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台屏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62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台屏风,包括立柱、前型材、前顶型材、后顶型材、后板及顶部中间板组件。前型材从立柱的前方装配于立柱的前侧,后顶型材从立柱的上方装配于立柱的顶部处,顶部中间板组件位于立柱的上方,顶部中间板组件还从后顶型材的前方与后顶型材装配连接;后板从立柱的后方装配于立柱的后侧;前型材的前侧具有多条在前型材的上下方向间开排列的工装槽位,工装槽位沿前型材的左右方向延伸,前顶型材从前型材的上方向下同时插接于顶部中间板组件和前型材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台屏风便于显示器支架在上、下、左及右任意位置的滑移调整,且方便走线及维护。且方便走线及维护。且方便走线及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台屏风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办公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台屏风。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操作台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0003]其中,对于操作台来说,其包含有底柜及装配于底柜的屏风,屏风是供显示屏支架装配的场所。
[0004]但是,在现有的操作台中,由于屏风设计不合理,使得显示屏支架在屏风上的安装位置不可做滑移调整,且不便于操作人员于屏风内进行走线和维护操作。
[0005]因此,急需要一种便于显示器支架在上、下、左及右任意位置调整且方便走线和维护的操作台屏风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显示器支架在上、下、左及右任意位置调整且方便走线和维护的操作台屏风。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操作台屏风包括立柱、前型材、前顶型材、后顶型材、后板及顶部中间板组件。所述前型材从所述立柱的前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前侧,所述后顶型材从所述立柱的上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处,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上方,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还从所述后顶型材的前方与所述后顶型材装配连接,所述后板从所述立柱的后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后侧;所述前型材的前侧具有多条在所述前型材的上下方向间开排列的工装槽位,所述工装槽位沿所述前型材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顶型材从所述前型材的上方向下同时插接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和前型材中。
[0008]较佳地,所述立柱的前侧具有朝上布置的挂钩,所述前型材的后侧具有朝下布置的挂钩,所述前型材和立柱两者通过挂钩配合而装配在一起;所述前顶型材上具有插接凹槽及位于所述插接凹槽后方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插接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中,所述前型材的顶端插接于所述插接凹槽中。
[0009]较佳地,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包含顶部中间板、固定片及螺丝,所述顶部中间板与所述后顶型材并排布置,所述固定片叠设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的前侧,所述螺丝将所述固定片、顶部中间板及后顶型材三者锁固连接,所述固定片与所述顶部中间板之间形成出供所述插接片插接的插接空间。
[0010]较佳地,所述后顶型材具有位于所述顶部中间板正下方的灯条安装槽。
[0011]较佳地,所述顶部中间板为装饰板、导光板或胶片。
[0012]较佳地,所述后顶型材与所述立柱呈可拆卸的装配连接,所述后板的上端插接于所述后顶型材,所述后板的下端与所述立柱呈可拆卸的装配连接。
[0013]较佳地,所述后顶型材借助螺丝与所述立柱呈可拆卸的装配连接,所述后板的下
端借助螺丝与所述立柱呈可拆卸的装配连接。
[0014]较佳地,本技术的操作台屏风还包括后型材,所述后型材位于所述后板的下方并从所述立柱的后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后侧,所述后型材的后侧开设有沿所述后型材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插接安装槽。
[0015]较佳地,本技术的操作台屏风还包括后饰板,所述后饰板安装于所述插接安装槽中。
[0016]较佳地,所述后型材通过螺丝与所述立柱呈可拆卸的装配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前型材的前侧具有多条在前型材的上下方向间开排列的工装槽位,工装槽位沿前型材的左右方向延伸,故使得显示屏支架可选择地组装于任一工装槽位处以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并能在该工装槽位上进行左右滑移的调整;同时,由于前顶型材从前型材的上方向下同时插接于顶部中间板组件和前型材中,故通过将前顶型材拔出而便于操作人员于本技术的操作台屏风内进行走线和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台屏风安装于底柜上的平面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台屏风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的操作台屏风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图2所示的操作台屏风沿箭头B所指方向观看的平面图。
[0022]图5是图4的分解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台屏风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台屏风100安装于底柜200,使底柜200和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台屏风100共同组装成一操作台1,由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台风100与底板200之间的组装不是本申请的改进处,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台屏风100包括立柱10、前型材20、前顶型材30、后顶型材40、后板50及顶部中间板组件60。前型材20从立柱10的前方装配于立柱10的前侧,由立柱10为前型材2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后顶型材40从立柱10的上方装配于立柱10的顶部处,较优的是,后顶型材40位于立柱10的顶部后侧处,由立柱10承托后顶型材40,当然,后顶型材40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位于立柱10的顶部其它位置处,故不以此为限;顶部中间板组件60位于立柱10的上方,顶部中间板组件60还从后顶型材40的前方与后顶型材40装配连接,由后顶型材40对顶部中间板组件6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后板50从立柱10的后方装配于立柱10的后侧,由后板50遮盖立柱10的后侧而更整洁及更美观;前型材20的前侧具有四条在前型材20的上下方向间开排列的工装槽位21,工装槽位21沿前型材20的左右方向延伸,较优的是,所有工装槽位21于前型材20上呈等间隔的排列,但不以此为限;前顶型材30从前型材20的上方向下同时插接于顶部中间板组件60和前型材20中,以便于操作人员向上拔出前顶型材30或向下组装前顶型材30。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立柱10的前侧具有朝上布置的挂钩11,前型材20
的后侧具有朝下布置的挂钩22,前型材20和立柱10两者通过挂钩11(22)配合而装配在一起,这样设计便于前型材20于立柱10上的挂装操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前型材20的装拆操作。更具体地,如下:
[0026]如图2至图5所示,前顶型材30上具有插接凹槽31及位于插接凹槽31后方的插接片32,插接片32插接于顶部中间板组件60中,前型材20的顶端插接于插接凹槽31中,以有效地提高前顶型材30装拆操作的便捷性。具体地,在图4和图5中,顶部中间板组件60包含顶部中间板61、固定片62及螺丝63;顶部中间板61与后顶型材40并排布置,固定片62叠设于顶部中间板61的前侧,螺丝63将固定片62、顶部中间板61及后顶型材40三者锁固连接,固定片62与顶部中间板61之间形成出供插接片32插接的插接空间64;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顶部中间板61在后顶型材40上的装拆操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地更换不同功能作用的顶部中间板61,例如,当需要导光作用时,此时的顶部中间板61选择为导光板或胶片,当不需要导光作用时,此时的顶部中间板61选择为装饰板。可理解的是,当需要导光作用时,此时的后顶型材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台屏风,包括立柱、前型材、前顶型材、后顶型材、后板及顶部中间板组件,所述前型材从所述立柱的前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前侧,所述后顶型材从所述立柱的上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处,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上方,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还从所述后顶型材的前方与所述后顶型材装配连接,所述后板从所述立柱的后方装配于所述立柱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型材的前侧具有多条在所述前型材的上下方向间开排列的工装槽位,所述工装槽位沿所述前型材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顶型材从所述前型材的上方向下同时插接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和前型材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台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前侧具有朝上布置的挂钩,所述前型材的后侧具有朝下布置的挂钩,所述前型材和立柱两者通过挂钩配合而装配在一起;所述前顶型材上具有插接凹槽及位于所述插接凹槽后方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插接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中,所述前型材的顶端插接于所述插接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台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组件包含顶部中间板、固定片及螺丝,所述顶部中间板与所述后顶型材并排布置,所述固定片叠设于所述顶部中间板的前侧,所述螺丝将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凡李明海李兰芳
申请(专利权)人:照彰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