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55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电源、压电陶瓷升压电路、集水模块和放电模块;压电陶瓷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升高电源输出的电压;集水模块包括制冷单元和冷凝针,制冷单元降低冷凝针上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分在冷凝针上凝结;放电模块包括蜂窝结构和设置于蜂窝结构的多个蜂窝孔内的多个放电触点,放电触点与压电陶瓷升压电路输出端电连接,将从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形成为活性雾离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高压电对水进行雾化,雾化粒径小且均匀、雾化程度高。通过蜂窝结构设置多个放电触点,每个放电触点可以独立工作,活性雾离子产生效率高。产生效率高。产生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液体的雾化方式可分为液力式、气力式、离心式、撞击式和热力式几种。传统的液体雾化方法都是通过某种方法引起液体表面不稳定而导致液体分离。 液体的表面张力试图使液滴保持球形,具有最小表面能;液体的粘性力则阻碍液体变形。当外力作用足以克服表面张力和粘性力时,液体先破裂形成液带及液丝,再断裂形成雾滴。
[0003]传统的雾化方式由于初始破碎的液体不稳定,且受外界作用不均衡,导致雾化液滴粒径不均匀,液体雾化程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雾化方式雾化液滴粒径不均匀、雾化程度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电源、压电陶瓷升压电路、集水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压电陶瓷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升高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所述集水模块包括制冷单元和冷凝针,所述制冷单元降低所述冷凝针上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分在所述冷凝针上凝结;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蜂窝结构和设置于所述蜂窝结构的多个蜂窝孔内的多个放电触点,所述放电触点与所述压电陶瓷升压电路输出端电连接,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形成为活性雾离子。
[0006]可选的,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内设有边缘与所述蜂窝孔孔壁固定连接的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的中心与所述蜂窝孔的中心重合,且所述绝缘支架的中心设有凹槽,所述放电触点的固定端与所述凹槽紧密配合连接。
[0007]可选的,每一所述放电触点与对应的第一毛细管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放电触点;或者,每一所述放电触点与对应的第一棉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棉线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放电触点;或者,每一所述放电触点与对应的第一吸水纸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水纸条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放电触点;其中,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壁为绝缘结构。
[0008]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雾化;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蜂窝结构容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所述蜂窝孔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
两侧,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雾化器的出口密封连接,以将所述雾化器雾化后的水形成为活性雾离子,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活性雾离子的出口;其中,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壁为导电结构。
[0009]可选的,所述制冷单元包括热电半导体致冷组件,所述热电半导体致冷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路板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热电元件,所述电路板包括具有导热性的绝缘板和电路层,所述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绝缘板上靠近另一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冷凝针与两个所述电路板中用于冷却的电路板接触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雾化器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制冷单元的两个所述电路板中用于热辐射的电路板接触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片,所述雾化片与对应的第二毛细管出口或第二棉线的一端或第二吸水纸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或所述第二棉线或所述第二吸水纸条用于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雾化片;所述雾化片包括压电陶瓷片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电陶瓷片振动的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电路结构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反向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设在所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还通过并联的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电路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电陶瓷片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接地。
[0012]可选的,所述绝缘壳体内从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并列设置多层所述蜂窝结构,每一层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内均设置所述放电触点。
[0013]可选的,所述压电陶瓷升压电路包括压电陶瓷变压器和周边电路;所述周边电路包括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第一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压电陶瓷变压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处为所述压电陶瓷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0014]可选的,所述集水模块还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收集所述冷凝针上凝结的水。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任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集水模块中剩余的水量;在所述集水模块中剩余的水量大于第一预设水量阈值时,断开所述制冷单元的供电电路,或者降低所述制冷单元的供电电压或供电电流;在所述集水模块中剩余的水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水量阈值时,闭合所述制冷单元的供电电路,或者提高所述制冷单元的供电电压或供电电流,所述第一预设水量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水量阈值。
[0016]可选的,所述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雾化,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片,所述雾化片包括压电陶瓷片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电陶瓷片振动的驱动电路板;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蜂窝结构容置于所述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雾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压电陶瓷升压电路、集水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压电陶瓷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升高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所述集水模块包括制冷单元和冷凝针,所述制冷单元降低所述冷凝针上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分在所述冷凝针上凝结;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蜂窝结构和设置于所述蜂窝结构的多个蜂窝孔内的多个放电触点,所述放电触点与所述压电陶瓷升压电路输出端电连接,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形成为活性雾离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放电触点与对应的第一毛细管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放电触点;或者,每一所述放电触点与对应的第一棉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棉线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放电触点;或者,每一所述放电触点与对应的第一吸水纸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水纸条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放电触点;其中,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壁为绝缘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雾化;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蜂窝结构容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所述蜂窝孔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雾化器的出口密封连接,以将所述雾化器雾化后的水形成为活性雾离子,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活性雾离子的出口;其中,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壁为导电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包括热电半导体致冷组件,所述热电半导体致冷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路板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热电元件,所述电路板包括具有导热性的绝缘板和电路层,所述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绝缘板上靠近另一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冷凝针与两个所述电路板中用于冷却的电路板接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制冷单元的两个所述电路板中用于热辐射的电路板接触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片,所述雾化片与对应的第二毛细管出口或第二棉线的一端或第二吸水纸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或所述第二棉线或所述第二吸水纸条用于将从所述集水模块获取的水引导至所述雾化片;所述雾化片包括压电陶瓷片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电陶瓷片振动的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电路结构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反向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
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设在所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刘鹤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乐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