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77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过线圈,包括带有向外侧敞口的凹槽的骨架,其中,该骨架具有向上开口的敞口部,在过线圈顶面内部的顶端设有软性填充件,在骨架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突部,在顶面上设有与第一突部相适应的第一凹部。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线圈穿过电源线时,首先将该过线圈的凹槽放置在电器盒的边上,使凹槽与电器盒的边相契合,将电源线穿过敞口部,然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向敞口部压下,直到由第一突部与第一凹部组成的卡扣结构相接合,将电源线与软性填充件固定在敞口部内,由于软性填充件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该软性填充件可以包裹在电源线周围,同时填充过线圈敞口部的剩余空间,起到密封的效果,可以防止灰尘和湿空气进入电器盒的内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器产品中,通常要应用到电器盒,并对该电器盒产品进行密封 设计,用盖子或者与盖子的作用相当的物品来防止灰尘和进入电器盒,而对于 具有锐边的电器盒而言,尤其是金属电器盒,在电源线穿过该电器盒时,由于 电器盒具有锐边,而该锐边可能会割破电源线,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通 常在电源线穿过金属盒时需要进行一些保护措施。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电器盒的锐边割破电源线,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措 施是在电源线穿过的地方进行一些保护措施,例如在金属电器盒锐边上套上一 个过线圈,通过该过线圈将电源线与电器盒的锐边隔离开来,使电源线通过该 过线圈进入电器盒。然而,根据现有技术中的过线圈结构,可以很好地保护电源线不被金属电 器盒的锐边划破,但是,在电源线通过该过线圈时,过线圈上会留有一定的空 间,使得金属电器盒的内部可以与外界互通,从而可能会有粉尘和湿空气进入 电器盒,导致在电器盒内部的电路板上会有灰尘结构,长时间后会导致线路板 的控制作用减退,从而引起电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和湿空气进入电器盒的 过线圈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支术方案一种过线圏,包括带有向外侧敞口的凹槽的骨架,其中,所述骨架具有向 上开口的敞口部,在所述过线圈顶面内部的顶端设有软性填充件,在所述骨架上端的 一侧设有第 一 突部,在所述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第 一 突部相适应的第 一 凹部。根据本技术的过线圈,当需要使用本技术的过线圈穿过电源线时, 首先将该过线圏的凹槽放置在电器盒的边上,使该凹槽与电器盒的边相契合, 将电源线穿过敞口部,然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向敞口部压下, 直到由所述第 一突部与第 一凹部组成的卡扣结构相接合,将电源线与软性填充 件固定在敞口部内,由于软性填充件是由软性材料组成,其形状可以任意改变, 从而该软性填充件可以包裹在电源线周围,同时填充过线圏敞口部的剩余空间, 起到密封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和湿空气进入电器盒的内部。其中,所述顶面的另 一侧与所述骨架的另 一侧为 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根据该方案,在需要使用本技术的过线圏穿过电源线时,在将 凹槽与电器盒的边相契合相契合后,可以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从 敞口部翻起揭开,将电源线穿过敞口部,然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 结构向敞口部压下,直到由所述第一突部与第一凹部组成的卡扣结构相接合, 将电源线与软性填充件固定在敞口部内,由于软性填充件是由软性材料组成, 其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该软性填充件可以包裹在电源线周围,同时填充过 线圈敞口部的剩余空间,起到密封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和湿空气进入电 器盒的内部。在所述骨架上端的另 一侧设有第二突部,在所述顶面上设有与该第二突部 相适应的第二凹部。从而,根据该方案,由于骨架与顶面是相互分离设计,在需要使用本实用 新型的过线圈穿过电源线时,首先将该过线圏的凹槽放置在电器盒的金属边上, 使该凹槽与电器盒的边相契合,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从敞口部脱 离(例如可以是从与敞口部平行的方向),将电源线穿过敞口部,然后,将由顶 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向敞口部压下,直到由所述第 一 突部与第 一 凹部组 成的卡扣结构相接合、由所述第二突部与第二凹部组成的卡扣结构相接合,将 电源线与软性填充件固定在敞口部内,由于软性填充件是由软性材料组成,其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该软性填充件可以包裹在电源线周围,同时填充过线 圏敞口部的剩余空间,起到密封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和湿空气进入电器 盒的内部。其中,所述顶面的另 一侧通过转轴与所述骨架的另 一侧相连接。