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87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用于将具有生理活性或药理活性的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改变为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形态的手段,以及利用其得到的改变物质。该手段为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该改变物质为生理活性蛋白或药理活性低分子化合物与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分子结合体。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80036554.4(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68738)、中国国家阶段进入日为2017年12月21日(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6月2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使给药于血中而应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起作用的化合物(蛋白质、低分子化合物等)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而与这些化合物结合、使用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制造法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对除包括脑室周围器官(松果体、脑垂体、最后区等)在内的几个区域以外的大部分脑组织供给血液的毛细血管与存在于肌肉等其它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不同,形成其内皮的内皮细胞彼此通过牢固的细胞间接合而紧密结合。因此会妨碍物质从血液向脑部的被动转运,虽然也有例外,但除了脂溶性高的物质或分子量小(200~500道尔顿以下)且在生理pH附近为电中性的物质以外,均难以从毛细血管向脑中迁移。这种通过脑内的毛细血管内皮来限制血液与脑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机制被称为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此外,血脑屏障不仅限制脑的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而且还限制包括脑和脊髓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0004]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大部分细胞不会受到血中的激素、淋巴因子等物质的浓度变动等的影响,从而能保持其生化学的稳态。/>[0005]但是,血脑屏障的存在在药剂开发上引起问题。例如,对起因于α

L

艾杜糖醛酸酶缺损的遗传性代谢疾病

粘多糖症I型(Hurler综合症),正在进行静脉内补充重组α

L

艾杜糖醛酸酶的酶补充疗法来作为该疾病的治疗法,但对于Hurler综合症中观察到的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由于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无效。
[0006]关于用于使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作用的这种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方法,已经开发出各种方法。例如,在神经生长因子的情况下,尝试了通过使包封有神经生长因子的脂质体与脑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而使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方法,但未达到实用化(非专利文献1)。在α

L

艾杜糖醛酸酶的情况下,进行了通过增加每次给药的酶量来提高其血药浓度、从而提高血脑屏障中的酶的被动转运的尝试,并且示出了使用Hurler综合症的动物模型通过该方法缓解了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异常(非专利文献2)。
[0007]此外,为了避开血脑屏障,还进行了将高分子物质直接给药于髓腔内或脑内的尝试。例如报道了:向Hurler综合症(粘多糖症I型)的患者的髓腔内给药人α

L

艾杜糖醛酸酶的方法(专利文献1)、向Niemann

Pick病的患者的脑室内给药人酸性鞘磷脂酶的方法(专利文献2)、向Hunter综合症的模型动物的脑室内给药艾杜糖醛酸2

硫酸酯酶(I2S)的方法(专利文献3)。认为根据这样的方法可以切实地使药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另一方面存在
侵入性极高的问题。
[0008]作为使高分子物质通过血脑屏障而到达脑内的方法,报道了多种按照与存在于脑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上的膜蛋白具有亲和性的方式来修饰高分子物质的方法。作为存在于脑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上的膜蛋白,可以列举胰岛素、转铁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I,IGF

II)、LDL、来普汀(leptin)等化合物的受体。
[0009]例如报道了如下技术:将神经生长因子(NGF)以与胰岛素的融合蛋白的形态合成,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而使该融合蛋白通过血脑屏障(专利文献4~6)。此外报道了如下技术:将神经生长因子(NGF)以与抗胰岛素受体抗体的融合蛋白的形态合成,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而使该融合蛋白通过血脑屏障(专利文献4和7)。此外,报道了如下技术:将神经生长因子(NGF)以与转铁蛋白的融合蛋白的形态合成,通过与转铁蛋白受体(TfR)的结合而使该融合蛋白通过血脑屏障(专利文献8)。此外报道了如下技术:将神经生长因子(NGF)以与抗转铁蛋白受体抗体(抗TfR抗体)的融合蛋白的形态合成,通过与TfR的结合而使该融合蛋白通过血脑屏障(专利文献4和9)。
[0010]报道了:对使用抗TfR抗体的技术进行进一步审视,在通过与抗TfR抗体结合而使药剂通过血脑屏障的技术中,可以使用单链抗体(非专利文献3)。此外报道了:与hTfR的解离常数较大的抗hTfR抗体(低亲和性抗hTfR抗体)可以制成药剂在通过血脑屏障的技术中适当利用(专利文献10和11,非专利文献4)。进一步报道了:与hTfR的亲和性依赖于pH而变化的抗TfR抗体可以作为用于使药剂通过血脑屏障的载体使用(专利文献12,非专利文献5)。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

504166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9

525963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

62312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5154924号公报
[0017]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

144178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2004/0101904号公报
[0019]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06

511516号公报
[0020]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H06

228199号公报
[0021]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5977307号公报
[0022]专利文献10:WO2012/075037
[0023]专利文献11:WO2013/177062
[0024]专利文献12:WO2012/143379
[0025]非专利文献
[0026]非专利文献1:Xie Y.et al.,J Control Release.105.106

19(2005)
[0027]非专利文献2:Ou L.et al.,Mol Genet Metab.111.116

22(2014)
[0028]非专利文献3:Li JY.Protein Engineering.12.787

96(1999)
[0029]非专利文献4:Bien

Ly N.et al.,J Exp Med.211.233

44(2014)
[0030]非专利文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含有序列号191的氨基酸序列,且该抗体的重链的可变区含有序列号205的氨基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该抗体的轻链含有序列号196的氨基酸序列、且该抗体的重链含有序列号210的氨基酸序列。4.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与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之间,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80%以上的同源性。5.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与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之间,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6.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
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为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构成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中、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抗体。7.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为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构成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中、1~3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抗体。8.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为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构成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中、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抗体。9.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
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为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构成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中、1~3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抗体。10.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为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构成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各自的氨基酸序列中、分别有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抗体。11.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为以下的(1)或(2):(1)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的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该抗体为权利要求2或3的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的构成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各自的氨基酸序列中、分别有1~3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抗体。12.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与序列号19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与序列号205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
列构成。13.一种抗人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其中,该抗体的轻链的可变区和重链的可变区选自由以下的(1)~(3)组成的组:(1)轻链的可变区含有序列号191的氨基酸序列,并且重链的可变区为序列号205的氨基酸序列中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且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2)轻链的可变区为序列号191的氨基酸序列中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且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含有序列号205的氨基酸序列;(3)轻链的可变区为序列号191的氨基酸序列中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且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重链的可变区为序列号205的氨基酸序列中1~10个氨基酸发生了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且CDR1由序列号8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CDR2由序列号9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以及CDR3由序列号9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园田启之高桥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JCR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