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38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1
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包括鹅颈换向机构、储注机构、回转支撑机构、辅助夹持起降机构、储放导正机构、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牵引电控小车和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通过将连续管一端固定让另一端为可运动的自由端,并通过牵引电控小车带动回转实现了不需要多通道滑环就可以实现连续管的储和放;通过设置的多层储管筒和过渡筒,实现了连续管的大容量,同时彻底解决了绞车储管存在的相互挤压变形损坏的问题;通过增大连续管的屈曲直径,提高了连续管的屈曲疲劳寿命;通过辅助夹持起降机构能够自由提放与连续管连接需要运送的更大直径终端机具或仪器,补充了储注机构的功能缺陷;通过储放导正机构使得连续管进出储管筒和过渡筒更加容易。渡筒更加容易。渡筒更加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探、钻井工程、道路桥梁、海洋、航空航天、极地、城市地下施工和救援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连续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含有光纤电缆的多通道多功能连续管,在钻探、钻井工程、道路桥梁、海洋、航空航天、极地、城市地下施工和救援等很多领域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成熟的连续绳管储放设备主要是绞车或卷扬机,对于承重的连续钢绳类卷扬机方式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对于带有电线缆的多通过多功能连续管类绞车,使用起来问题很多,主要有:一是连续管的作用除了承受力外还要传输流体、电或信号等,需要设置具有性能优良的动静密封机构才能与静止地面进行流体、电或信号的传输,这个机构叫多通道滑环,能够传输流体、电和信号的稳定的多通道滑环是世界性难题;二是连续管的容量较小,因为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钢性连续管的弯曲直径较大,其在卷筒上的容量自然不大,且设备庞大,运输难度大;三是大直径的钢性连续管在稍大于其最小弯曲直径的卷筒上频繁屈曲伸直,其疲劳寿命较短;四是卷筒式的连续管存储方式,极易发生相互挤压变形产生非正常损坏。
[0003]因此,开展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和不足,原创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在解决多通道多功能连续管滑环问题的基础上,既能极大地增加连续管容量,又能增加连续管的屈曲疲劳寿命,更不会出现相互挤压变形损坏的现象,同时增加强力下压和上提、与连续管连接需要运送的更大直径终端机具或仪器辅助提放功能,更加绿色、高效、智能、环保。
[0005]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包括鹅颈换向机构、储注机构、回转支撑机构、辅助夹持起降机构、储放导正机构、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牵引电控小车、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连续管和起吊电动葫芦;
[0006]鹅颈换向机构包括连续管扶正套、本体、两侧力传感器、支撑轴、支撑套、前后力传感器、无油轴承、两侧力传感器固定板和扶正导向组件,连续管扶正套沿本体半圆弧布置,连续管扶正套的数量≥3个,连续管扶正套其径向长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增大,本体上设置有至少5个扶正导向组件;
[0007]扶正导向组件包括扶正导向块、扶正导向块轴承限位盖、扶正导向块轴和扶正导向块轴承,扶正导向块轴通过扶正导向块轴承与设置在本体上的扶正导向块轴承限位盖转动连接,扶正导向块固连在扶正导向块轴外侧且扶正导向块四个面上均设有与连续管弧面配合的弧形槽;分布在本体内端的连续管扶正套与被夹紧在储注机构的两组储注半开链条
式夹持块间的连续管段同轴;
[0008]本体上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两端通过无油轴承与支撑套转动连接,两侧力传感器上下两面分别与支撑套和两侧力传感器固定板固定连接,本体能够以支撑轴进行0
‑±5゜
的转动;
[0009]前后力传感器上表面分别与本体前后固定连接;
[0010]储注机构包括第一储注组件和第二储注组件,第一储注组件和第二储注组件相向设置,用来夹持连续管使其轴向移动;第二储注组件与第一储注组件结构相同;
[0011]第一储注组件包括夹持电机支架、夹持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夹持力传感器、夹持电动直线推杆、储注动力支撑架、储注动力电机、储注主动链轮、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夹持电动直线推杆连接座、储注动力支撑架限位滑动轴承、储注动力支撑架承压滑动轴承、储注从动链轮、调力弹簧组、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和回转支撑机构接口;
[0012]两个夹持力传感器底端分别与夹持电机支架固连,夹持力传感器顶端固连有夹持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夹持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与夹持电动直线推杆主体销轴连接,夹持电动直线推杆伸出端与夹持电动直线推杆连接座固定连接,储注动力支撑架与夹持电动直线推杆连接座固定连接;
