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及具有其的玻璃加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722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及具有其的玻璃加工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横梁沿玻璃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红外激光器、第一转折镜组、CO2激光器、第二转折镜组和激光切割座板,所述激光切割座板经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横梁上往复移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切割设备对整版玻璃进行切割处理后,无需进行掰片、磨边处理,可直接整版的送入到玻璃清洗机中进行清洗,接着整版的送入到钢化炉中进行钢化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玻璃加工的效率,避免了在上述掰片、磨边工序中出现损耗的问题,降低了玻璃加工的成本。降低了玻璃加工的成本。降低了玻璃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及具有其的玻璃加工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以及具有该激光切割设备的玻璃加工线。

技术介绍

[0002]玻璃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例如汽车工业、建筑业、医疗、显示器和电子产品等,目前最常见的玻璃类型是钠钙玻璃,也称为碱性玻璃,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建筑业和家用电器领域,厚度通常为1.6到12mm。
[0003]玻璃的特征是坚硬的脆性,这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玻璃切割使用硬质合金或金刚石切割工具,切割过程通常如下:首先使用金刚石尖端或硬质合金砂轮或高硬度金属轮在玻璃表面上划刻,然后使用机械方法沿刻痕线切割玻璃。在用砂轮或机械轮对玻璃进行划刻时,会产生沿切割方向的切线张力,从而使玻璃样划痕破裂。这种切割方法的结果是边缘不光滑,表现为微小的裂纹、残留的不对称边缘应力和材料上的残留碎屑等。在许多应用中,由碎屑或局部应力引起为微小裂纹会导致设备故障,因此必须对切好的玻璃的边缘进行抛光以增强边缘强度;此外,在机械轮的加工中还需要辅助剂来辅助切割,并且辅助剂会粘附在玻璃成品的边缘上,需要通过水洗后超声清洗的方式进行处理,后续的加工操作和低产量将直接增加玻璃产品的成本。
[0004]现如今对玻璃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实现更精确的加工结果,由于传统工艺难以满足微裂纹和边缘质量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玻璃切割的技术创新。现有技术中,激光切割技术已经成熟,已成功应用于金属板材、金属管材、有机板材和管材等材料的切割,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玻璃是无机材料,并且其导热率非常低,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激光加工应该有更好的效果,这也带动了激光切割玻璃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通过该玻璃切割设备实现玻璃切割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质量,以显著提高玻璃加工的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输送面用于承载玻璃并将其向前输送,所述机架上设有一横跨在输送面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横梁沿玻璃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
[0008]所述横梁上设有红外激光器、第一转折镜组、CO2激光器、第二转折镜组和激光切割座板,所述激光切割座板经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横梁上往复移动;
[0009]所述激光切割座板上设有第一外光路镜组、第二外光路镜组和激光切割模组,所述激光切割模组包括激光器安装板及驱动所述激光器安装板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伺服电机,所述激光器安装板上设有激光切割头和聚焦镜,所述第一外光路镜组可接收所述第一转折镜组的红外激光能量并将其传递至激光切割头,对输送面上的玻璃进行激光切割;
[0010]所述第二外光路镜组可接收所述第二转折镜组的激光能量并将其传递至所述聚焦镜。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临近机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设置在机架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直线导轨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0012]所述L型支撑板临近机架的一侧还设有第一铁芯线圈,所述第一铁芯线圈与设置在机架上并沿其长度方向铺设的第一永磁铁临近间隔布置,且在第一铁芯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驱动所述L型支撑板移动。
[00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激光切割座板上的第二铁芯线圈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设置在横梁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二直线导轨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0014]所述第二铁芯线圈与设置在横梁上并沿其长度方向铺设的第二永磁铁临近间隔布置,且在第二铁芯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驱动所述激光切割座板移动。
[00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包括底部支撑框架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框架两侧的大理石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大理石板上。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器安装板上还设有打码器用于对玻璃进行打码标识。
[00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的两端设有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横梁。
[00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折镜组包括90
°
外光路镜组一、90
°
外光路镜组二、90
°
外光路镜组三和90
°
外光路镜组四;
[0019]其中,所述90
°
外光路镜组一设置在红外激光器的激光发射口,用于接收红外激光能量并将其传递至90
°
外光路镜组二,所述90
°
外光路镜组二接收红外激光能量后,通过90
°
外光路镜组三和90
°
外光路镜组四传递至所述第一外光路镜组。
[002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折镜组中设有激光扩束镜。
[002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折镜组包括90
°
外光路镜组五和90
°
外光路镜组六,所述90
°
外光路镜组五接收CO2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并通过90
°
外光路镜组六传递至第二外光路镜组。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激光切割设备的玻璃加工线。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4]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切割设备,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切割工艺容易在切缝处产生缝隙和产生较多玻璃碎屑的弊端,并且,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切割设备对整版玻璃进行切割处理后,无需进行掰片、磨边处理,可直接整版的送入到玻璃清洗机中进行清洗,接着整版的送入到钢化炉中进行钢化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玻璃加工的效率,避免了在上述掰片、磨边工序中出现损耗的问题,降低单位面积清洗机能耗,增加钢化炉装载率,节约场地,降低了玻璃加工的成本。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示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的结构
示意图;
[0027]图2示出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3示出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驱动机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1、玻璃;10、第一机架;101、底部支撑框架;102、大理石板;103、输送带;104、铁氟龙板;11、横梁;111、第二直线导轨;112、第二永磁铁;12、红外激光器;13、第一转折镜组;131、90
°
外光路镜组一;132、90
°
外光路镜组二;133、90
°
外光路镜组三;134、90
°
外光路镜组四;135、激光扩束镜;14、CO2激光器;15、第二转折镜组;151、90
°
外光路镜组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具有一输送面用于承载玻璃(1)并将其向前输送,所述机架(10)上设有一横跨在输送面上的横梁(11),所述横梁(11)的两端与机架(10)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横梁(11)沿玻璃(1)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横梁(11)上设有红外激光器(12)、第一转折镜组(13)、CO2激光器(14)、第二转折镜组(15)和激光切割座板(16),所述激光切割座板(16)经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横梁(11)上往复移动;所述激光切割座板(16)上设有第一外光路镜组(161)、第二外光路镜组(162)和激光切割模组(163),所述激光切割模组(163)包括激光器安装板(1631)及驱动所述激光器安装板(1631)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伺服电机(1632),所述激光器安装板(1631)上设有激光切割头(1633)和聚焦镜(1634),所述第一外光路镜组(161)可接收所述第一转折镜组(13)的红外激光能量并将其传递至激光切割头(1633),对输送面上的玻璃(1)进行激光切割;所述第二外光路镜组(162)可接收所述第二转折镜组(15)的激光能量并将其传递至所述聚焦镜(16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的两端分别设有L型支撑板(20),所述L型支撑板(20)临近机架(10)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滑块(21)与设置在机架(10)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直线导轨(17)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L型支撑板(20)临近机架(10)的一侧还设有第一铁芯线圈(22),所述第一铁芯线圈(22)与设置在机架(10)上并沿其长度方向铺设的第一永磁铁(18)临近间隔布置,且在第一铁芯线圈(22)通电后产生磁力,驱动所述L型支撑板(20)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玻璃激光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激光切割座板(16)上的第二铁芯线圈(164)和第二滑块(165),所述第二滑块(165)与设置在横梁(11)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二直线导轨(111)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第二铁芯线圈(164)与设置在横梁(11)上并沿其长度方向铺设的第二永磁铁(112)临近间隔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玲梅健杨知明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银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