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271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入模主仓和入模导流管,所述入模主仓的上端面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入模主仓的底端口内侧安装有入模底仓,所述入模主仓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入模导流管安装于所述入模主仓的底端外侧,所述入模导流管的一侧套接有调节插管,两段式设计的所述入模导流管与所述调节插管通过螺纹可伸缩,所述入模导流管的内部设置有闭合板,螺纹可伸缩设计的入模导流管和调节插管,使得入模的覆盖范围更广。本实用直接安装在模具的入模下方,可以利用下方环形分布的入模导流管实现对多组模具进行入模操作,从而在应对多组工具加工平台时,可减少入模设备的投入,更加节省成本。更加节省成本。更加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
[0003]一般模具生产时需要对应其特定的入模工具,当模具生产时需要同时进行多组入模操作,需要搭配更多的入模工具,从而增加整个模具生产的设备投入量,提高了模具生产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当模具生产时需要同时进行多组入模操作,需要搭配更多的入模个工具,从而增加整个模具生产的设备投入量,提高了模具生产的复杂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入模主仓和入模导流管,所述入模主仓的上端面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入模主仓的底端口内侧安装有入模底仓,所述入模主仓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入模导流管安装于所述入模主仓的底端外侧,所述入模导流管的一侧套接有调节插管,两段式设计的所述入模导流管与所述调节插管通过螺纹可伸缩,所述入模导流管的内部设置有闭合板,所述入模导流管的顶端安装有入模排管,螺纹可伸缩设计的入模导流管和调节插管,使得入模的覆盖范围更广。
[0006]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仓和调节轴,所述调节仓安装于所述入模主仓的底端,且所述入模主仓与所述调节仓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安装于所述调节仓的内侧,设置的角度调节机构,可调节注入的精确角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轴的外形结构为圆柱形,所述调节轴的柱形上下端面与所述调节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轴的外壁与所述入模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安装于所述调节仓的内侧关于所述调节仓的中心点圆周间距分布,圆周分布的调节轴,使得该装置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入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的顶端侧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贯穿有紧固螺栓,所述入模底仓的上表面贴合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呈镂空状且弧形分布,弧形且镂空设计的分流板,使得原料导入到各个入模导流管的内部更加均匀。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入模底仓的底端开设通孔,且通孔下方套接有导流管体,所述入模底仓通过所述导流管体与所述入模导流管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所述导流管体的下端口连接有连接插槽,通过入模导流管实现原料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闭合板的顶端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闭合板与所述电动推杆之间
构成伸缩结构,所述入模排管的外形结构为L形,所述入模排管的底端内壁安装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与所述入模排管通过螺栓构成拆卸结构,底部可以根据需求搭配不通长度的延伸管,适用范围较广。
[0011]1、本申请直接安装在模具的入模下方,可以利用下方环形分布的入模导流管,实现对多组模具进行入模操作,从而在应对多组工具加工平台时,可减少入模设备的投入,更加节省成本;
[0012]2、本申请利用安装框架和紧固螺栓,使得该装置直接夹持在模具的注入端下方,安装难度较低,且弧形设计的多组分流板,使得注入的原料在不同的入模导流管的内部分布的更加均匀;
[0013]3、本申请通过调节轴与调节仓内壁的活动连接,可自由调节每组入模导流管的角度,搭配入模导流管与调节插管的伸缩设计,从而可使得入模排管的下端注入位置覆盖范围较广。
[0014]4、本申请利用电动推杆推动闭合板上下移动,可实现自动化的开启和闭合入模导流管的通道,从而使得单组入模导流管的入模量更加精确,由于入模排管的下端内壁设置螺纹层,可与不同高度的延伸管进行结合,进一步提高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的入模底仓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申请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的调节轴处俯视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入模主仓;2、安装框架;3、紧固螺栓;4、入模底仓;5、分流板;6、调节仓;7、调节轴;8、导流管体;9、连接插槽;10、入模导流管;11、调节插管;12、电动推杆;13、闭合板;14、入模排管;15、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为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包括入模主仓1和入模导流管10,入模主仓1的上端面连接有安装框架2,入模主仓1的底端口内侧安装有入模底仓4,安装框架2的顶端侧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贯穿有紧固螺栓3,入模底仓4的上表面贴合有分流板5,分流板5呈镂空状且弧形分布,弧形且镂空设计的分流板5,使得原料导入到各个入模导流管10的内部更加均匀,镂空设计的分流板5不仅起到过滤目的,又利用其向
下的弧形设计,使得原料可以更加均匀的向分流板5的两侧流入,从而避免原料过于集中在中心点造成其他入模导流管10的内部原料运行缓慢的情况。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入模主仓1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仓6和调节轴7,调节仓6安装于入模主仓1的底端,且入模主仓1与调节仓6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调节轴7安装于调节仓6的内侧,设置的角度调节机构,可调节注入的精确角度。调节轴7的外形结构为圆柱形,调节轴7的柱形上下端面与调节仓6的内壁活动连接,调节轴7的外壁与入模导流管10固定连接,调节轴7安装于调节仓6的内侧关于调节仓6的中心点圆周间距分布,圆周分布的调节轴7,使得该装置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入模,利用调节轴7与调节仓6内壁的活动连接可横向调节入模导流管10的角度,从而使入模排管14的下端可准确的定位至入模位置的正上方即可。
[0024]如图1所示,入模导流管10安装于入模主仓1的底端外侧,入模导流管10的一侧套接有调节插管11,两段式设计的入模导流管10与调节插管11通过螺纹可伸缩,入模导流管10的内部设置有闭合板13,入模导流管10的顶端安装有入模排管14,螺纹可伸缩设计的入模导流管10和调节插管11,使得入模的覆盖范围更广。入模底仓4的底端开设通孔,且通孔下方套接有导流管体8,入模底仓4通过导流管体8与入模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包括入模主仓(1)和入模导流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模主仓(1)的上端面连接有安装框架(2),所述入模主仓(1)的底端口内侧安装有入模底仓(4),所述入模主仓(1)的底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入模导流管(10)安装于所述入模主仓(1)的底端外侧,所述入模导流管(10)的一侧套接有调节插管(11),两段式设计的所述入模导流管(10)与所述调节插管(11)通过螺纹可伸缩,所述入模导流管(10)的内部设置有闭合板(13),所述入模导流管(10)的顶端安装有入模排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仓(6)和调节轴(7),所述调节仓(6)安装于所述入模主仓(1)的底端,且所述入模主仓(1)与所述调节仓(6)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7)安装于所述调节仓(6)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准定位的入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7)的外形结构为圆柱形,所述调节轴(7)的柱形上下端面与所述调节仓(6)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冬张红财杨钱虎程有刚贾亮
申请(专利权)人:斯帝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