行车吊运2个小时的钢板下线;冷床不排板,钢板快速通过冷床,防止冷却不均匀的二次瓢曲。
[0008]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6mm钢板使用150mm最小坯料设计即150*1600*2500mm。
[0009]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加热具体为:核对每块坯料尺寸,发现实际尺寸与计划尺寸不一致,通知轧机修改PDI,坯料有明显割伤、头尾断面参差不齐的情况,吊下处理;实际出钢温度1250~1270℃,上下表温差20~30℃。
[0010]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ACC和矫直具体为:

ACC框架抬高至检修位,关闭ACC辊道冷却水、V3V4阀,泄压阀设定50%,检查漏水,如果漏水严重,通知五冶关闭手阀;

预矫直机往复返矫3~7遍,末道次平整矫直;

钢板上料间距放大800~1000mm。
[0011]前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观察钢板头尾形状,出现有扣头现象,及时切换手动接送钢板。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方法,6mm极限薄规格、模台(MT)轧制成功率提高,一次合格率由90.17%提高到97.2%。本专利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效果,减少轧制异常,减少宽薄板浪型瓢曲,提高一次轧成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排产

加热

轧制

ACC和矫直,(一)排产6mm钢板使用150mm最小坯料设计即150*1600*2500mm;辊期安排在800

2500吨以内,使用1160mm以上大辊径轧辊,安排10~30块相近宽度、薄规格板作为过渡;冷床预留位置,提前安排行车吊运2个小时的钢板下线;冷床不排板,钢板快速通过冷床,防止冷却不均匀的二次瓢曲;(二)加热核对每块坯料尺寸,发现实际尺寸与计划尺寸不一致,通知轧机修改PDI,坯料有明显割伤、头尾断面参差不齐的情况,吊下处理;实际出钢温度1250~1270℃,上下表温差20~30℃;(三)轧制提前两块钢关闭辊道冷却水、关闭烟雾抑制、关闭轧机侧喷,五冶关闭轧辊护板清洗水手阀,间隔30min打开转钢辊道冷却水冷却1~2min;生产6mm钢板粗除鳞1道次,轧机不除鳞;其余厚度钢板,轧机除鳞第一道次;出钢温度PDI设定为1250℃,除邮轮船板外,PDI厚度设定为上限减0.4mm;转钢代码为3,10+1轧制道次,2个成型道次,规程特别要求:压下限制分配,成型阶段压下量限制60mm,展宽阶段压下量限制25mm,精轧阶段压下量限制22~30mm;道次限制: 精轧阶段道次:9,其余为0;负荷分配:精轧末道次载荷分配:130,其余为100,轧制速度设定5.5~5.6m/s;楔形轧制调整为头尾小圆弧形状,根据现场板型情况,手动设定精轧末尾三道次窜辊限制值:
对于模台钢,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15

20;对于高强钢,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25;对于薄规格6

9mm,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15

30;其中对于6mm而言,要强温轧制,因而限制末尾三道次CVC的跨度要小一点,避免长时间摆窜辊影响轧制;更换规格第一块,机长在轧机操作台协助调整弯辊控制;机长配合一级压板形,保证钢板原始板形不能太差;(四)ACC和矫直ACC框架抬高至检修位,关闭ACC辊道冷却水、V3V4阀,泄压阀设定50%,检查漏水,如果漏水严重,通知五冶关闭手阀;预矫直机往复返矫3~7遍,末道次平整矫直;观察钢板头尾形状,出现有扣头现象,及时切换手动接送钢板;夏天时打开冷床两侧百叶窗,钢板尽快降温;钢板上料间距放大800~1000mm,防止钢板距离靠太近,钢板交叉散热不均匀导致二次瓢曲。
[0014]采用本方法,6mm极限薄规格、模台(MT)轧制成功率提高,一次合格率由90.17%提高到97.2%,如下表:表1 薄规格钢板轧制合格率轧制规格(厚*宽)mm*mm轧制总块数轧制正品块数合格率(船板)6*400012912697.6%(模台钢)10*350078077699.4%(高强钢)8*370042341297.3%合计1332129697.2%
[0015]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排产

加热

轧制

ACC和矫直,其特征在于:轧制过程具体为:

提前两块钢关闭辊道冷却水、关闭烟雾抑制、关闭轧机侧喷,五冶关闭轧辊护板清洗水手阀,间隔30min打开转钢辊道冷却水冷却1~2min;

生产6mm钢板粗除鳞1道次,轧机不除鳞;其余厚度钢板,轧机除鳞第一道次;

出钢温度PDI设定为1250℃;

转钢代码为3,10+1轧制道次,2个成型道次,规程特别要求:压下限制分配,成型阶段压下量限制60mm,展宽阶段压下量限制25mm,精轧阶段压下量限制22~30mm;道次限制: 精轧阶段道次:9,其余为0;负荷分配:精轧末道次载荷分配:130,其余为100,轧制速度设定5.5~5.6m/s;

楔形轧制调整为头尾小圆弧形状,根据现场板型情况,手动设定精轧末尾三道次窜辊限制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除邮轮船板外,PDI厚度设定为上限减0.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FIN Phase参数设定以最后道次轧制力40000kN为目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模台钢,规程计算末尾三道次CVC值直接减去15

20;对于高强钢,规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英孙旭东车超黄龙郑元谷鸿光张豹群王帅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