[0013]储注动力电机的主体与储注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并固定在储注动力支撑架上,储注动力电机输出轴与储注主动链轮同轴固定连接,储注从动链轮通过转动轴与储注动力支撑架转动连接,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套接在储注主动链轮与储注从动链轮外侧,储注动力支撑架两侧设有储注动力支撑架限位滑动轴承和储注动力支撑架承压滑动轴承,调力弹簧组两侧分别与储注动力支撑架和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固定连接,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的滚轮滑动连接在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内;
[0014]回转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座、回转轴承、回转底板、主体支架、鹅颈换向机构接口、储注机构接口、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接口、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下滑道、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接口、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接口、储注机构夹持滑道、主体支架门型口顶横梁、门型口和起吊电动葫芦接口;
[0015]回转底板通过回转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回转底板与主体支架四个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支架分别与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下滑道、储注机构夹持滑道和主主体支架门型口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储注动力支撑架限位滑动轴承和储注动力支撑架承压滑动轴承与储注机构夹持滑道滚动连接;
[0016]主体支架上的鹅颈换向机构接口与鹅颈换向机构的两侧力传感器固定板固连,鹅颈换向机构的两个前后力传感器下表面与鹅颈换向机构接口可变间隙配合,主体支架上的储注机构接口与储注机构的回转支撑机构接口与固连,主体支架上还设有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接口、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接口和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接口;
[0017]辅助夹持起降机构包括夹紧机构、夹紧起降机构、起降螺杆、同步传动机构和起降电机;
[0018]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机构组件、第二夹紧机构组件、固定板和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固定板两端固定在回转底板上,第一夹紧机构组件和第二夹紧机构组件对称设置在固定板两端,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分布在固定板中间的两个栋梁上;第二夹紧机构组件与第一夹紧机构组件结构相同;
[0019]第一夹紧机构组件包括夹紧力传感器、夹紧电动直线推杆、夹紧半合板、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和夹紧接触块;
[0020]夹紧力传感器首端与固定板端部的筋板固定连接,夹紧力传感器末端与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固定连接,夹紧电动直线推杆的底座与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销轴连接,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活动端与夹紧半合板固定连接,夹紧半合板两侧通过滚轮与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滚动连接,夹紧接触块通过夹紧半合板上的配合孔与夹紧接触块固定连接;
[0021]夹紧起降机构包括第一夹紧起降机构组件、第二夹紧起降机构组件、主框架、起降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起降螺杆下端旋转固定和夹紧起降机构行走轴承;主框架通过其四周分布设置的八组夹紧起降机构行走轴承与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下滑道滚动连接,起降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固定在主框架中间的两个栋梁上;四个起降螺杆下端旋转固定固连主框架四角处,第一夹紧起降机构组件和第二夹紧起降机构组件对称分布在主框架两端;