从而,根据该方案,在需要使用该过线圈穿过电源线时,在将凹槽与电器口部翻起并揭开,将电源线穿过敞口部,然后,通过转轴的旋转,将由顶面及 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向敞口部压下,直到由所述第 一 突部与第 一 凹部组成的 卡扣结构相接合,将电源线与软性填充件固定在敞口部内,由于软性填充件是 由软性材料组成,其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该软性填充件可以包裹在电源线 周围,同时填充过线圈敞口部的剩余空间,起到密封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灰 尘和湿空气进入电器盒的内部。此外,所述骨架与所述顶面由橡胶或者塑料制成。由于橡胶与塑料均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从而,易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 充件组成的结构压入敞口部,易于使第一突部与第一凹部相扣合,此外,在骨 架与顶面是一体成型设计时,易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从敞口部 揭开,方便使电源线穿过该敞口部。此外,所述软性填充件粘贴在所述过线圈顶面的顶端。从而,由于该软性填充件是通过粘贴的方式与顶端接合,结构成型方便。 此外,所述软性填充件为海绵或者发泡橡胶。从而,可以根据需要以及所选取材料的困难度选取适合的材料,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过线圈实施例一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过线圈的左^L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过线圈的俯视图4是图1中的A-A向视图5是本技术过线圈实施例二的正面剖视图6是本技术过线圏实施例三的正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是本技术过线圈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其中,图1是该过线圏的正面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过线圈包括带有向外侧敞口的凹槽1的骨架 2以及与该骨架2—体成型的顶面4,其中,该骨架2具有向上开口的敞口部3, 顶面4的形状与该敞口部3的一黄截面形状相适应,此外,在骨架2上端的一侧 上设有第一突部6,在顶面4上设有与该第一突部6相适应的第一凹部7,该第 一突部6与第一凹部7共同组成一个卡扣结构,在该顶面4的内部顶端设有软 性填充件5,该软性填充件5通过粘贴等方式与该顶面连接,其中,该软性填 充件可以是由海绵、发泡硅等软性材料组成,根据需要以及所选取材料的困难 度,可以任意选取适合的材料,方便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骨架2的一侧与顶面4一体成型,此时,该骨架2以 及顶面4可以是由塑料、橡胶等具有一定的弹性的材料制成。由于橡胶与塑料 均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从而,易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压入 敞口部,易于使第一突部与第一凹部相扣合,此外,在骨架与顶面是一体成型 设计时,易于将由顶面及软性填充件组成的结构从敞口部揭开,方便将电源线 穿过该敞口部。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需要使用本技术的过线圈穿过电源线时, 首先将该过线圏的凹槽1放置在电器盒的边上,使该凹槽与电器盒的边相契合, 将由顶面4及软性填充件5组成的结构从敞口部3翻起揭开(在骨架2以及顶 面4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将电源线穿过敞口部,然后,将由顶面4及软性填充件5组成的结构向敞口部3压下,直到由所述第 一突部6与第一凹部7组成的卡扣结构相接合,将电源线与软性填充件5固定 在敞口部3内,由于软性填充件5是由海绵、发泡橡胶等软性材料组成,其形 状可以任意改变,/人而该软性填充件5可以包裹在电源线周围,同时填充过线 圈敞口部3的剩余空间,起到密封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和湿空气进入电 器盒的内部。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过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线圈,包括带有向外侧敞口的凹槽(1)的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具有向上开口的敞口部(3),在所述过线圈顶面(4)内部的顶端设有软性填充件(5),在所述骨架(2)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突部(6),在所述顶面(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部(6)相适应的第一凹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线圈,包括带有向外侧敞口的凹槽(1)的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具有向上开口的敞口部(3),在所述过线圈顶面(4)内部的顶端设有软性填充件(5),在所述骨架(2)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突部(6),在所述顶面(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部(6)相适应的第一凹部(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4)的另一侧 与所述骨架(2)的另一侧为一体成型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4)的另一侧 通过转轴(10)与所述骨架(2)的另一侧相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骨架上端的另一侧 设有第二突部(8),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钟明生陈绍林吴瑞国王现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