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燕燕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87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其结构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设备台,设备台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其内设置有内载钢架,内载钢架内设置有托拽架,拖拽架包括卡杆,卡杆嵌套入活动槽内,活动槽内安装有缓冲柱,卡杆一端安装有卡块,卡块上固定有嵌套筒,嵌套筒其内设置有外套筒,外套筒内嵌套有内套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全开门将主体展开,配合内载钢架上的拖拽架将盖板上的设备拉出主体内部,拉动过程中卡杆在活动槽内位移,配合卡块上的嵌套筒与缓冲柱相顶合提供受力点,同时内载钢架下方滑轮在滑行轨上滑动,带动支撑架整体移除主体内部,为检修人员提供宽敞的检修空间,有效避免变电站内部空间狭窄日常检修维护困难的情况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
,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吧不同的电压等级的电网连接起来,并通过输电线路完成电能的输送、分配任务,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经过升压变电站升压后输送到电网,电网在把电能送到目的地,之后通过降压站降压分配到每家每户;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是指箱式变电站,通过物联网形成智能变电站,由于变电站内部空间局促,在线缆连接后更加狭窄,从而导致后续维护、检修时操作人员在变电站内无处下脚,进而造成维护、检修工作进展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通过内载钢架为箱式的变电站提升扩张空间,将变电设备拉出变电站内部,方便后续的检修与维护。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设备台,所述设备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其内设置有内载钢架,所述内载钢架内设置有托拽架,所述拖拽架包括卡杆,所述卡杆嵌套入活动槽内,所述活动槽内安装有缓冲柱,所述卡杆一端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上固定有嵌套筒,所述嵌套筒其内设置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内嵌套有内套腔,所述内套腔内固定有内顶块。
[0007]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主体上安装有半开门,所述半开门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主体上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全开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遮雨棚,所述主体上安装有半开门与全开门,全开门可以在变电站需要维护检修时使用,半开门主要为了方便变电站开关调整时使用。
[0008]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架上方固定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一侧安装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一侧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物联网连接,在终端查看变电站内所运行的各类数据,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器进行采集和调节。
[0009]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述内载钢架下方固定有滑轮,所述滑轮下方设置有滑行轨,所述内载钢架上方平铺有盖板,所述内载钢架下方固定有滑轮,通过托拽架对滑轮与滑行轨配合将其内载钢架拉出主体内部,在外对设备台上设备进行检修。
[0010]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配电箱包括外护壳,所述外护壳上安装有拨动闸,所述外护壳上安装有控制钮,所述外护壳内安装有接线器,所述接线器下方设置有散热器,所
述连线器分布于外护壳后方,整体嵌固在载线架内部,主要是为了后期安装线缆时方便对线缆的连接与固定。
[0011]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接线器包括载线架,所述载线架内安装有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外嵌套有绝缘框,所述绝缘框上开设有散热口,所述绝缘框上安装有插线头,所述插线头内连接有内接导管,所述内接导管与所述绝缘框内相固定,所述插接头两端安装有加强夹,所述加强夹主要分布与插线头两侧,对插入的线缆在固定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固,防止线缆松动。
[0012]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加强夹包括稳固块,所述稳固块上开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内安装有顶升块,所述顶升块上嵌套有绝缘套,所述顶升块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绝缘套嵌套于顶升块上,通过绝缘套的包裹顶升块与线缆表面顶合,防止线缆出现位移,避免出现线缆接触不良。
[0013]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活动槽与所述内载钢架相嵌套,所述缓冲柱与所述内载钢架相固定,所述缓冲柱分布在内载钢架内部,主要是为了配合拖拽架内部结构实现顶合与缓冲。
[0014]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变压器与所述配电箱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内设置处理终端,数据监控系统,与PLC控制器。
[0015]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缓冲柱与所述嵌套筒相嵌套,所述嵌套筒分布在卡块的左右两侧,主要由内部的内套腔与缓冲柱嵌套实现受力,供支撑点给卡杆拉动。
[0016]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全开门将主体展开,配合内载钢架上的拖拽架将盖板上的设备拉出主体内部,拉动过程中卡杆在活动槽内位移,配合卡块上的嵌套筒与缓冲柱相顶合提供受力点,同时内载钢架下方滑轮在滑行轨上滑动,带动支撑架整体移除主体内部,为检修人员提供宽敞的检修空间,有效避免变电站内部空间狭窄日常检修维护困难的情况发生。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电箱上的插线器对线缆进行相接,当线缆插入插线头后两侧的加强夹受到推力向内回缩,对顶升块底部弹簧进行挤压,当线缆插入内接导管后顶升块配合嵌套的绝缘套对线缆绝缘层进行顶合,使线缆在连接内接导管后二次加固,有效防止线缆出现松动,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主体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设备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内载钢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拖拽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卡杆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嵌套筒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配电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接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接线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接线座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加强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稳固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主体

1、半开门

2、遮雨棚

3、散热孔

4、支撑柱

5、全开门

6、设备台

7、配电箱

71、变压器

72、智能控制器

73、支撑架

74、盖板

741、滑行轨

742、内载钢架

743、滑轮

744、拖拽架

745、卡杆

a1、缓冲柱

a2、活动槽

a3、卡块

a4、嵌套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设备台(7),所述设备台(7)包括支撑架(74),所述支撑架(74)其内设置有内载钢架(744),所述内载钢架(743)内设置有托拽架(745)。所述拖拽架(745)包括卡杆(a1),所述卡杆(a1)嵌套入活动槽(a3)内,所述活动槽(a3)内安装有缓冲柱(a2),所述卡杆(a1)一端安装有卡块(a4),所述卡块(a4)上固定有嵌套筒(a5),所述嵌套筒(a5)其内设置有外套筒(a51),所述外套筒(a51)内嵌套有内套腔(a52),所述内套腔(a53)内固定有内顶块(a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安装有半开门(2),所述半开门(2)上设置有散热孔(4),所述主体(1)上固定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上安装有全开门(6),所述支撑柱(5)上设置有遮雨棚(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4)上方固定有配电箱(71),所述配电箱(71)一侧安装有变压器(72),所述变压器(72)一侧设置有智能控制器(7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述内载钢架(743)下方固定有滑轮(744),所述滑轮(744)下方设置有滑行轨(742),所述内载钢架(743)上方平铺有盖板(7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配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71)包括外护壳(71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陈燕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