[0022]第一夹紧起降机构组件包括起降夹紧力传感器、起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起降夹紧半合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换向机构(1)、储注机构(2)、回转支撑机构(3)、辅助夹持起降机构(4)、储放导正机构(5)、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6)、牵引电控小车(7)、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8)、连续管(9)和起吊电动葫芦(10);鹅颈换向机构(1)包括连续管扶正套(101)、本体(102)、两侧力传感器(103)、支撑轴(105)、支撑套(106)、前后力传感器(107)、无油轴承(1011)、两侧力传感器固定板(1012)和扶正导向组件,连续管扶正套(101)沿本体(102)半圆弧布置,连续管扶正套(101)的数量≥3个,连续管扶正套(101)其径向长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增大,本体(102)上设置有至少5个扶正导向组件;扶正导向组件包括扶正导向块(104)、扶正导向块轴承限位盖(108)、扶正导向块轴(109)和扶正导向块轴承(1010),扶正导向块轴(109)通过扶正导向块轴承(1010)与设置在本体(102)上的扶正导向块轴承限位盖(108)转动连接,扶正导向块(104)固连在扶正导向块轴(109)外侧且扶正导向块(104)四个面上均设有与连续管(9)弧面配合的弧形槽;分布在本体(102)内端的连续管扶正套(101)与被夹紧在储注机构(2)的两组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208)间的连续管(9)段同轴;本体(102)上连接有支撑轴(105),支撑轴(105)两端通过无油轴承(1011)与支撑套(106)转动连接,两侧力传感器(103)上下两面分别与支撑套(106)和两侧力传感器固定板(1012)固定连接,本体(102)能够以支撑轴(105)进行0
‑±5゜
的转动;前后力传感器(107)上表面分别与本体(102)前后固定连接;储注机构(2)包括第一储注组件和第二储注组件,第一储注组件和第二储注组件相向设置,用来夹持连续管(9)使其轴向移动;第二储注组件与第一储注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储注组件包括夹持电机支架(201)、夹持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202)、夹持力传感器(203)、夹持电动直线推杆(204)、储注动力支撑架(205)、储注动力电机(206)、储注主动链轮(207)、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208)、夹持电动直线推杆连接座(209)、储注动力支撑架限位滑动轴承(2010)、储注动力支撑架承压滑动轴承(2011)、储注从动链轮(2012)、调力弹簧组(2013)、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2014)和回转支撑机构接口(2015);两个夹持力传感器(203)底端分别与夹持电机支架(201)固连,夹持力传感器(203)顶端固连有夹持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202),夹持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202)与夹持电动直线推杆(204)主体销轴连接,夹持电动直线推杆(204)伸出端与夹持电动直线推杆连接座(209)固定连接,储注动力支撑架(205)与夹持电动直线推杆连接座(209)固定连接;储注动力电机(206)的主体与储注力传感器(2016)固定连接并固定在储注动力支撑架(205)上,储注动力电机(206)输出轴与储注主动链轮(207)同轴固定连接,储注从动链轮(2012)通过转动轴与储注动力支撑架(205)转动连接,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208)套接在储注主动链轮(207)与储注从动链轮(2012)外侧,储注动力支撑架(205)两侧设有储注动力支撑架限位滑动轴承(2010)和储注动力支撑架承压滑动轴承(2011),调力弹簧组(2013)两侧分别与储注动力支撑架(205)和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2014)固定连接,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208)的滚轮滑动连接在储注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2014)内;回转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座(301)、回转轴承(302)、回转底板(303)、主体支架(304)、鹅颈换向机构接口(308)、储注机构接口(3010)、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接口(3011)、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下滑道(3012)、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接口(3013)、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
