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LCC离型膜基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852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LCC离型膜基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MLCC离型膜基膜为ABA型结构,所述A层聚酯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在酯化投料阶段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提高分散效果。所述ABA三层共挤薄膜经过单层电晕、在线涂布后得到MLCC离型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线涂布面由涂布液对A层纳米粒子的包覆和涂布液的流平性提供表面光滑度,非涂布面由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共聚的良好分散性提供低粗糙度,解决开口性和光滑性的共存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MLCC离型膜表面粗糙度低,作为堆叠1000层以上的陶瓷电容器离型膜,使用效果更加。效果更加。效果更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LCC离型膜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酯薄膜基膜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MLCC离型膜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MLCC是指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流延成型过程中,将陶瓷浆均匀流延涂布于离型膜表面,经高温干燥、定型后剥离下来,形成陶瓷膜片。整个工艺过程中,离型膜是高消耗品,起到承载陶土层的作用,其厚度均匀,良好的剥离性和光滑型保证干燥后可轻易剥离,不损坏介电层,供后续MLCC层叠时使用。
[0003]根据调研机构Paumanok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及预测,全球MLCC 产量从2011年的2.3万亿颗增长至2019年的4.49万亿颗,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72%。2020年MLCC产量有所下滑,但是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应关系的负增长导致MLCC价格不断攀升。目前国内厂商可提供300

800 层的MLCC,而日本公司已可实现800

1000层的MLCC。按单颗MLCC平均由600 层陶瓷膜片堆叠而成,根据洁美科技招股书,MLCC平均单层面积为5mm2,即一颗MLCC消耗3000mm2单层膜片。MLCC生产所消耗离型膜面积与单层膜片的面积相当,我们测算2022年全球MLCC用离型膜的需求超200亿平方米。
[0004]MLCC的电容水平受陶瓷层叠数影响极大,层叠数越多、要求陶瓷层越薄,因此离型膜的表面光滑度严重制约陶瓷层叠数的增加,高平滑(Ra20

30nm)、超平滑(Ra10
‑<br/>20nm)MLCC离型膜的开发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高平滑MLCC离型膜国内现有技术的不足,制造一种低粗糙度MLCC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共聚聚酯基础材料制备配方、母料选择、薄膜结构及组成、薄膜使用方法等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MLCC离型膜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BA型三层结构:
[0007]A层:本体聚合改性聚酯,10

18重量份
[0008]表面改性共聚酯,2

6重量份
[0009]B层:PET聚酯基料,30

70重量份
[0010]改性聚酯母料,30

50重量份。
[0011]所述A层本体聚合改性聚酯的特性粘度介于0.60

0.72dL/g,所述A层表面改性共聚酯的特性粘度介于0.65

0.69dL/g,所述PET聚酯基料的特性粘度介于 0.68

0.72dL/g,所述改性聚酯母料的特性粘度介于0.70

0.75dL/g。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A层本体聚合改性聚酯,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气相纳米无机材料按100:(1

3):120:(8

12) 摩尔分数聚合而成,所述气相纳米无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硫酸钡、纳米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气相纳米无机材料的粒径位于100

150nm之间,所述气相纳米无机材料在
酯化阶段投料。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A层表面改性共聚酯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乙二醇按100:(3