接口(3014)、储注机构夹持滑道(3015)、主体支架门型口顶横梁(3016)、门型口(3017)和起吊电动葫芦接口(3018),回转底板(303)通过回转轴承(302)与固定座(301)转动连接,所述回转底板(303)与主体支架(304)四个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支架(304)分别与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下滑道(3012)、储注机构夹持滑道(3015)和主主体支架门型口顶横梁(3016)固定连接,所述的储注动力支撑架限位滑动轴承(2010)和储注动力支撑架承压滑动轴承(2011)与储注机构夹持滑道(3015)滚动连接;主体支架(304)上的鹅颈换向机构接口(308)与鹅颈换向机构的两侧力传感器固定板(1012)固连,鹅颈换向机构的两个前后力传感器(107)下表面与鹅颈换向机构接口(308)可变间隙配合,主体支架(304)上的储注机构接口(3010)与储注机构(2)的回转支撑机构接口(2015)与固连,主体支架(304)上还设有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接口(3011)、储管套筒自动对正机构接口(3013)和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接口(3014);辅助夹持起降机构(4)包括夹紧机构(401)、夹紧起降机构(402)、起降螺杆(403)、同步传动机构(404)和起降电机(405);夹紧机构(401)包括第一夹紧机构组件、第二夹紧机构组件、固定板(40101)和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40105),固定板(40101)两端固定在回转底板(303)上,第一夹紧机构组件和第二夹紧机构组件对称设置在固定板(40101)两端,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40105)分布在固定板(40101)中间的两个栋梁上;第二夹紧机构组件与第一夹紧机构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夹紧机构组件包括夹紧力传感器(40102)、夹紧电动直线推杆(40103)、夹紧半合板(40104)、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40106)和夹紧接触块(40107);夹紧力传感器(40102)首端与固定板(40101)端部的筋板固定连接,夹紧力传感器(40102)末端与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40106)固定连接,夹紧电动直线推杆(40103)的底座与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40106)销轴连接,夹紧电动直线推杆(40103)活动端与夹紧半合板(40104)固定连接,夹紧半合板(40104)两侧通过滚轮与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40105)滚动连接,夹紧接触块(40107)通过夹紧半合板(40104)上的配合孔与夹紧接触块(40107)固定连接;夹紧起降机构(402)包括第一夹紧起降机构组件、第二夹紧起降机构组件、主框架(40201)、起降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40205)、起降螺杆下端旋转固定(40208)和夹紧起降机构行走轴承(40209);主框架(40201)通过其四周分布设置的八组夹紧起降机构行走轴承(40209)与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下滑道(3012)滚动连接,起降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40205)固定在主框架(40201)中间的两个栋梁上;四个起降螺杆下端旋转固定(40208)固连主框架(40201)四角处,第一夹紧起降机构组件和第二夹紧起降机构组件对称分布在主框架(40201)两端;第一夹紧起降机构组件包括起降夹紧力传感器(40202)、起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40203)、起降夹紧半合板(40204)、直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40206)和起降夹紧接触块(40207),起降夹紧力传感器(40202)首端与主框架(40201)端部固连,起降夹紧力传感器(40202)末端与直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40206)固连,起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40203)的底座与直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支撑座(40206)销轴连接,起降夹紧电动直线推杆(40203)的活动端与起降夹紧半合板(40204)固连,且起降夹紧半合板(40204)两侧通过滚
轮与起降夹紧半合板导向滑道(40205)滚动连接,起降夹紧接触块(40207)通过起降夹紧半合板(40204)半圆弧面上分布的起降夹紧接触块(40207)配合孔与起降夹紧半合板(40204)固定连接;四根起降螺杆(403)的底端与夹紧起降机构(402)的起降螺杆下端旋转固定(40208)限位转动连接,起降电机(405)通过四个同步传动机构(404)与四根起降螺杆(403)啮合,起降电机(405)及四个同步传动机构(404)均与辅助夹持起降机构上接口(3011)上连接;储放导正机构(5)包括第一储放导正机构组件、第二储放导正机构组件、导正机构固定座(501)、导正机构支架(502)和导正动力电机(508),导正机构固定座(501)与储放导正机构接口(605)固定连接,导正机构固定座(501)其上端与导正机构支架(502)固连,第一储放导正机构组件和第二储放导正机构组件对称设置在导正机构支架(502)内部,导正动力电机(508)设置在导正机构支架(502)上且导正动力电机(508)转子与第一储放导正机构组件主动轴固定连接;第一储放导正机构组件包括啮合齿轮(503)、导正半开链条式夹持块组(504)、导正夹紧支撑(506)、导正链条张紧机构(507)、导正半开链条式夹持块滑道(509)、导正主动链轮(510)、导正从动链轮(511)和导正链条张紧螺栓(5012),主动轴首尾两端与导正机构支架(502)转动连接,主动轴上固连有啮合齿轮(503)和导正主动链轮(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科牛鑫赵研谢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