7):120摩尔分数聚合而成,所述聚合方法为:
[0014]a.先将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乙二醇按比例投料,加入投料总质量万分之3份的钛酸四丁酯催化剂,在200℃进行第一次酯化,按副产物水的收集量计量,达到理论产量后加入对苯二甲酸,并升温至270℃进行第二次酯化按副产物水的收集量计量,达到理论产量后,酯化反应结束;b.加入投料总质量万分之4份的乙二醇锑,在280℃、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缩聚,熔体达到相应粘度后,反应结束,出料、冷却、造粒。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b反应结束后通过双螺旋挤出机进行出料,所述的双螺旋挤出机包括工作台、顶座、双螺旋挤出装置和螺旋搅拌装置,所述的顶座通过立柱固定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的双螺旋挤出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螺旋搅拌装置固定在顶座的底部,所述螺旋搅拌装置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导料罩与双螺旋挤出装置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顶座的顶部还固定有进料导料罩,所述进料导料罩穿过顶座与螺旋搅拌装置的进料口相连通;
[0016]所述的双螺旋挤出装置包括双螺杆挤出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挤出端头,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工作台上还安装有外罩体,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构的一端伸入至外罩体内并与设置在外罩体内的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又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挤出端头安装在双螺杆挤出机构的另一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构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挤出端头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的挤出端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挤出端头分别与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挤出端头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一连接孔时会自动伸入并与双螺杆挤出机构相连,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其连成一体的冲洗箱体,所述冲洗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挤出端头伸入的缺口,所述的工作台内还安装有冲洗喷头,所述冲洗箱体的侧壁上正对着冲洗喷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挤出端头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二连接孔时会自动伸入第二连接孔并与冲洗喷头相连,通过冲洗喷头进行冲洗;
[0017]所述的驱动机构是由驱动电机、驱动轴和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的驱动电机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件与驱动轴相连,所述的驱动轴伸入至外罩体内与传动机构机构相连。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挤出端头包括挤出端头主体、导向座、连接座和弹簧,所述导向座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呈穿过状,导向座密封的一端上开设有与挤出端头主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挤出端头主体的一端沿着通孔伸入至导向座内,所述的挤出端头主体可沿着通孔进行前后滑动,导向座敞开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座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连接座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导向座的导向孔内,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伸出导向座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入至第一连接孔或第二连接孔内,所述挤出端头主体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挤出端头主体在连接座的带动下伸入至第一连接孔内与双螺杆挤出机构相连或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与冲洗喷头相连,所述连接座远离导向座的一端呈圆台状,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也开设有圆台型凹槽。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组件、转动轴和连接件,转动轴水平转动连接在工作台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安装
在冲洗箱体的外壁上并通过第一齿轮组件与转动轴相连,两个挤出端头分别位于连接件的两侧并通过连杆与其固定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料导料罩的下端连接有导料筒,所述导料筒竖直放置并与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LCC离型膜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BA型三层结构:A层:本体聚合改性聚酯,10

18重量份表面改性共聚酯,2

6重量份B层:PET聚酯基料,30

70重量份改性聚酯母料,30

50重量份所述A层本体聚合改性聚酯的特性粘度介于0.60

0.72dL/g,所述A层表面改性共聚酯的特性粘度介于0.65

0.69dL/g,所述PET聚酯基料的特性粘度介于0.68

0.72dL/g,所述改性聚酯母料的特性粘度介于0.70

0.75dL/g。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MLCC离型膜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本体聚合改性聚酯,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气相纳米无机材料按100:(1

3):120:(8

12)摩尔分数聚合而成,所述气相纳米无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硫酸钡、纳米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气相纳米无机材料的粒径位于100

150nm之间,所述气相纳米无机材料在酯化阶段投料。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MLCC离型膜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表面改性共聚酯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乙二醇按100:(3

7):120摩尔分数聚合而成,所述聚合方法为:a.先将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乙二醇按比例投料,加入投料总质量万分之3份的钛酸四丁酯催化剂,在200℃进行第一次酯化,按副产物水的收集量计量,达到理论产量后加入对苯二甲酸,并升温至270℃进行第二次酯化按副产物水的收集量计量,达到理论产量后,酯化反应结束; b.加入投料总质量万分之4份的乙二醇锑,在280℃、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缩聚,熔体达到相应粘度后,反应结束,出料、冷却、造粒。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MLCC离型膜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反应结束后通过双螺旋挤出机进行出料,所述的双螺旋挤出机包括工作台(1)、顶座(2)、双螺旋挤出装置和螺旋搅拌装置,所述的顶座通过立柱固定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的双螺旋挤出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螺旋搅拌装置固定在顶座的底部,所述螺旋搅拌装置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导料罩(14)与双螺旋挤出装置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顶座的顶部还固定有进料导料罩(13),所述进料导料罩穿过顶座与螺旋搅拌装置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的双螺旋挤出装置包括双螺杆挤出机构(4)、传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挤出端头(5),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工作台上还安装有外罩体(3),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构的一端伸入至外罩体内并与设置在外罩体内的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又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挤出端头安装在双螺杆挤出机构的另一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构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挤出端头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的挤出端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挤出端头分别与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挤出端头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一连接孔时会自动伸入并与双螺杆挤出机构相连,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其连成一体的冲洗箱体(6),所述冲洗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挤出端头伸入的缺口,所述的工作台内还安装有冲洗喷头,所述冲洗箱体的侧壁上正对着冲洗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范国训刘俊萍袁文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钟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